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乾护道人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准备

第三百二十一章 准备

    破晓时分,天空泛起了鱼肚白。

    江州城,穆亲王已经集结好军队,准备进攻京城。

    西城门,穆亲王身穿金黄色铠甲,预示着,这最关键的一战,他会亲自下场。

    这对所有的叛党,都是一件及其鼓舞士气的举动。

    九万大军,攻打江州城损失数千人,两万黑甲铁骑,已经前往青州,对付神策军。

    另外,江州城也留下了两万余人,以应对从并州赶回的龙武军。

    最终,只有四万人前往京城,与朝廷决一死战。

    之所以带领四万人,是因为穆亲王对京城里那个人,有着绝对的自信。

    位高权重的他,在京城门徒众多,这么多年的经营下来,虽然被朝廷抓出了很多人,但是关键位置的人员,还依旧隐藏的很好。

    所以里应外合下,军队之战,应该不成问题。

    剩下的,就是看他们这些大能者的高端战局的胜负情况了。

    穆亲王看着面前的军队,朗声道:“今日前往京城,是最后一战。”

    “我们忍辱负重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刻,所以,兄弟们,此战,请务必全力以赴。”

    这些话,不光是对他面前的士卒说的,更是对他身边的纪望舒和白无敌等大能者说的。

    话音落下,数万人齐声高呼:“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这时,穆亲王身边的轩辕博轻声道:“父王,那秦平安的秘密。。”

    此时的轩辕博,对秦平安的秘密,已经认为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甚至于,好奇程度,已经让他对这场决战都有些心不在焉。

    作为自己的儿子,穆亲王当然明白轩辕博的意思,只听穆亲王冷哼一声道:“哼,现在,不是探知秦平安秘密的时候,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打赢这场仗上面。”

    听到穆亲王的话,轩辕博一愣,他不明白,自己父王的态度为何会出现变化。

    明明在之前,自己的父王还想要杀了秦平安,可是在他们聊过之后,他感觉的到,穆亲王已经不想杀秦平安了。

    他们两个到底聊了什么,那个叫上官琦瑶的人,又是什么人,是不是因为这个人,自己父王的态度,才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场上,不光是轩辕博不理解,一旁纪望舒和白无敌对视一眼,他们也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疑惑。

    不过,虽然疑惑,但是他们也并不放在心上。

    因为,虽然秦平安可恨,但是对他们来说,秦平安也不过是个随手便可捏死的蚂蚁而已。

    接着,穆亲王再次说道:“吩咐下去,秦平安在刺史府疗伤,谁都不得打扰,如果他想离开,任何人不得阻拦。”

    听到这里,轩辕博的心,瞬间跌入到了谷底。

    …………

    京城,金銮殿,朝会。

    今日的朝会,只有一件事需要商议,那就是叛党已经打下江州,不日便会进攻京城,那么该如何应对叛党的攻势,成了众人争论的焦点。

    兵部尚书道:“陛下,叛党来势汹汹,可神策军和龙武军都不在京城,臣建议,我们可借京城的城墙优势,以防守为主,等待神策军和龙武军的支援。”

    “到时候,我们前后夹击,叛党可灭。”

    这时,一位御史怒道:“兵部尚书狼子野心,竟然出此下策。”

    “让叛党逼近京城,如果京城里有他们的同党,里应外合下,只靠禁军和御林军,还有一群酒囊饭袋的金吾卫,京城能守的住吗。”

    “请陛下将兵部尚书打入大牢,由三司严查。”

    其实,兵部尚书的建议,是非常不错的。

    京城城墙坚固,不同于其他州城,并且有司命布置的防御阵法,除非大能者出手,不然很难能够将京城的城墙攻破。

    可是,外面攻不破,不代表里面不能打开。

    此等关乎生死存亡的时刻,谁也不能保证,在场的诸公就没有叛党的同党。

    所以,一向牙尖嘴利,喜欢找茬的御史言官,在这样的时刻,害怕了,他不能接受京城受到威胁,因为那关乎于他的生死。

    兵部尚书怒目圆睁,狠狠地盯着那名御史,语气冷冽道:“哼,血口喷人。”

    “你说京城有叛党的同党,你是在怀疑陛下,怀疑太保的能力吗。”

    兵部尚书的回击,让那名牙尖嘴利的御史,顿时哑口无言,如果这里还有谁是他不敢直接得罪的,那个人绝对不是其他诸公,更不是宇皇,而是高松柏。

    高松柏一怒,六扇门白虎卫出动,你不死也得掉层皮。

    所以,虽然那名御史想要反驳,可是侧眼看了一眼高松柏的背影,他识趣的,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这时,千牛卫统领宋天祥,则出列道:“陛下,此战如何打,取决于我们,臣以为,兵部尚书的建议是可行的。”

    “我们有神策军和龙武军威胁着叛党,叛党这时候,只想速战速决,他们害怕时间拖得越久,出现不可控变化的几率就越高。”

    “只要我们等待神策军和龙武军的回援,此战无忧。”

    神策军和龙武军在外,叛党借势牵制住了两军,这是人所周知的事情。

    可是更有人想到,叛党明知神策军和龙武军的存在,为什么还敢进攻京城呢?

    原因大概率只有一个,那就是,京城有他们的内应,而且是能量十分巨大的内应。

    而御林军统领,一名叫做边瀚的中年魁梧男人附和道:“陛下,臣以为宋将军说的极是。”

    “京城的防御力量,不是区区叛党短时间可以攻破的,我们只需要等待神策龙武二军的回援,此战可定。”

    宋天祥是太子党的人,而身为御林军统领的边瀚,则是二皇子的骨干。

    哪怕宋天祥说的对,可是阵营不同的情况,不说你去反驳,但是也绝对不能去支持。

    这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杨荣,眉头轻皱,有些不明白边瀚的意思。

    作为二皇子党的首脑人物,他并没有过多的怪罪边瀚,因为他了解边瀚,是一个正直,对朝廷十分忠心的人。

    他也许只是觉得宋天祥说的有理,哪怕是阵营不同,可是面对叛党,支持最正确的建议,才是做臣子最应该做的。

    见到边瀚支持宋天祥的建议,对行军打仗不太熟悉的太子,出列道:“父皇,儿臣以为,宋统领所言极是。”

    “京城不但有坚固的城墙,还有司命布置的阵法,哪怕短时间内神策龙武二军不能回援,只要我们的大能者的顶尖战力能够获胜,那么叛党的军队必然人心涣散,到时可不费吹灰之力,结束这场战争。”

    太子虽然不擅长行军打仗,可是却能敏锐的察觉到,此战的关键,在大能者之间的战斗,这让宇皇十分满意。

    宇皇笑道:“不错,无为皇儿能想到此点,孤,很欣慰啊。”

    听到宇皇的夸赞,太子的心中不由的一喜。

    二皇子不在京城,这时候只要自己表现的好点,那么身处边境的二皇子,将再没有任何机会与自己争夺皇位。

    接着,宇皇看向高松柏,缓缓道:“太保,安排的怎么样了。”

    高松柏听后,出列道:“陛下,叛党明面上的大能者有七位,如果没有意外,臣的安排不说稳赢,但是也不会输。”

    高松柏的话没有说的太明白,模棱两可。

    并且,他说出了叛党有七位大能者,就是在说给可能的叛党同党听的。

    只要你们没有其他底牌,那么你们赢不了,而就算你们有底牌,难道我就没有?

    而高松柏说话时,宇皇锐利的眼神缓缓的扫向了满朝文武。

    就仿佛是他们商量好的一样,想要找出隐藏在极深处的叛徒。

    扫视了一圈,宇皇没有任何发现,他也并不失望。

    毕竟,如果真的有叛徒,他能隐藏这么深,也不是他和高松柏随便一个小计策,就能找的出来的。

    这时,之前那位被怼的御史再次开口道:“太保大人,你说叛党有七位大能者,难道就真的只有七位吗?”

    “叛党既然选择造反,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实力这么轻易的就让我们知道。”

    “所以,太保大人,本官建议你,还是多做些准备,以免有意外发生。”

    对于这位御史的发言,所有人都有些恼怒,这个职业喷子,说话肆无忌惮,明明是自己怕死,却把别人说的好像不作为一般。

    但是,高松柏的反应却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只见高松柏罕见的露出了一个笑容,缓缓说道:“你怎知朝廷就没有底牌?”

    “不要说叛党只有七位大能者,哪怕他们再多来七位,你以为朝廷就对付不了吗?”

    是啊,朝廷的实力,从来没有真正的展现过,谁又能知道朝廷究竟有多少大能者。

    高松柏的话,正是借助那位御史的问题,说给别人听的。

    如果你们有叛徒,知道了朝廷已经做出了万全的准备,不要说七位大能者,哪怕是十四位,你们都赢不了,试问,如果叛徒听见了,会做出什么应对?

    那肯定是通风报信,可是京城已经戒严,不得任何人进出,要想传递消息,必须是一些特殊的方法。

    只要好好的监视住这里的所有人,不怕找不出那可能存在的叛徒。

    这一切,也都是宇皇和高松柏商量好的结果。

    高松柏说完,宇皇道:“好了,既然太保有如此信心,那就这么定了。”

    “大能者之间的战斗,太保,你一定不能让他们发生在京城附近。”

    “至于叛党的军队,那就让他们来京城吧,只要神策龙武二军一到,危机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