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吾有上将邢道荣 » 第九章 董卓嫁女

第九章 董卓嫁女

    天色渐明,诸侯将溃兵杀得片甲不留,本还要再攻打虎牢关,然而虎牢关险要雄伟,关内矢石雨下,诸侯多有损失,最后不得以安营扎寨。

    众人齐贺曹操之功,就去袁绍那里报捷。

    虎牢关,董卓军侧。

    董卓脸色难看,不喜道:“文优,可是你出的好计!那邢道荣反水,奉先也败了,今贼势更加浩大,为之奈何!”

    “昨夜吾一人受六人围攻,才有此败,哼!”吕布桀骜不驯,就要拂袖而去,临走前还瞪了出计的李儒一眼。

    董卓大怒,就要训斥。

    李儒急忙说道:“主公,奉先饶勇,只可以恩感化,不可用强。”

    董卓闻言想了想,念及昨夜自己没令部将出关相助,吕布打了败仗心有怨气也正常,于是坐下道:“那邢道荣看起像个草包,没想竟如此攻于心计!前番他斩了华雄,现又用计诈吾,吾军损失惨重,现在该怎么办?”

    李儒老脸一红,见董卓还好没有怪罪的意思,思索了一番,这才说道:“邢道荣能文能武,诸侯中既然有这样的人,不如……。”

    于是乎,星夜一匹快马出关,直奔邢道荣的大帐。

    此时的袁宜,正在与曹操合计:“孟德,虎牢关凶险,急攻难下,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呢?”

    曹操笑道:“有文卿之计,董卓现已大败,十八路诸侯兵强马壮,若是兵分数路饶关而走,四面围攻洛阳,董卓焉能抵挡!”

    袁宜闻言点头,按照历史,董卓败了就会迁都长安,只可惜被焚的洛阳和那数百万口流离的百姓……

    曹操见袁宜面色忧虑,露出一抹不解,振奋的道:“董卓一败,迎回天子!你我都会是大汉的功臣!”

    袁宜不置可否,年轻时候的曹操,志向不过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之事,即使是现在估计也就是想当个大将军。

    “唉”袁宜偷偷看了曹操一眼,轻轻地叹了口气。人是会变的,时代的潮流可不会让他当大汉的忠臣。

    正在这时,亲卫来报,邢将军营外有董卓使者求见。

    “董卓使者?来见邢道荣?这是什么情况……”袁宜百思不得其解,随口问道:“使者是谁?”

    亲卫道:“董卓手下虎贲中郎将,李肃!”

    曹操突然脸色骤变,似乎想到些什么,大惊道:“不好!文卿兄!快去邢将军那里!”

    “嗯?”袁宜慢了半拍,眨了眨疑惑的大眼睛。

    “你可记得并州刺史丁原之事乎!”曹操急声一叹,连忙拉着袁宜冲出了大帐。

    一提丁原,袁宜立马反应了过来。丁原和董卓曾争夺过天子,在入主洛阳的时候,手下本有猛将吕布,占据着优势,但后来董卓派李肃施行笼略之策,吕布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今日李肃来找邢道荣,显然是如出一辙,想让邢道荣投到董卓的手下,好瓦解联军的攻势。

    真是一条毒计!袁宜想明白后,却也不是十分的担心,毕竟邢道荣不是吕布,不一定会做出买主求荣的事来,哪怕是投敌,也应该不会杀自己。

    来到邢道荣帐前,袁宜摆了摆手,示意曹操先不急着进去,二人在帐外听着便是,他倒要看看邢道荣今日会作何选择。

    此时帐中,李肃正在暗骂李儒可恶,非说什么要去个有经验的,自己笼络过吕布,相比李傕郭汜那些大老粗,正好合适。他进了大帐心里发毛,可别被联军发现,将自己给斩了,急忙小心翼翼的行礼道:“邢将军,李某有礼了。”

    邢道荣不动声色,脸上还是挂着那副常年不屑的样子,只是淡淡说道:“汝前来所谓何事?”

    李肃急忙说道:“某前来是为一件喜事,丞相素来敬重邢将军,今有一女,年轻貌美,欲配与将军为夫人,以结龙凤之好……。”

    帐外,袁宜一惊,暗想,董卓还真舍得女儿,要是邢道荣答应了,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反倒是身为其主公的自己,势必成为诸侯之矢。

    曹操欲要进账,谁知袁宜一把将他拦下,摇了摇头表示不急。

    帐内,邢道荣微微张着嘴,董卓还真要把女儿借给自己!不行,自己把董卓骗得那么惨,又与吕布结有仇怨,在一个阵营很容易秋后算账。于是他怒斥道:“哈哈哈!我呸!世人皆知,董卓大逆不道,祸乱汉室,此等不忠不义之人,竟然想吾结亲。来人啊,将这厮给绑起来,交与我主定夺!”

    大帐中亲卫齐上,顿时将李肃放翻在地。

    李肃大惊,心道:可恶的李儒,出的馊主意。吾就知道,此来十死无生!那邢道荣又不和自己是同乡,能用计大败董军,智商也比吕布高多了,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投敌。他疾呼道:“邢将军仁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啊!”

    帐外袁宜听闻邢道荣拒绝,松了口气,和曹操一同走入帐中,淡淡说道:“阿荣!算了!放了他吧……”

    余光看见袁宜掀开帐帘,邢道荣吓得一大跳,暗道,幸好刚才自己禁受住了诱惑,只可惜迟疑了几秒,没有一口回绝,也不知会不会被主公发现。

    “哼!既然我主发话,那便饶了你的姓命……。”邢道荣恶狠狠地对李儒说道。

    “李将军,你回去告诉董卓,叫他快快投降,早些交出天子,也好不动兵戈!”袁宜叹道。

    其实袁宜本来可以杀死李肃的,毕竟是董卓的将领,杀一个少一个。然而想到依照历史的走向,李肃也是参与过王允连环计的人,貌似诛杀董卓还有他的一份力。若是杀了他,万一董卓不死,西凉军尾大不掉,到时候诸侯们互相攻伐,董卓乘机出关,岂不反倒成为一件祸事。

    李肃得了姓命,抱头鼠窜回去。对着董卓便添油加醋一番,言邢道荣及其无礼,不仅说相国的女儿是犬女,还大骂相国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汉贼,人人得而诛之,还要抽筋扒骨,才能解心头之恨。

    嫁女未成,反被辱骂,自己何曾受过这番屈辱!董卓恼羞成怒,暴跳如雷道:“李儒,你出的好计谋,让吾平白无故受此恶气!”

    李儒素知董卓的脾气,知道他暴怒起来,可是谁都会杀,为脱身此事,急忙献计道:“想来是那邢道荣知道诸侯势大,见风使舵不愿未相国所用。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以我看如今之计,相国可先回京城,坐镇中枢,切备些时日,以关静变。”

    生气归生气,董卓也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了下风,便听从李儒的建议,下令让徐荣、樊稠守备虎牢关,李傕郭汜守备武关。不可出战,只是备守,又张济令引一军,驻扎弘农,往来以为策应。

    于是乎,董卓带着义子吕布等人,就返回了京城。

    ……

    时光飞逝,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邢道荣的名头响遍了东汉的大江南北。传闻中他不仅用高超的武艺斩了华雄,还用计诈了西凉军,追得吕布落荒而逃,甚至连董卓都硬是要把女儿嫁给他。

    诸侯们对邢道荣的态度一变再变,加之曹操亲眼见证邢道荣义正言辞地拒绝李肃,由此邢道荣大义凌然、有勇有谋的形象,也更加深刻在了联军将士的心中。这种情形是韩馥不愿看到的,没让袁宜颜面扫地,他十分的郁闷,成天胖着个脸,看着袁宜的眼中也多了一份嫉妒。

    盟军这边,诸侯们商量以武关为突破口,武关破了就可绕道洛阳,虎牢关在董卓手里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袁绍率部佯攻虎牢关,故意引张济救援,又不断命令孔伷、刘岱、张杨等七位诸侯猛攻武关。

    洛阳城,丞相府。

    董卓的案几上,放着一摞武关的告急文书。此时的董卓无比秃废,情绪万分低落,关中百姓纷纷逃亡,朝中那些士人貌合神离,一点也不作为……。

    事到如今,百姓不支持董卓,百官也不支持董卓。董卓明白,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坚持到取胜的。

    李儒沉吟了很久,才说道:“丞相近日有没有听过街市的一首童谣?”

    “嗯?”董卓皱着眉头,看向李儒,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东边一个汉,西边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李儒转步道。

    “此话何解?”憔悴的董卓露出一抹诧异。

    李儒解说起来,“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指高祖兴于长安,传十二帝二百年。东头一个汉,指光武中兴于洛阳,也是传十二帝二百年。如今天运轮回,恩相若迁都长安,定可无虞。”

    “这……”迁都可是一件大事,不说朝中大臣会强烈反对,光是想到要放弃那洛阳的千里沃土,董卓心里就隐隐作痛,一时陷入了踌躇。

    李儒见状,立刻解释起来,“恩相,长安近西凉,乃四塞之地,易守难攻。且距离关东诸侯所在州郡又遥远,诸侯们勾心斗角,定然不会远离地盘长途追击,即使有一两路诸侯也根本无力西犯!”

    董卓点了点头,觉得颇有道理。

    李儒趁热打铁道:“恩相入了长安,只需积蓄力量,坐看诸侯混战,待将来中原有变,再遣劲旅东出,大业可成!”

    董卓眯着眼睛,沉默了好半天,忽然抚掌大笑起来,道:“此计甚妙!本相迁都长安,就是顺应天时地利,即可高枕无忧。而诸侯们再强,最终也会瓦解,太对了,太好了,就这么办!马上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