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她在古代送外卖 » 015 撘场子

015 撘场子

    这不,那老者一发话,其他人便七嘴八舌的跟上。

    “那铺子最多要七八人。”

    “我三四人顶天了。”

    “若是女子,我倒是想买几个,作为丫鬟。”

    总之中心就一句话,我们可以要人,但是要的人都不多。

    这已经是他们尽力安排之后的结果了。

    瞧着一个个诉苦的样子,方大人眼睛不自觉的闪了闪,若不是早就调查过,知道实际的情况,他都要被他们这般真情实感的话给感动了。

    都是一群老狐狸。

    方大人的眼睛不自觉地定在了尾端的孟青身上,这位想必就是给梁主簿出主意的孟娘子了。

    想要达成目的,突破口可能就在这位孟娘子的身上了。

    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戏的孟青突然觉得浑身一冷。

    有种被人算计的感觉。

    下意识的张望了下,对上了方大人的眼睛。

    精神一集中,孟青的能力就发挥了作用。

    方辉:安定民心

    态度:中立

    这天赋还蛮特别的。

    有这天赋,怪不得能够做县令,这位方大人在百姓中的口碑官声还是很不错的。

    同时也确定了,方才她的感觉不是错觉,算计她的人估计就是这位方大人了。

    就是不知道他会如何出招了,孟青心中不自觉的提高了警惕。

    “近日,本官这小陶县很是热闹啊,我听说这市面上多出了一个叫做小同外卖的行当,里面多是小孩子。”

    这话一出,刷的一下,将就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坐在尾端的孟青身上。

    毕竟只有她一个人是陌生面孔,还是跟天悦楼的刘掌柜一块儿进来的,做生意的谁不知道,帮着天悦楼送外卖的就是小同外卖的人。

    其中有几个掌柜还亲自点过外卖呢,对于小同外卖自然是不陌生的。

    就是没想到,小同外卖的主事竟然是个如此年轻的女子。

    虽然从头到尾,孟青也没有藏着掖着过。

    “想必这位就是小同外卖的主事人,孟青孟小娘子吧。”

    “方大人客气了,不过是手底下有几个人,混口饭吃罢了,不值一提。”孟青见方辉将话题这么直白的引到她身上,自然只好接招了。

    “我倒是觉得孟小娘子的法子很是别具一格,愣是新开辟了一个行当出来。”

    孟青无奈了,方县令的高帽一个接着一个的,她真担心后面的话她承受不起。

    方辉则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任何夸大的地方。

    从第一次孟青来县衙没有引起他的关注,到她第二次来县衙拿出了一些成绩,再到现在,她的小同外卖,可以说是在他的关注下成长起来的。

    短短三天的时间,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整个小陶县都因此热闹了不少。

    自然对于她之前提起的流民安置的法子更是上心。

    本来想单独找她商量事情的,但想到孟青之前所言,希望官府出面说服商户,这才特意将人都找了过来,希望能够将事情一并解决。

    这不在恭维了一会儿之后,方大人就露出了自己真实面目。

    “不知道孟小娘子在安置流民上面,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一静。

    坐在上首的刘掌柜担忧的看了孟青一眼,同时也有询问的意味。

    在他眼中,孟青应该算半个官府人员才对,当初她来找他谈的时候,可是扯上了官府的大旗的。

    如今方大人怎么如此让孟青下不来台。

    而其他人则多是看笑话的心态,毕竟小同外卖的突然崛起着实让人有些始料未及,虽然的确极大的方便了他们,自然也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力,有钱为什么不能自己赚呢。

    尤其在打听到孟青手底下总共就那么小猫两三只之后,这种心思就更加浓重了。

    他们既比孟青有钱,手底下能用的人也比她更多。

    现在看她被方县令难住,乐的她摔个跟斗,他们也好顺势进入这个新行当。

    好在孟青心里虽然有点慌乱,毕竟这么多人的目光,还是挺有压迫性的。

    但还稳得住,同时她也在分析方辉这番话的用意。

    要知道安置流民的法子,她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告知了,属实是多此一举,除非这位县令大人有别的意思在里头。

    但如今不是多想的时候,这么多人看着,她始终沉默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管了,出风头就出风头吧,再说了她如今背后没人,靠上官府是她目前最优的选择。

    “却有一法,可解大人燃眉之急。”

    “哦,孟娘子速速说来。”方县令嘴角微微勾起,他就知道,这位孟娘子是个会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不枉费他如此辛苦搭了这么大个场子。

    其他人则脸色各异。

    其中刘掌柜则是一脸恍然,他自认为已经看懂了,这分明就是两人合计演出的一场戏,就是不知道这场戏网住的会是哪些人。

    刘掌柜想到这,不动声色的将在场所有人都变化都收入眼下。

    孟青则将自己之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当然步骤比之前的还要详细上不少。

    当然外卖这个行当她已经在做了,本身当时和梁主簿说的就是为了解决乞丐的问题,流民自然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所以给出的法子是以工代赈。

    由官方出面,收拢青壮劳力,组成建筑队,修路修桥,银钱食量则由在场的所有商户赞助,其中捐助最多的商户,能够得到新路或者新桥的命名权,还有其他的福利。

    听得方辉连连点头,其他商户也分外动心,他们做生意的,钱自然是不缺的,缺的自然是好名声,若真的像孟青说的那样,能够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桥或者路,那岂不是那条路或者桥存在,他们的名声就会一直流传。

    算是一种变相的名垂千史啊,这对他们这些有钱的商户来说,真的很难不心动。

    尤其是坐在前排的几位大商户来说,更是如此,几乎是在孟青话还未说完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盘算开了。

    这生意能做,看来私底下要去探探县令的口风,最好能够拿下一条或者几条路的赞助权。

    方辉也是官场上的老人了,哪里看不出这些商人已经蠢蠢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