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阿甘与塞翁 » 上好礼,则民易使

上好礼,则民易使

    去年在家翻阅《论语》,不经意翻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联想到柳永本来的名字柳三变出处原来在此,欣喜得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

    这已不是我第一遍阅读《论语》。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在逐渐增加,每一次阅读《论语》都能有一些新的体验,并逐渐体会到《论语》的伟大。这或许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知道了他的好处,便会不自觉地常常翻阅。

    除了这一次相遇,我与《论语》还有几次奇妙的相遇。

    《论语·宪问》有一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问:“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善行?应该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这一段对话里,孔子用了一个机巧而发人深省的反问。

    当别人问他是否应该以善报恶,孔子反问,“那用什么来报答善呢”,这句灵魂之问实际上透露了孔子内心对于道德绑架、对于乡愿的一种愤恨。

    他认为好好先生是德行的盗贼,不对善恶进行奖惩就会杀死美德。这也可见孔子的嫉恶如仇,他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就不难理解了。

    齐白石画过一幅名为《人骂我我也骂人》的画,其中道理与孔夫子的这句话似乎有些相通。

    如果美德没有好的反馈,善良总被伤害,道德是必死无疑的。

    《论语》还有一句,“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意思是“统治者喜好依礼行事,人民就容易听从使唤”。

    当统治者从内心尊重人民,对人民以礼相待,人民自然也会乐于听从他的安排。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到单位一个很善于管理的领导。

    他是一位老领导,专业知识也许与时代有些脱节,但却能准确地判断手下员工的能力,把合适工作以商量的方式安排给他们。

    员工得到了尊重,自然不好意思把安排下来的事情做得太差,所以这位领导虽然没有疾言厉色,却总能带领团队取得好成绩。

    想到这里,不觉惊叹,赵匡胤的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何需“半部”,若真真正正能做到这一句,“治理天下”或可矣!至少裨益良多。

    《论语》中还有一句,或许颇让人惊讶。

    孔子有一次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意思是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学生,对于我的话他没有不听从的”。

    孔子对于颜回这个无比疼爱的学生,竟有如此断语,可见对于颜回这个聪敏听话不善反驳的学生,孔子也是有遗憾的。

    这不禁让人想到那位咄咄逼人的子路。

    《论语·卫灵公》有一段: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困于陈国的时候,子路生气地问孔子,“君子也有吃不开的时候吗?”似乎有否定孔子君子之学的意思。

    孔子被逼之下,只好说“君子固然有吃不开的时候,但小人如果陷入困境就无所不为了!”

    孔子被学生反驳还有一段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说的是,孔子到了鲁国的一个小邑武城(他的学生子游,名叫言偃,当时在武城做官),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觉得子游教育人民的方式有些太郑重其事,便微笑着说:“杀鸡何必要用杀牛的刀呢?”

    孔子的意思是说,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不着施行礼乐教育。

    子游听后说:“我听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了治国之术就会爱人民,民众学了治国之术就容易驱使。”

    面对这样的反驳,孔子只能说,“同学们,子游说的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是开玩笑。”

    在这些孔子与弟子的争辩论道中,一个可爱的老师,一种“君子和而不同”的师生关系不觉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