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救世宰相 » 第224章 新任督师

第224章 新任督师

    紫禁城乾清宫偏殿内。

    崇祯翻看完几份奏折,面露欣喜,抬起头对韩爌、孙承宗说:“二位阁老,魏忠贤谋逆一案,处理得大快人心。朝廷各衙门、地方省府州县都纷纷上表祝贺。”

    韩爌、孙承宗:“是。”

    崇祯:“二位阁老请坐,咱们也改静下心来议一议朝政了。”

    韩爌、孙承宗坐在绣墩上静听。

    崇祯:“当务之急是确定兵部尚书人选,以便指导辽东战事。”

    韩爌:“孙阁老长于军事,这方面应多听听他的意见。”

    崇祯:“朕在潜邸时,就常听人夸赞孙阁老善于打仗,是当今大明少有军事奇才,看来这兵部尚书非孙阁老莫属呀!”

    韩爌:“孙阁老确实是合适人选。”

    崇祯:“那就请孙阁老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吧。”

    孙承宗:“既然皇上和首辅大人这样说,孙某就勉为其难。”

    崇祯:“二位阁老,谁任辽东统帅合适?”

    韩爌看了看孙承宗。

    孙承宗:“臣以为袁崇焕比较合适。”

    崇祯沉吟道:“朕对前一段辽东战事了解一些,袁崇焕确实是个将才,宁远血战、宁锦保卫战都打得不错。但把整个辽东都放在他肩上,他担得起来吗?”

    孙承宗:“袁崇焕虽是进士出身,却醉心军事;在辽东的几年,成长很快。再经过一段历练,应该能成为很好的帅才。”

    崇祯看了看韩爌。

    韩爌:”孙阁老善于识人用人,袁崇焕是可造之材。”

    崇祯:“就依二位阁老之议,任命袁崇焕为辽东督师。”

    紫禁城建极殿平台。

    袁崇焕一身文官袍服,跪地叩头。

    崇祯柔声说道:“袁大人自广东万里而来,一路舟车劳顿,坐下说话吧。”

    袁崇焕:“谢皇上。”

    崇祯:“孙阁老保荐你为兵部尚书衔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朕已准奏,近日下旨宣布。”

    袁崇焕:“皇上如此信任微臣,微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崇祯:“今日你可以直抒胸臆。”

    袁崇焕:“遵旨。微臣在辽东,亦有三四年,其间经历无数血雨腥风,也跟孙阁老学习很多知识。臣以为,孙阁老所定——以辽之兵,守辽之土;以辽之土,养辽之民;以辽之民,助辽之兵的方略,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崇祯点点头:“你自己还有什么想法?”

    袁崇焕:“臣以为,治辽用兵之路,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克敌制胜之道,在于三着交错使用。”

    崇祯夸奖道:“好一个三着交错使用,深得制敌三味。”

    袁崇焕有些得意,又说:“以微臣之力,治理蓟辽有余,调和众口则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嫉能妒功的臣子大有人在,即使不用权力束缚臣的手脚,也能用各种议论破坏臣的计谋实行。”

    崇祯:“这一层袁大人不必过多顾虑,朕赐你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文官三品以下,武将参将以下有先斩后奏之权,也有随时提拔、罢黜之权。可助你用人行政、施展才华。朕保证足兵足饷,保证后勤供应。”

    袁崇焕离座跪地叩头:“皇上如此重用支持微臣,微臣定当效犬马之劳。”

    崇祯离座,双手扶起袁崇焕:“袁大人不必多礼。依袁大人看来,何时可以复辽。”

    袁崇焕慷慨激昂地答道:“五年时间,恢复辽东!”

    崇祯大喜:“袁大人若能建此不世之功,朕绝不吝封侯之赏!”

    北京孙宅客厅内。

    袁崇焕眉飞色舞地陈述平台召对情景,孙承宗听得津津有味。

    袁崇焕越说越高兴,最后提高声调:“恩师,当皇上问起学生何时可以复辽时,学生慷慨激昂地答道,五年时间,恢复辽东!”

    孙承宗勃然变色,厉声斥责道:“元素,你好糊涂!好莽撞!”

    袁崇焕愣住了。

    孙承宗继续厉声说道:“五年复辽?第一年计划是什么,第二年计划是什么,第三年又能做到什么?”

    袁崇焕有些口吃地答道:“我,我当时只想让皇上高兴,没来得及细想。”

    孙承宗:“荒唐透顶!你也是久经战阵之人,难道就不知道兵凶战危、瞬息万变的道理?你只图一时痛快,夸下海口,到时不能兑现,言官弹劾你欺君之罪,皇上追究责任,你如何解释?”

    袁崇焕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思索一下,脸上冒汗了:“恩师,学生确实糊涂莽撞,怎么办?”

    孙承宗叹一口气:“尽人事以听天命吧。元素,别怪我说话不留情面,实在是当今大明王朝步履艰难,内外交困。*****,如鱼得水优游岁月;勇于任事者,左支右绌动辄得咎。希望你以后千万小心谨慎从事,制定出一个详尽复辽计划,逐步督促落实,五年为期,还是有些希望的。”

    袁崇焕:“恩师金玉良言,学生谨记在心。蓟辽督师行辕设在何处为好?请恩师赐教。”

    孙承宗思索一下答道:“还是设在山海关城内吧,这样有助你对全蓟辽掌控。我当初移驻锦州是权宜之计。”

    袁崇焕:“学生谨遵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