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皇城根里 » 唐宛若写的自传

唐宛若写的自传

    唐宛若从小喜欢读语文,考试年年得第一。

    她喜欢听他,女儿给自己读“白鹿原”,她同情田小娥的悲惨,心疼白灵的为国家奉献,可怜白嘉轩每一任媳妇的不甘。

    她在四十岁那年,自己为自己写下来一篇自传:

    [走出黄河滩,出去挣大钱]

    外出揽,事实经过:

    我叫唐宛若现年40岁,初中毕业。

    是HEN省PY市安庄村人,从小在PY县郎中乡高寨村,我对PY有着特别的感情。

    自1995年,我去青岛,看望妹妹,看到沿海一带的发展。

    人家越发展,我越发感觉我大河南的落后。

    特别是,我们黄河滩区的落后和贫穷,使我萌发了想走去致富的想法。

    一开始,我靠买卖编织袋,往返山东,靠自己的创业,办起了家庭化加工厂,加工保温皮质材料。

    有一次,去昌化采购加工料,发现昌化公司,很大并产品创造外汇。

    我就在,PY郎中乡大郎中村,领着11名青年妇女去昌化打工。

    在PY县,一所青年劳动就业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于2004年10月4日,在郎中乡带走50名工人,接着10月24日带走45名工人,11月3日带走29名工人,11月15日19名工人,11月19号带走24名工人,12月10日16名工人,12月28日24名工人,2005年春节带走186名工人,我共带昌化464名务工青年。

    他们,在昌化创造了效益,得到了实惠。

    昌化鱼片车间,每人月工资1000元以上,蟹肉车间每月工资800-1000元。

    每人每年,净挣7000元左右,每年为PY市创外汇324万元人民币。

    我们打工路,也是非常艰难、辛苦、无耐,我看到我所带去的姐妹大部都是第一次出门。

    因为家庭的困难,为儿女读书的学费无私奉献,为父母解决家庭困难的伟大孝心。

    我被他们所感动,我全年陪在昌化吃住在一起,随时帮他们排忧解难。

    有一次,我到电话亭,去打电话。

    我所带工人魏凤娟,打电话时,哭得很伤心,我说:

    “凤娟要是干不了的话,就回家吧,不要哭坏了身体。”

    她说:“不是这情况,我生在黄河滩区,我踩着腿肚深的淤泥,自己能背出2亩地的玉米,这活对我来说很轻的。

    刚才妈妈打电话说,我妹妹从学校回来,需要带生活费50元。

    妈妈说,水稻没收下,棉花没晒干,卖不成钱,借了几家也没借着。

    妹妹流着眼泪走了,妈妈让我好好干活挣钱,以便救济家用。

    我妈在那头哭,我在这头哭。

    韩姐求你给我老板说,让我预支200元钱,你带工时给我妈捎去。”

    我听到此事后,当天,我就连夜坐火车,回了PY。

    在送工的人中,我就问谁是司马村的,谁是魏凤娟的邻居。

    李粉玲说:“我是凤娟的表姐。”

    我自掏腰包给她200元钱,说是凤娟给她妈妈捎来的,尽快交到她妈妈手里。

    我知道,她妈妈现在很困难。

    等凤娟明白此事后,抱着我流着泪说:“唐姐,我一定要干到春节。”

    还有一次,我与公司林经理,去白罡乡白罡村带工人。

    林经理负责面试,我负责记名

    有一名妇女,上身穿着灰敌卡,下身穿很旧的灰布裤子,看上去很老。

    林经理说:

    “这个不行”。

    这名妇女出门就哭并且不走。

    我放下笔,追到门外问为啥哭。

    她说:

    “好妹妹让我去吧,我家很缺钱,我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

    你能带我去啥脏活、累活我都能干。”

    我被这个无私奉献的妈妈所感动。

    我给她出主意,动了个“坏”心眼,

    “你回家借个30岁左右的身份证,穿件鲜艳的衣服,再回来报名”

    她照我说的去做,林经理看过后没认出来,说:“

    老孙,这个可以!把名字记上吧。她叫高青竹。”

    我把她带到昌华,叫她干8个小时的活。

    高青竹,为了多挣钱,坚持干12个小时的班,我心里,时时牵挂高青竹,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常常为她牵肠挂肚。有一次,我去昌华特意看她。

    看到她,人也瘦了,脸也肿了,我很害怕,怕她是生病了。

    有人对我说她是饿的,因为,公司有规定,10天,准预支饭票20天,准预借200元钱。

    她见到我流泪,我问她

    “为什么。”

    “身上钱都花光了,每顿吃5毛钱一个馍头。”她说。

    我身上当时,没带现钱,把仅有的5元钱,给了她,叫她吃顿饱饭。

    然后,我马上去申请,发饭票。

    像这样,无私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学费,不惜一切代价,精神多么可贵可敬可歌可赞。

    同时,感谢我们政府,为我们牵线搭桥,成立一个就业中心。

    为这样,一个一心供养儿子,读书的高尚妈妈,安排一个能挣钱的渠道。

    有一次,我去海通乡肖家村带16名员工到昌华。

    发现一名男青年眉清目秀,很文雅,我问他

    “为什么不上学来打工?”

    他背过去脸就擦泪,我知道问了不该问的话。

    但是,我的个性,催使我问个究竟,他撒谎说“我不想上了。”

    后来,我带去一个中年妇女,罗艳粉,她说“我儿子在昌华打工,想见一见儿了。”

    当我把她带到地方。

    她对儿子说

    “继业你回去读书,我在这里打工。”

    儿说:“娘啊,哪有像你这样年纪打工的,你回去吧!我坚决不上了。”

    娘俩抱头大哭,我在现场被感动的也哭了。

    最后,还是我做了决定,说“继业,你回去好好上学,等读完高中,我介绍,你到海尔公司挣大钱。

    我把你妈妈带出来,做最轻松的活。保证能,挣你一年的学费”

    肖继业擦了擦泪,想了想说:

    “那我回去吧,韩姨,我妈就拜托你了。”说着双腿就要给我跪下。

    “男儿膝下有黄金,你要真想谢我,就好好考个名牌大学。”我连忙扶起他说。

    她妈妈,眼泪怎么也擦不干净。又说:“韩妹妹,说来真惭愧,他回去没钱卖车票。”

    我立刻掏给他100元钱现金。

    又买了4包奶、2个面包、6个火腿肠,送他上车。

    像这样,

    多少个家庭把孩子拖累?!

    多少个学子梦想支离破碎?!

    多少个母亲心累?!

    多少个父亲有罪?!

    多少个家庭需要有经济实力,太需要钱了!!!

    现在,我非常感谢,我们的人民政府,给我们设立这样一个就业中心。

    我愿意,用我毕业的精力,干好这个事业,这个事业是我最喜欢的有福报的实事。

    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伟大的政策。

    因为我们的加入,能帮助太多的困难家庭。

    我们的付出,能结下很深的友谊。

    我们的带领,能让很多人走出好多的无奈。

    我,所带工人刘周慧,两次婚姻,两次失败。

    感到人生无望,后被我带到昌华。

    在昌化的这个大家庭,在同宿舍姐妹关心照顾下重新挽起了生存的希望。

    还有,梁俊英因水土不服,两星期不走大便,小肚子胀得很高。

    当时,我们都很害怕。

    她打包了行李,准备返回家走。

    我劝下她后,到医院看了病。

    吃了药,恢复正常,到春节挣了2700元。

    她说:“唐姐,多亏你劝下了我。

    要不然以我家的经济情况,回家就只能等死。

    哪有人给我看病,哪有钱能让我糟践。

    婆婆有病,公公瘫痪,儿子读书,女儿正小。

    我回家都吃不上饭,没人疼没人管。

    你真是活菩萨,带我出来挣钱,还出钱给我看病。

    你比我亲姐还亲,我真想给你磕头下跪。

    下一辈,我一定当牛做马给你报答。

    这一辈子,我太穷。

    只要我能干,只要你不嫌弃我,我把老公叫上,这一辈子跟你干。

    你这不仅仅是带工,你简直就是救咱穷人的命啊。

    我感谢你,我全家感恩你,你这个在世活佛。

    唐姐,你真是我们一家老少的大救星啊。

    这将近三千块钱,就可以,让公婆吃药活命,孩子不用辍学打工,女儿能吃上有稀粥馒头。

    唐姐我何德何能,遇上你这个救命恩人。

    你当初让我出来打工,我还顾虑重重。

    对你说话,那么难听,你不计较前嫌,给我们一家一个新的生命啊。

    唐姐,我一定一定,要对得起,你对我们一家人的恩情。

    我会好好打工,每年都做优,秀员工。

    我一定不给你丢人,我再给你,介绍动员,我们村几个贫困户,都跟你出门打工。“

    说完眼泪啪啪滴下来。

    还有女工王连英,因汤水,喝不足,牙痛。

    左腮,肿了老高,不能上班,在宿舍躺着。

    我给她,煮了三天的绿豆冰糖水。

    去火后,恢复了正常工作。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三天三夜一也说不完啊。

    因为自己穷过,苦过,我对这样,因困难,走出打工的人,有爱心、同情心。

    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

    同命同心同根同源啊。

    都是母亲,我理解。

    都是女人,我明白。

    都是穷困,我亲身经历。

    我很愿意帮助她们,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自己。

    我再次感谢伟大的党,让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活出新世纪。

    这要是在旧时代的过去,我们这些打工人,就得活活饿死啊。

    我们没有出路,没有活路,没有光明。

    现在通过多年的打工,我们吃饱了,吃好了,穿暖了穿好了。

    政府发给我”致富带头人“的奖章,我更加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沉重。

    我要对得起人们的信任,对得起国家的栽培。

    ………

    孙美林,一字一段的,写下对祖国的感恩。

    她用心,用命,用魂,在做着扎根人民的精神。

    她深深热爱,黄河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人到中年,她顺从人生的不完美,把日子过成安稳,活的低调沉稳。

    不张扬,不比较,不炫耀,只将美好收藏,将深情妥帖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