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皇城根里 » 王秋云嫁给高中生

王秋云嫁给高中生

    回来,在家里,帮忙干家务和地里头农活的宛若,把一颗唱戏的心,彻底埋葬封存。

    她回了唐村,再也没张口唱过戏。

    不知不觉,日复一日,王秋云长到十九岁。

    从小背弟弟和妹妹,被压的,个头没有长起来。

    但好看是真的。

    身材匀称,非常瘦弱,长期吃不好,营养不良,让人心生怜爱,瘦的可怜。

    但一双大眼睛,楚楚动人。

    眼看到了嫁人的年龄,姐姐唐宛如和娘,开始操起心来。

    王雪云,有了自己的前车之鉴,对颜值,长相不再看重。

    反而,更看重,勤劳肯干能吃苦的人。

    一家女,百家问。

    远房亲戚,近处街坊,也开始进进出出的给王秋云介绍对象。

    王秋云,就是想找个有文化,能读书识字的人,长相嘛过得去就行。

    琴师?

    毕竟很久不联系了,家里人,又不待见唱戏拉弦子的人。

    还是算了吧,想都不要想了。

    看了几个,没有特别看中的。

    这时候,张庄乡麻庄村的麻锦,按照辈分该叫表大爷,他来到了唐村。

    要给唐宛若介绍个好人家。

    小伙是家里老大,也算是沾亲带故的关系,高中毕业。

    老实本分,家里祖上是红莲花武术学校的,现在父亲是村里支书,非常有威望。

    红莲花武术学校?

    河南红莲花是个民间武术学习的地方,其总校设于五指山,其入口相当隐秘。

    红莲花的学武术的人,大都依岩穴而居。

    红莲花虽然教学传承隐秘,行事乖张出人所料,但它却是个正派学会场,一直以扶危济困为宗旨。

    在老百姓中红莲花学校口碑不错,早年学徒广大,俨然为武林学校第一大。

    红莲花与当年滥觞的白莲花实是姊妹学校,共为一时瑜亮。

    但在中原大家只知白莲花而不知红莲花,也正是此正派处事隐蔽,绝少涉足中原纠纷之故。

    红莲花学校将红莲花奉为教学宗旨,崇尚光明,认为邪不压正,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

    入学校学习武术的人必学红莲花宗旨,否则老师不授武功。

    红莲花武术学校的功夫,以力大招沉取胜,招式凶猛,威力极大,但正因如此,防御则较差。

    欲入学校的学生切记,红莲花功夫十分重视膂力,学校老师余鸿儒,收学徒也考核甚严,没有超人的膂力老师是不会收的。

    故学生先天属性膂力,万万不可低于22,当然越高越好,否则定难有所作为。

    红莲花学校主打功夫:『太zu长拳』

    太zu长拳,其时流传甚广,因明太祖朱元彰亦是白莲花学校分支学派中学生,故此路功夫乃为纪念太祖而创。

    红莲花学校,亦以此功夫作为入门功夫开校帮授学徒。

    虽然江湖上的太zu长拳,大都支离破碎徒具其表,但红莲花学校所传的太zu长拳却是招式威猛,威不可挡。

    『乱披风杖法』

    此路杖法乃红莲花学校的一位前辈老师所创,此人雅善丹青,泼墨作画时酣畅淋漓,力透纸背;又带三分狂态,相传此杖法即是他于酒后狂涂泼墨之际,有悟而创。

    此杖法舞动时泼墨之姿,山石之势隐现眼底。

    因杖本身就比其他兵器沉重,而此杖法又强调出手力气重,故没有一定力气是无法学习的。

    红莲学校绝招第一式【流星飞掷】

    此招相传为创始前辈作画后喜极而动,将画笔飞掷而出,没想到却洞穿了门板,于是将其化为了乱披风杖法的一式绝招。

    此招实为孤注一掷之举,运足内力将手中钢杖飞掷而出,其去势快若闪电,对方势在难逃这一杖穿胸之厄;但如未命中则失去手中兵器。

    此招耗内力巨大,收招时间巨长,不过如命中,有机会将敌方直钉在地,一击毙命。

    故若非万不得以,等闲莫用。

    绝招第二式『鹤翔身法』红莲花学校的独门轻功,还算实用。

    『红莲花学校宗旨』

    红莲花众学生必须学习的宗旨。

    红莲花武术学校,本就以,除残去恶为己任,红莲花义更是阐明办学宗旨反复教诲。

    当红莲花武术功夫,修习到一定程度后会给人体带来微妙的变化,因为长期修习,人体的能量会因取天地正气而获得增长。

    『普天同济心法』

    红莲花武术学校的特有内功,取兼济天下,普天同渡之意。

    此内功以天下为怀,胸襟博大,修习后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潜在能力。

    武术学校王牌绝招第三式【红莲出世】

    此招乃发挥人体之潜在能力,默念红莲花,去残除恶,我心明亮之不二法门,以高超内力大幅提高自己的攻击力。

    学校功夫绝招第四式【雷动九天】

    红莲花学校的功夫,本就出手hen重,此绝招更是求强求狠,使用后力气大增,招式威力更是不可抵挡。

    这是个一身正气的武术学校,在当时河南的PY范县一带非常有影响力。

    据说练就好的本领,可以刀枪不入,气功了得。

    在民间学校中,非常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个介绍的对象,就是第三代传人,虽然没特别的功夫,叫夏云相,年龄22岁。

    听说是高中学历毕业生?

    王秋云对他增加了几分好感。

    索性见见,约了时间,麻锦大爷带着夏云相和娘亲高桂花,爹爹夏惊田。

    这个男孩,面目清秀,长相平平,瘦长高挑,普普通通,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

    王秋云见了,感觉一般,没有特别心动。

    碍于亲戚面子,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姐姐王雪云和娘觉得还可以,毕竟都是亲戚介绍,起码靠谱。

    为了王秋云的终身幸福,还是决定亲自去宋庄村看一看,侧面打听打听,这家人咋样。

    王雪云带着妈妈一路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宋庄。

    打听着,到了以后,叫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

    想问问夏云相一家咋样,好不好处?家庭咋样?口碑好不好?

    巧他爹给巧他娘开门,巧到家了。

    开门的,不是外人竟然是唐家远房的一个很久没联系亲戚。

    “老嫂子,快进来,快进来”路婆婆,招呼着这母女二人。

    “咱们得有好多年没见了吧,我听说了,原来就是你家的姑娘。

    你不用说,我也猜的到。

    这家人,可好了,夏云相他爹一身正气,特别通透,夏云相也是很孝顺,对父母很好。

    你们闺女嫁给他家,放心吧,指定错不了。

    今天别走了,在我家吃饭,没啥好的,起码能管饱。

    老二快去你奶奶家拿几个鸡蛋,再把菊花晶充上两杯。”

    路奶奶很客气,招呼着怎么也不让走。

    盛情难却,索性留下来。

    “这家也是人多,一共姊妹五个,两男三女。

    都是本分人家,老实巴交,没有啥歪心思和花花肠子。

    他们家的闺女,也是很能干。

    以后姑嫂婆媳处理起来,肯定很省心。

    老嫂子,准错不了。”

    “行,俺就听你的,你说没错,准没错。”

    秋云娘和姐姐,心里下了主意。

    回到家,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王秋云是真心不想愿意。

    背着家里,她骑着车找到了麻锦大爷。

    “大爷,你别说了,俺不愿意,没看中。”唐宛若鼓起勇气说。

    “闺女,不是我说你,你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找个高中学历毕业生,你还不愿意,你想啥呢。

    人家不嫌弃你没文化,不识字就不错了。

    别不同意了。”麻锦说话也是直接。

    这句话,仿佛一下子,把王秋云打回了原型。

    是啊,她不识字,这本来就是缺点,自己还有啥可挑剔的。

    这句话,让王秋云以后见了麻锦也觉得自己有错误一样的。

    不识字,就是缺陷。

    这个观念,影响了王秋云大半辈子。

    就这样,不识字的王秋云嫁给了高中学历的毕业生夏云相

    婚礼很热闹,亲戚朋友都来了。

    这一年,十九岁的王秋云,嫁到了宋庄。

    同年,唐宛若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夏雷华

    又过了两年,生下了一个女儿,夏莉风

    再过两年,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夏磊。

    王秋云和夏云相结婚以后,公公雷柱廉,婆婆储美云,三个小姑子,夏春夏,夏秋冬,夏冬雪,一个小叔子,夏若生,一家八口人,挤在一起生活。

    那时候,住宿条件不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经常是从露天的屋梁上滴滴答答的下雨,房间里必须用水桶接上。

    水满了以后,就得倒在外面。

    那时候一家人,靠什么营生呢?

    除了种地收粮食,就是人生三大苦之一。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撑船苦,是因为起早贪黑,累死累活,还经常有意外,掉进黄河,危险经常发生。

    打铁苦,是因为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夏天热桑拿,冬天烫全身,全体皮肤没一块好的。

    卖豆腐苦,是因为起早贪黑,成本高,晒豆,挑豆,煮豆,磨豆,利润微乎其微。

    夏家在村里就是靠卖豆腐为生。

    一家人,天不亮,就忙活起来。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就这,碰到黄河发大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几年了,屋子还是漏水。

    那时候的黄河,好像脾气特别不好,像青春期的女孩,更年期的妇女,动不动就发大火。

    经常黄河决堤,把一年的辛苦,种子,化肥,除草,还有数不清的一家人,几家人的汗水,一并吞没。

    水火无情,全军覆没。

    种点粮食,玉米,花生,大豆,高粱,全部被龙王爷一口吞掉。

    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王秋云,娘家虽然也不富裕,但那边几乎不会发大水,经常夏家这边被黄河决堤淹没的时候,王秋云还需要从娘家借来粮食米面,让一家人吃上东西。

    贫穷都可以忍受,小两口最难的就是晚上睡觉。

    一家都挤在一起,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不能有任何动静,否则,一家人跟着尴尬。

    “若云,咱们得分家。家西有一块咱们的宅基地吧,哪怕好赖盖上两个茅草房,我们也得分家。”王秋云小心翼翼的提出意见。

    “家里这条件,分不成,啥也没有。分啥分。”王秋云没好气的堵了回来。

    在夏云相心里,分家无异于背叛家庭。那时候他不懂得婚姻的意义,一心孝顺父母,做好长子,当好大哥,不敢也不能提出任何决定。

    愚孝的典型代表。

    几次以后,王秋云也不再说啥了。

    随着大儿子的出生,一家人高兴不假,但住宿问题,更加艰难。

    这时候,英明的公公夏柱廉,提出分家。他在村里问事,是个通透明事理的老爷子。

    决定以后,就开始借钱,买砖瓦,请工人盖房子。

    忙活了小半年,两间瓦房盖好了,不大,但足够了。

    王秋云,很知足。

    分家的时候,给了一个老锅,一只羊羔,和几床铺盖。

    剩下的,就得小两口一点点自己挣了。

    有了孩子,婆婆储美云,来的格外少了。

    经常是来家西让小两口点起火,吵起来,她就溜之大吉。

    那时候,哪怕给夏华买个烧饼,婆婆也得让王秋云,自己掏钱,不给钱,一口烧饼也没得吃。

    王秋云,没日没夜的做衣服,鞋子,经常是一家人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连夜都做好。

    不蒸馒头争口气,她不能让人看不起。

    后来夏华穿的衣服,被隔壁一个奶奶看出不对劲。

    “秋云,你怎么给孩子从里面用阴针缝?”

    “啥是阴针?奶奶”

    “给死人缝的衣服才从里面,活人得从外面缝。”

    “啊,竟然不知道。”

    王秋云,第一次知道这些,抓紧拆了重新缝补。

    摸索着,逐渐明白了一些。

    日子很难,但人很勤快。

    越过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