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六十五章 郭大被抓

第六十五章 郭大被抓

    太傅府内宾客满堂,但如此多的人挤在一所府邸之内,站位、座次可是有很大讲究。

    能在今日踏入袁府门槛的,无一不是秩俸千石以上的官员。若你是礼官大夫这种无实权的顾问,或是未央令这种职权不显的虚衔,亦或是身上虽有侯爵,但家中已数辈无公卿的落魄贵族,那不好意思,你只能坐上府邸最外面那些临时设置的桌席上,由府内的管事招待。(注)

    当然,能在京中任千石或比千石官的,少有这种虚衔,同样,能居于京中的侯爵也少有家世不显的,遂这类临时设置的席位很少。

    太中大夫、骑郎将、车郎将、户郎将这类虽不是九卿佐官,却也有一定兵权的官吏,他们的坐次会靠里一些,同太仆、大鸿胪这类官署位次居后的九卿丞,一同坐在紧挨着主院的廊桥上。

    能入主院的官吏,都有足够的实权,或是有足够的资历。大部分的九卿丞,加上比二千石的郎将、校尉们,还有名门世家居于洛阳的嫡系子弟,已经能在这主院有个自己的座位,只要前方没有阻碍,再稍稍挺起身子,就能看见正堂中的公卿了。

    尚书们则是与资历不深的九卿们围坐在正堂之外,一些闻名天下的名士也能坐在此处,不需有失礼的动作,就能看见或听见堂内的情形。

    正堂中的人数不多,曾任过三公,或是现在在三公位置上的公卿,方能在此有一席之地。

    从太仆袁基开始,能入堂中的九卿可坐在末席,其身后还有带一二子侄或心腹亲随。奉车都尉董旻代表自己的兄长也坐在袁基旁边,他的秩俸是比二千石,在堂中也不算出格。

    如故太尉崔烈、张温,能在堂中靠中间的位置跪坐。同他们同坐,但是位置稍前的,是如杨彪、丁宫、王允这类,家世强于他们的公卿。

    新任的光禄勋荀爽因出身名门,且名满天下,此人的座次还要在崔张杨丁之前,与太常马日磾坐在最为靠前的位置。

    原本以蔡邕、卢植的资历、名望,也能在堂中有一个座次,可他们今日并没有来袁府祝贺,卢植与袁隗的关系还比其他公卿稍近些。

    蔡邕与马日磾、杨赐等人在东观勘定《六经》,蔡邕亲自将其镌刻成四十六块碑文,伫立在太学门外,以此作为天下学子治学的依据。

    卢植则是马融学生,马日磾是马融族子,马融又是袁隗的丈人行,在此时的师生关系下,卢植与袁隗都算是半个茂陵马氏人。

    值得一提的是,杨赐是杨彪之父,因而这位新任三公的座次还在荀、马二位九卿之后。

    酒宴由袁隗主持,袁术则是在行完礼之后就离开了厅堂,他不是要去与新娘子办正事,而是要去与冯芳这位娘家人说些事情。

    秩俸不到千石的冯芳今日也来到了主院中,就跪坐在院墙附近,旁人碍于他的背景,都不愿与之交谈。袁术为了不引人注目,与这附近的所有客人都打了招呼后,才来到此地。

    “今日之后,冯袁两家已是休戚与共,冯校尉如今可能放下心来?”袁术小声说道。(注二)

    “卑姓不敢与袁氏共称,日后只要后将军用得上,冯芳绝无二话。”

    “我已拟好新任的西园校尉名单,待明日朝会,我就会为其举荐,若西园军中有异动,你需帮衬一二。”

    论辈分,冯芳大冯氏女一辈,但袁术全然没有尊重长辈的意思,冯芳也不因袁术的桀骜而有不满。

    自曹节、冯方死后,冯氏一族已经没有了靠山,今日能傍上袁氏,说不准等上一二百年,他江夏冯氏也能成为如邓、阴一般的豪族,他冯芳日后说不准也能沾侄女的光,捞上一个列侯之位。

    袁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间就到了院内的另一侧。

    偌大的太傅府,却被人声与丝竹声的嘈杂填满,而在距此地数里外的洛阳城西,郭大敲响了蔡府之门。

    “可是有客来访?能否通上姓名?”

    蔡府的老仆隔着门喊道,近来洛阳城外都是些游荡的残兵,为防意外,蔡府终日都是紧闭房门。蔡邕的女儿已经送出河南,他担心的是府里存放的书籍被兵卒损毁。

    “车骑将军手下来访,有要事需禀告伯喈公。”

    在来蔡府之前,郭大已经在唐人纯的带领下去认过了卢府的门,只是未将信件投出。唐人纯还问郭大,说好要投交的信件为何不投,郭大只是说自己未将信件放在身上,搪塞了过去。

    听到院内的声音后,郭大回完话,从怀中掏出何苗给的信物,扔入院墙内。

    老仆捡起信物匆匆走向内院,眨眼的功夫又回到了院门后,打开府门,将郭大迎了进去,并将其直接带到蔡邕面前。

    “叔达遣你来有何事?”

    “末将不知,车骑只是交给属下一封信件,要我亲手交给伯喈公。”

    说罢,郭大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筒,将其交给了蔡邕。蔡邕接过竹筒后,揭开蜡封,打开盖子,从竹筒里面抖出一封信件来,细细查阅。

    “那加领封邑之事是袁隗于朝会中所为,叔达在信中所托之事我会尽力。你且留京中两日再回南阳,到时我会给叔达去信一封。”蔡邕摇了摇手上的竹筒。“这个就留在我这里,我写好信之后,会装在这里面。”

    将何苗所托之事办好后,郭大便要告辞离开,蔡邕这才想起来问郭大用过饭食了没有。郭大说了一句不必劳烦伯喈公,在老仆的带领下,离开了蔡府。

    离蔡府不远的显阳苑中,未去赴袁氏筵席的董卓正等待着两件事的结果。一是弟弟董旻赴宴后会带来什么消息,二是何苗的人马回京是要做何事。

    之前,有一城中的小吏来显阳苑通禀,说是在城中见到了何苗的手下,还知道此人去了卢植府前一趟。

    听过描述后,董卓也想起来何苗派来的人是谁,当日在显阳苑前,为何苗牵马的就是此人。于是董卓就遣人随那告密者一同离开了显阳苑,不多时,出门的西军就将郭大带回了显阳苑。

    “回禀将军,此人就在城西,随我等前去的人一眼就认出了他。”能被董卓派出去办这种事的都是心腹,不会做那种冒领功劳之事。

    “那小子没和你们一同回来?”

    “他指认过人之后就离开了,没与我等同路返回。”

    “罢了。”董卓也不关心此人去处,只是跟心腹说道:“你去将拿回来的人带过来,对了,你再去跟牛辅说一声,让他遣人去运作个百石吏,我董卓从来不会欠人人情。”

    心腹出门后,将被绑住的郭大带到了董卓面前,随后又离开堂中。

    “见到本太尉,为何不跪拜?”

    董卓此话一出,旁边的军士作势就抬起脚,蹬向郭大小腿,只是还没蹬到,就被董卓示意退下。

    “我乃车骑将军之兵,不是太尉之属,为何要跪?再者说,不知我犯了何罪,太尉为何要将我拿至显阳苑中?”

    “当日你随那何苗,强闯我西军驻地,挟持我府内长史,还抢了我西军千五百匹骏马,这个罪名可足够?还有,我乃当朝太尉,掌管天下兵马,如何管不得你这小小校尉。”

    “为兵者,当以将令行事,我只知道车骑的将令便是要我等攻入显阳苑。再说了,太尉当日为何在这宫室内囚禁当朝车骑?当时太尉也还没任这三公吧。”

    郭大的回答还真就对了董卓脾气,董卓闻言便要上前给郭大松绑,旁边的军士也没有任何反应。

    “太尉就不怕我携有利刃,伤到太尉?”见身上的麻绳脱落,郭大如此问道。

    “我董卓身上这太尉之职,靠的可不是家世门楣,而是实打实的战功。蜀地贼寇被我亲自带兵袭击,斩杀殆尽,黄巾贼亦与我战过,西域诸国尽皆慑于我的威名,匈奴羌胡也未能伤我分毫。就你这种兵士,再来十个也不是我的对手。”

    董卓自入仕之后,可谓战功卓著。当过蜀地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车师国王也要遣子侍奉在他左右。当年随张温追击西凉叛羌,只有他的部队未伤分毫,镇守三辅以来,也未有败绩。

    羌胡、屠各、焉耆等部落也因其悍勇,都派人追随董卓,此时的三辅地区中,还留有不少这些胡兵。如今朱儁调离城门校尉,董卓已经派人去传信,将这些私兵调到洛阳来。

    可不要以为董卓只是在军帐中居中指挥,不会率兵力战。事实上,董卓每战都是身先士卒,不然他手下的西军也不会对他如此信服。

    也唯有当年袁隗调他入河内,击冀州黄巾时,董卓没有出力,只是派军队驻扎在原地,没有与黄巾交战。(注三)

    注一:桌指桌子,席指铺在地上的布席。

    注二:不用袁冯是因为袁术他爹叫袁逢。

    注三:前面的话是董卓吹嘘,后面是史实,二者并不矛盾。

    当年卢植战冀州黄巾,只与黄巾对峙,未有攻杀,被宦官找了此借口入罪。接替卢植的是董卓,也因不与黄巾交战获罪,不过没过多久就被起复。此中内情在前文中已有说明,这里就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