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啊,天命在我? » 第十七章 知原委欲通关窍

第十七章 知原委欲通关窍

    当晚,杨旻睡得很香。

    既然已经知道原因了,还能咋办?当然是躺平了。

    杨旻一早就被村长给摇醒。

    他问:“虎头,昨晚你后来可听到什么消息?”

    杨旻睡眼惺忪,打了个哈欠,躺在床铺上翻了个身,“村长,别着急,我还真的听见点事。等我起来和你细说。”

    “快起来,大家也都在等你的消息呢!”杨福赶紧催促。

    杨旻一听,不再耽搁,坐起身子来,披上衣服就来到了院中。

    他看着四散坐在院中的诸位同村,走到井边的石墩子上坐下,先舀了一瓢冰凉的井水解解渴,然后把昨晚听到的话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

    “昨晚,我在墙边听隔壁的人说了,这官府是打算调民为役,让我们运粮到边镇去。”

    众人一听哗然,“真的吗?你可听准了?”

    村长杨福急了,“这可如何是好?要是真去边镇,这远隔千里,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能回来的。”

    “这在座的可都是各家的丁壮,缺了他们,家里的田地可就没人耕种了啊!”

    乡人顿时七嘴八舌,“不行,俺家就俺一个成丁。要是俺走了,剩下俺娘和俺媳妇儿,这田定是耕种不了,到时候一定是要挨饿受冻的。”

    “谁家不是?要是我走了,以俺婆娘那软糯的性子,定是要被别人欺负的。”

    “要不,咱们找个机会,翻过院墙,跑回村子去吧!”

    “就是,就是,说的对,咱们跑吧!”

    “这狗日的官府,咱们不伺候了!”

    杨旻没想到大家的反应这么大。他本来以为大家听了只会嘴上抱怨几句,可之后还是会老老实实地听从安排,谁知道大家竟然想要逃跑。

    这是杨旻还不了解,古代要去千里之外的地方有多难。可不像他的前世坐上高铁,半天的功夫就到。

    这要是真去边镇,路上就得好几个月的时间,栖风沐雨,风餐露宿,真生病了,可就得埋骨他乡。这其中的风险可大得很。

    杨旻虽说也不愿意去。可他听说要跑,顿时就觉得不靠谱。

    这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官府只要查到是哪个村子的,再派遣衙役找到村子里,铁链那么一捆,照样还得去。

    除非大家狠得下心来背井离乡,拖家带口跑到外地去。

    杨福大喝一声,“好了,都安静!这事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不要自己先乱了方寸。等我再去问问隔壁。”

    说着,他指使两人把房间里的长凳,端了两条出来,叠在一起,自己站了上去,刚好比院墙高出一个脑袋。

    杨旻见状,赶忙扶了一把,省的村长一个站不稳摔了下来。

    杨福双手搭在墙上,冲着隔壁喊道:“昨晚在墙边说话的老哥是哪位?我有事想要请教一番。请出来搭个话。”

    叫了两遍,才有人搭腔。

    “你这老儿,好没意思。竟然还喜欢听别人的墙角。”

    杨福听见有人接话,忙问:“是否是昨晚在墙边说话的老哥?”

    “是又如何?你待怎的?”

    杨福赶忙告罪一声,“得罪了,我有点事请教老哥。”

    “昨晚我听您说,官府要让咱们去边镇送粮,这可是真的?”杨福假托自己昨晚听见这事,今早特意来确认。

    “这还能有假?我儿就在衙门里做事,他亲自打听出来的。等夏粮全都送到,就要宣布,到时也不放人,直接就走。”

    “啊?”杨福看着墙下搭话的中年人,此人脸上不见愁苦。

    他只待不信,“这可是不是什么好差事,老哥怎么像是没事人一样?”

    “哈哈,这你就不用管了。”

    “可是老哥还知道些内幕?看在同乡的份子上,还请教我一教。”

    这人本不欲说,可杨福软磨硬泡,好话说尽,最后还丢了一块碎银子过去。

    看在银子的面子上,他才终于松了口:“听说这次是有名额的,县令老爷亲笔勾选,选上的才去边镇,剩下的只要送到县境边上就能回来。”

    “我已经让我儿使了钱,托了关系,这事儿到不了我头上。”

    杨福一听就了解了其中的门道,“这老哥拜的是哪座庙里的菩萨呀?我们也想去上柱香。”

    那人一听,也不答话,哈哈笑了几声,回屋去了,任凭杨福再怎么呼喊也不出来。

    杨福让杨旻将他扶下来。

    他先把大家都召集进屋,“刚才的话大家也都听说了。听他说得煞有其事,真切得很。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还好其中还有转圜的余地。现在就是不知道要托谁的关系,才能让县老爷的笔勾不到咱们的头上。”

    “要不我去找我姐夫试试?我姐夫在县丞手底下做事,要是能找到他,使点钱儿,打通县丞的关节,这事儿我看一定落不到咱们的头上。”

    旁边的杨非很快就提起了自己的姐夫,虽然平时都不怎么来往,可毕竟也算是一家人,这个节骨眼上的忙,他不帮也得帮。

    杨福一听,“好,那等今晚,找个机会,你先翻墙出去找你姐夫,看能不能商量个具体的章程出来,这钱到底该怎么使,还是这衙门中人了解关窍。”

    “好勒,我一定办成。”杨非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杨福说:“还得派个人回村里,通知各家准备点疏通的使钱,等有了准信,直接带着钱上门。”

    杨旻这回感觉有用武之地,“我回去吧。我个子小,出去容易,还跑得快,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你还小,回去说得话不见得有人信,还是找个年纪大点的回去。”村长想了想,没同意。

    杨旻有点无奈,还是吃了年龄的亏。

    杨福指了指人群中的面容老成憨厚的杨四,“小四,就你吧。你平常就稳重得很,这次定能办妥当。切记,你回去每户都要亲自上门说明情况,叮嘱他们不要泄露风声。”

    杨四见村长安排自己回去,连忙推开身前的人,挺身一步,“明白,村长。”

    “好,大家先散了,你俩好好准备,天黑就走。”

    众人应诺,各自散开。

    杨旻找了个角落坐下。

    “不知道爹娘知道了会怎样?爹的伤还没好,娘还要照顾小昌和小蝶。”

    “家里的钱先是给爹看伤花了一些,自己又带了点出来,不知道还剩多少,够不够使。”

    杨旻想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

    “这世道,真是不给人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