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 第七十二章 暗流

第七十二章 暗流

    虽然朱慈烺劝回了东宫的这些人,然而到了第二日,两道诏令的内容还是传了出去。

    当然,因皇帝的诏令并非公开,诏令的内容,也只是在官员和士子当中流传。

    即便是如此,关于摊丁入亩和取消税赋优待的诏令,在京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暴。

    尤其是那群在京的士子,一个个群情激动。

    他们十年寒窗,所图无非名利。千里做官,为的便是官绅的身份,以及其中的好处。

    哪知皇上一纸诏令,竟要把税赋优待都给取消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那些勋贵的意见,不下于这些士子。

    他们都是上百年的传承,谁家里没有上千亩的田地,若按这个征税的法子,岂不是凭空要向国家上缴一大笔的银钱?

    而被蒙在鼓里的内阁,接连参加了早朝和廷议,根本没时间关注这些暗涌的舆论。第二日的廷议之后,他们才从下属的口中听到这样的风声。

    初时他们还不太相信,直到魏藻德在王之心那里一番打探,在确认皇帝下了这样的诏令之后,内阁五人皆是大惊。

    他们想不到,崇祯竟然会亲自下发这样的诏令。

    尤其是方岳贡和范景文,简直是目瞪口呆。

    他们是想着要改制,可没想到崇祯居然如此不计后果,这分明是要把祖制给砸了!

    不过,内阁这几人都是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他们不同于那些只着眼于利益的士子,在吃惊之余,同时就意识到,这里面有许多不通之处。

    若是放在往常,如这等重要的诏令,先是要经由内阁反复商议,写出一个详细的方略,再交由皇帝审核。

    从提议到诏令起草完成,总要花费两三日的时间。

    然而昨日午后才结束的廷议,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崇祯就向南直隶下发了这样的诏令。

    不说是提前准备好了旨意,至少是早就有了想法,正好昨日受了内阁的顶撞,便赌气下了这两条诏令。

    而崇祯如何会起了这样的心思,也是其中的疑点。

    这两道诏令里的想法,不但颠覆的是祖制,更是颠覆了过往千年的制度,集合了历朝历代改革的要点。

    如此石破天惊的想法,绝非一人之功。

    在崇祯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或者好几个人,在为他出谋划策。

    内阁首先想到的是翰林院的那些翰林,他们专掌内命,参与机要,整日里陪在皇帝身边。虽然有不少士子只是把翰林院当成了跳板,不过总归有一些年轻翰林,仗着热血,整日里不计后果的对朝政挑三拣四。

    尤其是那个周钟,仗着复社的身份,带着一帮年轻的翰林和御史,处处指摘朝臣的过失。

    若说是这群人在背后鼓动,那倒是可以解释的通。

    但他们随即又否了这个想法,即便这些翰林年轻冲动,他们的背后都有着家族支撑,整个家族也都靠着他们的身份得利。

    提出这样的想法,不就等同于拿自己开刀吗?

    除了翰林之外,皇帝身边最多的,就是司礼监的阉宦了。

    翰林们需要瞻前顾后,而那些阉宦就不一样,一旦净身入宫,便和过往断了连接,宫里就是他们的家,皇帝就是他们唯一的主人,他们维护的,自然也是皇帝的利益。

    更何况,这次的改制,并没有动这些阉宦的利益。

    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帮阉宦为了讨好皇帝,不惜去牺牲天下读书人的利益,不惜冒着天下大不违,坏已成之法。

    高时明!

    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想通了这一点,内阁的五人便商量起该如何去劝谏的问题。

    这也是目前最为头疼的难题,毕竟京中在传的还只是小道消息,并没有确凿的实证。

    御史们可以风闻奏事,但作为内阁重臣,君前奏对,总要有据可依才行。

    “如此大的事,那些御史们定然是坐不住的,等通政使司将他们的奏疏转过来,咱们不妨借着他们的奏疏,在皇上把话挑明。”

    范景文话说完,魏藻德摇了摇头,说道:“梦章,既然皇上已经给南直隶下过了诏令,咱们急也无用,如此大的事,南直隶那边收到诏令,总要给内阁一个回应,且等上几日,看看南直隶如何说。”

    “魏阁老,等不及了!京城和南直隶相隔千里,公文一来一去,起码要半个月的时日,等咱们收到南直隶的回文,说不定南直隶那边就闹翻了天了!”

    “翻不了天!”

    魏藻德拍了拍范景文的肩膀,自己先笑了起来,“皇上也不想想,这世上,哪有人把刀砍向自己的?”

    内阁能沉得住气,但御史们已然闹将起来。

    以往有李邦华弹压,御史们的奏折多由左都御史过目,再行陈奏。眼下左都御史空悬,御史们没了顾忌,直接把奏疏投到了通政使司。

    在内阁的授意下,通政使司一股脑的将奏疏呈了上去。

    御史们个个摩拳擦掌,皆是等着和崇祯唇枪舌战,逼着崇祯收回成命。

    哪知到了第二日,崇祯以龙体不豫为由,停了早朝。此后接连数日日,群臣不但见不到崇祯,所有的奏疏也都由司礼监代为批红。

    直到第四日的中午,内阁得了召请,才算在文华殿里见到了崇祯。

    崇祯精神奕奕,丝毫未见病容,见了内阁入殿,崇祯当即劈头盖脸问道:“范景文,当年黄虎贼入寇凤阳,惊扰祖先圣灵甚多。朕每年都给凤阳府批了十万两银子,用以重修皇陵之用,转眼十年过去,不知修葺的如何?”

    内阁不由面面相觑,不知崇祯冷不丁地,为何问起了此事,范景文道:“皇陵修建乃是天家事务,一向归司礼监管辖,臣等不好越殂代疱,待臣问过司礼监之后,再来回奏陛下。”

    崇祯一脸的不耐烦,说道:“尔等身为社稷之臣,只知推诿观望,如此大的事,岂能尽委托于中官?你们速速给南直隶行文,让他们细细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