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乱世求活军 » 第三十二章 九月九,登此群山闻战鼓

第三十二章 九月九,登此群山闻战鼓

    九月九,重阳,登高祭祖。

    今天是九月八日,明日清晨,村子里的老少按照习俗都要携手登高,于群山之巅,焚香祭祖。

    救活军却没有停止训练,因为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来?兵役什么时候到?

    能多训练一天便是一天,或许多练一天便能多活一人。可今日的训练又有不同,为了尊重传统,救活军三个排,九个班,各选了一个山峰攀登,今日夜晚各自宿营在目标山头的脚下。

    按照规定明日清晨开始攀山,早上十点在乡亲们爬上山头的时候,敲响战鼓,回应父老乡亲祭祖。

    袁正也随救活军而行,四十岁的他,经过大半年的劳作,身体却越发坚韧,尽也能跟的上年轻人的步伐。

    看着前面青年在山石之间如猕猴般攀爬跳跃,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越发成熟,心意相通。他已经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山地轻步兵军团的雏形。

    这一次行军是按照战时标准,武器,干粮,全部背在身上。参考袁正带来的背包,设计了一个双层麻布大背包,捆在每个人背上。

    全部负重称了一下,居然有五十三斤,这个时代的人体格其实瘦小,一米七就已经算高个了。但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五的队伍却极其能吃苦耐劳。没有一个喊累,没有一个喊苦,有些战士还背了两个背包,方便前锋背着绳子先行探路。就这么咬着牙一路攀爬着向上,他们在日晷指向十点之前爬上了峰顶,一个都没有拉下。

    袁正爬的这座山,当地人唤它齐云峰。

    登上山顶,一览群山,所有人都心怀舒畅,一时之间全部对着四周的群山,长啸不止。

    隐约间,尽听得四周山峰间又有长啸回应,众人开怀大笑。

    擦干汗水,支起战鼓,竖起旗帜,摆正日冕,只等十点的到来,所有战士都右手抚胸,默默在心里念着自己祖先的名字。

    忽的一声“咚”的一声远远传来,接着天地群峰之间“咚,咚,咚”一阵群鼓回应。开始散乱,可接着慢慢的开始有了节奏,群鼓慢慢同步起来。

    这有节奏的一阵阵鼓声,如远古巨灵的低吼,在群峰之间绵延回响。

    西边祭祖的山头上也飘起祭祖焚纸的烟柱,渺渺直上青天,与鼓声呼应。各个山头的鼓声更响,久久不息,鼓手不断轮换,用鼓声相护佑烟柱直达天庭,去告诉祖先他们今年的大丰收,去告诉祖先他们在乱世中还在坚强的活着。

    有鼓手敲着敲着,就想起了故去的亲人,不禁落泪,嚎啕大哭!越是悲伤,鼓声便敲的越响,他们要要告诉亲人,他们还活着,他们的灵魂会永世思念。

    袁正屹立在山风之中,他也在默默念着每一个家人的名字。他仰望长空烈风,让他们捎话回到他来的世界,告诉亲人们他还活着,别担心,要好好的活着,不要悲伤,在心里不断地祈祷他们要过的好!

    鼓声在眼烟柱消失后很久后才渐渐歇了,但山头上还有两兄弟还在大声哭泣。这是一对亲兄弟,大的叫刘正,小的叫刘奇,他们是长沙郡人,在战乱来临逃难的路上先是不见了大嫂和孩子。后来又因逃难的船上的人太多,船翻了。大哥只来得及伸手救下小弟,却不见了父母。两人在码头四处求工寻人,整整一个月也找不到任何一个亲人。最后,疲惫和饥饿交加,哥俩先后都病倒了。若是没有救活军的那碗热粥和一点点希望,他们活不到今日。

    袁正,用长刀劈开山上的枯木,削成木板,让他们把父母和妻儿的名字用刀刻下来,然后郑重的跟他们说,“我袁正在这里承诺,救活军必然会把他们的名字送到吴国各郡,尽全力找人。”

    两兄弟跪下给袁正磕了三个头,他们的命是救活军救下的,现在救活军还愿意帮他们在茫茫人海里寻人,这一生便归了救活军!

    战川过去把他们拉起来说,“我们都是家人,你们的父母便也是我们的父母,你们的子女便也是我们的子女”

    众人听到这么一说,皆大声的说道,“你们的父母便是我们的父母,你们的子女便也是我们的子女”

    刚刚收了泪的两兄弟,又有些感动欲泪了,袁正过去给他们和所有人一个拥抱,止了他们的情绪。

    然后,转身指着天地,“救活军今日可以救身边人,那么明日若看到别处困苦的百姓也要救他们,我们是天下百姓孩子,也是天下百姓的救活军”。

    一声“诺!”,在天地间如金石相击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