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创造了救世联盟 » 第十一章 科举结束

第十一章 科举结束

    宁杨看完人数,又看向丞相。

    丞相正专心致志的做事,检查着这些精致的箱子。

    等了片刻。

    他心里大致判断了各地所需要的准确数量,就向着宁杨告罪请辞,随后回去开始校对各地考点,书写计划报告。

    力求更为精确的送往,做到少退不补,以免再次麻烦宁先生。

    等他的计划出来。

    也有不少工作人员完善,推算。

    在晚上九点,计划就落实了,并交到了宁杨的手里。

    而随着一夜时间过去。

    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天色还未亮。

    各个考点前,就已经站着了不少等待的考生,还有送他们的家人、好友。

    他们都在等待两个小时后的开考。

    “包子...米粥...”各地也不少小贩就在考点附近扎脚,朝考生这边吆喝着。

    晚秋的天气比较寒冷,等待途中吃个热包子,喝口热汤,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大多考生都吃过饭了。

    没吃饭的,也大多没心思。

    如今他们多数是在抱着书本死记硬背,希望这样的临时抱佛脚,多记一些,说不定就能用到这一些。

    其中,在庞城考点。

    还有不少考生在相互背书,指出对方的错误。

    “孩儿问过了,考官说正午就考完了。”但也有少部分考生比较放松,在和家人闲聊。

    “这首诗词里的夏,不是单纯的夏季...”还有的考生和好友对答、辩论。

    直到开考的一小时前,考场内的考官出来,场面才为之一静。

    之后。

    各地都开始有条不紊的查验进场人的身份,以及所携带的物品。

    等各地考生进场。

    时间临近八点。

    考官去书房取考卷的时候,宁杨也把所有卷子通过时空隧道送了过去。

    完全是在密封的情况下。

    当地考官没有丝毫泄露考题的可能。

    并且宁杨觉得秘密的转送是好事,不显露时空奇异,也不会影响考生的心境。

    可随着科举开始,卷子、演草纸等被发放。

    坐落在各自考房内的考生们,当看到这未曾见过的精致纸页与宣纸,还是心中震动异常,爱不释手的来回抚摸。

    要不是考场禁止喧哗,他们都要大声赞叹。

    可就算如此,也有些才子们下意识赞叹出声。

    “肃静!”考官们警示了几句,却没有责罚驱赶他们。

    因为考官们当见到这精致的盒子,精致的纸张,也是心里按不住的赞叹。

    而也有些考生心里比较稳重,当赞叹过后,第一时间就看向了A4纸上的题。

    他们已经听到考官们关于答题的顺序,知晓洁白纸页上只是题。

    作答和名字,要写在另外宣纸上。

    如果空间不够。

    演草纸也可以作为备用,或者举手申请,再要几张答题卷。

    明白了答题规则。

    很多人都看向了第一题。

    入目是《论语》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请注解。】

    看到第一题。

    多数考生都是熟读《论语》,碰到这样的题目,可谓是下笔如有神。

    而此题的答案大致是。

    ‘先学礼乐,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官职的平民。

    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是名门子弟。

    如果让我来选人才,我选先学习礼乐的平民。’

    ...

    第一题,不仅考验了学子们的文墨,还表明了此次科举的立意。

    直接告诉了诸位考生,尽早打消念头,不用去活动关系了,也不要耍一些小聪明。

    这次只选才,不选名门子弟。

    以至于。

    各地考点中的豪门子弟,本想要和相熟的考官们悄悄聊一聊,但看到第一题就是‘警告’。

    想了想,他们熄了这个念头,怕出事,更怕连累家人。

    可也有一位气质卓越的公子哥,当看到熟悉的考官,走到考房前的时候,就用手点了点卷子,想要全部答案。

    可惜回答他的是一个无奈的眼神。

    同时,这位考官又像是观察考场一样,来回观望一圈,看到走道没人,才走到这位名门考房前,尽可能的小声道:

    “大公子,此次考题完全密闭,我也没办法弄到答案。知府大人也让我告知大公子,最好要谨慎答题。

    如若答错,知府大人虽然掌管这一城土地,但也无权进入封卷库修改。”

    巡考说着,其实还想再言一句,‘就算是有办法,有答案,你那身为一城知府的爹也不敢。因为这次的科考明显是两个时空的大事,没人敢去徇私舞弊。

    没听说,六部尚书的儿子们都去考试了?你和这些真正的名门比起来,算什么?’

    而大公子看到巡考没办法,也只是点了点头,只能自己做了。

    只是几题看下来,他却发现全是稀奇古怪的题目,涉及的范围很广。

    有‘一些地方的土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还有‘农田管理’

    以及‘水为什么要沸腾过后,才可以饮用?’

    他望着这些题目,仔细想了想,反而觉得第一题倒是正常些,是真正考文墨底蕴的。

    剩下的他就有些两眼一抹黑。

    但不同于这位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大公子。

    在岭县的考点内。

    自小吃百家饭长大的陈艋,当看到山体为什么会滑落泥石,倒是想起他帮邻居种田的时候,附近有不少土坡。

    每当下雨的时候。

    他就看到一些没有树的地方,泥土容易从土坡侧面落下。

    有树的地方,树根抓着泥土。

    陈艋思来想去,知道重点是树,也是天然地势。

    如果地势固定的话。

    那尽可能的就是保护树木,或是多植树,就能保护泥土不流失。

    他不太确定,就把两个立意都写上去。

    再看向下一题。

    关于农田管理。

    陈艋扫了一眼,顺手就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写了上去。

    下一题。

    为什么水沸腾才能饮用。

    这个他亲自体验过,喝凉水,经常肚子不舒服。

    喝热水,一点事都没有。

    听大夫说,水里有虫子。

    烧开可以杀死。

    陈艋回忆着生活点滴,把生活当成老师,再次写下答案。

    一时间整个考场内只有笔墨声。

    或是偶尔传来的压制叹息声。

    因为除了第一题的文墨,与三道小题以后,大多数学子都发现剩下的皆是更为古怪的大题。

    有关于铁矿怎么样可以提纯。

    也有怎样防止水患,怎么防止火情。

    还有,如果灾情发生时,以及灾后如何管理等等。

    这些题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答案,完全是看个人的经验,还有生活常识,以及专业性的认知。

    这对于负责建设和农田管理的工部官员,或者主管各地杂事的知府、县令、主簿来说,基本上没什么难度。

    他们虽然给不出可以得满分的答案,至少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但对于这个时代里许多只读书的才子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直到四个小时后。

    到了科举结束的交卷时间。

    巡考一句“停笔、封卷”

    一些才子望着一小半没答的题,知晓自己没机会了,也感慨这四小时过的真快。

    就算是全部答完的考生,也不知道自己答的对不对。

    实在是这次科举的试题太陌生了。

    他们准备的各种诗词、散文、言论,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而随着卷子封存。

    宁杨也把卷子转到了科技时空,分别送往了各个计划中的学校内。

    这些带有投影仪的学校教室内,早就有各科的老师在等待批卷。

    一共一千所学校,一万名大学老师与教授。

    他们都是知晓古代科举的事情。

    顿时,随着时空隧道的展现,他们除了惊叹以外,就很快进入了状态,开始小心的拆封。

    但伴随着卷子一张张拿出来,他们第一时间就被卷子上的字体所吸引。

    “李老师,你看这考生的行书体!像是打印机里打出来的一样!”

    “来来来,王教授,你是专门研究术法的,你来看看我这边的草书,单单这行文,我就想要给这位学生加分!”

    他们相互讨论着,都对古代才子们的字体赞不绝口。

    可是他们说归说,都没有第一时间去改卷,只是大致整理了一下。

    又等待了一会。

    在下午将近一点的时候。

    各个学校的投影仪打开,链接了远处的视频信号。

    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大会议室,里面坐着卷子出题人和众多教授,为各地接收信号的改卷老师们,讲解了大致的答案。

    并且一再要求,同一个学校内的老师们,需要交叉改卷。

    如果遇到答案不确定的情况,可以随时联系他们。

    这样虽然浪费时间,但可以确保这些试卷分数的客观公正性。

    而随着时间过去。

    第三天下午五点。

    古代世界的临时指挥室内。

    宁杨与吴老、梁帝,丞相四人,正在商讨古代留学计划的时候。

    一条消息也发到了指挥室内。

    吴老看了一眼,上面显示所有卷子批改完成,分数也全部统计。

    汇报人员就在门外站着,随时等待吩咐,就可以进来汇报。

    “那咱们先看看才子们的成绩吧。”吴老笑说一句,看向宁杨。

    宁杨点点头,又看了看坐直身子的梁帝。

    梁帝端起茶,向着吴老和宁杨一敬,颇有些家长面对老师的紧张。

    大汉王朝的学子们,相当于他的孩子。

    万一成绩不好,脸上就无光了。

    要知道这些试题是众多教授根据古代世界的知识所相应出题。

    理论上来说,是可以拿高分数的。

    ‘嗒’

    收到指示。

    工作人员轻声的打开房门,一时间望着屋里代表两个时空的人物,以及一位高文明的来客,心情却比梁帝还要紧张。

    但终归是能站在这个重要的汇报位置,他还是很快的收拾激动情绪,向着四人先礼仪,才端起笔记本电脑,郑重汇报道:

    “六十分以上151357人,七十分24604人,八十分6041人,九十分820人,九十五分57人,满分2人。

    满分的分别是,邻村、陈艋。

    淮城、牟丰。

    陈艋为寒门学子,在岭村吃百家饭长大。”

    他说到这里,念到下个人名的时候,才看向梁帝道:“牟丰是贵朝工部侍郎的三儿子,目前任淮城主簿。”

    ‘牟侍郎的三子?不错...不错...’梁帝心里称赞,记下了这个人。

    同样记下的还有那位未曾听说的陈艋。

    这两人算是为他争了点光。

    吴老听完汇报,是看向了梁帝,“梁先生,您觉得第二轮考试,应该取多少分以上?”

    梁帝思索片刻,“取九十分以上的考生。”

    “好。”吴老看到梁帝敲下决定,也让工作人员为这些人发去通知,让这些考生去往最近的主城。

    到时候一同接到大汉帝都,一块考试。

    也待工作人员前脚刚踏出屋子。

    一直在沉默不语的丞相,才笑着向众人告罪一声,也出了指挥室。

    他想知道他儿子是否晋级。

    虽然一会就能知道答案,但事关他儿子,他还是忍不住。

    等来到外面。

    丞相追上几米外的工作人员,在他疑惑的目光中客气问道:“小兄弟,能否查一下帝都姚均。”

    “姚均?”工作人员听到丞相问话,也赶忙在电脑上输入名字,最后言道:“姚均,九十分。”

    工作人员说着,当看到姚均的家庭简介,也知道丞相为什么这么着急了。

    但同时,工作人员也很羡慕姚均。

    因为这是一位一出生就在顶点之一的人。

    他爹更是已经坐到了位极人臣!

    再等两个时空科技相差不多的时候。

    一位丞相的儿子,这恐怖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工作人员觉得等开学的时候,这位姚均要是能考上,再等学校里的学生知道姚均的身份,估计要一帮人围着姚均转。

    “多谢!”丞相听到他二儿子成功进入了第二轮,倒是不由松了一口气。

    那接下来计划依旧。

    二儿子过去学习,逆子大儿子过去结交朋友,照顾二儿子。

    而随后的科举,是在五天后进行。

    考点,设在了皇宫侧方的演武场上。

    并且这次的人少,题目也没有那么繁琐,反而很简单。

    等考生们来齐。

    他们就看到地面上摆放着众多的小木屋,走进去,里面有一张图纸,十几块木板,还有一个形状奇怪的武器。

    旁边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教会他们安全使用手持电钻,然后就让一脸茫然的他们,按照上面的草图,去拼装一件现代的电脑桌。

    大部分考生们是愣住了。

    也有小部分的考生开始按照图纸拼装。

    工作人员也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等电钻没电,就申请备用的电钻,确保考试进行。

    这样新奇的考试,是梁帝等人去科技时空转了一圈,然后想到了一开始的电钻造房一幕,最终敲定的。

    说到底,这次的科举,就是为了预防灾情选拔,也为了建房子,偏向土木系的特招生。

    所以更多的是需要考生们的手工和理解能力。

    因为去往新世界学习知识,再见到各种科技造物,肯定会颠覆一些他们长久以来的世界观,这就需要一定的快速适应性。

    手工,是为了更好的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两样都是不能缺的。

    但好在一些考生多有准备,多少接触过一些杂活,不像是第一轮那样,只会写一写单纯的理论知识。

    他们经过一系列的拼装,浪费了不少材质后,也能组建出几个像样的。

    再按照最先完成,并且完成度最好的人,分为名次。

    之后考官挨着询问对于杂学看法,以及一些对答问题,再做成绩审批。

    仅仅一天时间,最后的一百名额敲定。

    这可谓是从古至今最快的科举。

    并且在丞相忐忑的心情中,他的二儿子姚均,也已第九十二名的成绩,成功进入前百。

    那位侍郎的儿子,是第十六。

    熟悉木匠活的陈艋依旧是第一。

    这下梁帝彻底记住了他的名字,也记下了那张平凡的脸。

    对于这位寒门学子抱有很大的好感。

    而随着科举结束。

    工作人员通知了进入前百的诸位学子。

    他们有两天的时间整理。

    之后,就是入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