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唐 » 第四章 幽州、卢龙概况

第四章 幽州、卢龙概况

    古人的礼俗实在是太繁杂了,结个婚就能搞得那么的复杂,刚拜访完父母的二人不停地批判着万恶的封建社会。

    有些共同语言的他们,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感觉到穿越者的孤独。

    “你刚才看没看清母亲身旁的二弟,虽然人高马大的,但看着他这个样子就阴险得很,昨天说的全家被杀就是凭他所赐。”刘琨阴下脸,小声和张若冰说道。

    “赶紧把他给做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早他一步下手,我们才有活命。”张若冰露出小虎牙,拿着小拳头,恶狠狠地做出割脖子的动作。

    “没那么容易,这时候杀人容易露马脚,更何况兄弟这么多个,老二死了,还有老三、老四,人是杀不完的。”

    “到时候我们借招拆招、以暴制暴,反杀一批同党,可以说是一石二鸟。”刘琨胸有成竹、十分有把握的回应道。

    刘琨在穿越前读史书和相关论文的时候,就觉得原来的刘琨是蠢死的,不会变通,明明大好局面就因为一个假传圣旨,不做丝毫反抗就全家被杀,可悲!可叹!

    “走,回府,给你详细讲一下我们的现状,过几天再带你游历一下幽州城,感受一下大唐的氛围。”

    我们就先从父亲刘济的官职讲起,几乎就能了解幽州、卢龙藩镇的基本情况了。

    刘济,字济之,拜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

    幽州大都督,一种是皇帝任命自己的儿子或者王爷的赠官(就是不能到任的挂职),二者是给开国功勋和重要大臣追赠的官职(死后赠官),都是虚职,没有实权。

    因此,大都督府及其管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实际上由大都督府长史实际掌控,拥有绝对实权。

    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官都是散官或加官,没有具体实权,给个虚名,表示皇帝的恩宠。

    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幽州九州之地有两个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和卢龙节度使),但往往由一人兼任,知节度事,也就是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掌兵权。

    幽州卢龙节度大使,和大都督一样,一般也是虚职,由王爷遥领。

    管内营田、观察使,就是说管理本道(唐朝的行政区划‘道’)的营田事务、监督各州刺史,总的来说加上各种兼职后,节度使就掌控军、民、财三政于一身,权力膨胀,开始有割据倾向。

    押奚、契丹两蕃使,在设置押蕃使的边境地区,其行政与军事长官是以押蕃使的身份执行外交与民族事务的,是一种兼职,掌管外交、民族事务。

    库莫奚人和契丹人是北方边境的两股渔猎、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幽州北方边境,由幽州卢龙节度使控制。

    举个例子:贞元十一年(795年)四月十七日,朝廷就发来贺信,名相权德舆写的《中书门下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刘济去四月十七日于室韦川等三处大破奚虏六万余众状》。

    按照历史进程过不了两三年又要干仗,到时候我肯定会上战场的,希望阎王爷饶我一条狗命。

    管内经略、卢龙军使,经略军大概三万人,驻扎在幽州蓟县城北(今北京市西城区),卢龙军一万多人,驻扎在平州卢龙县(今河北卢龙县),这两支部队是受节度使直接管辖的‘中央军’。

    既然说到这里,就再说一下幽州的军事情况,在乱世,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有兵才是硬道理。

    到现在据我所知,由于幽州卢龙镇驻守边关,拥雄兵十余万,形成了以“军”级驻防单位为主干,城、镇、戍、守捉、关、栅等驻防单位为基础的军事驻防体系。

    幽州,城内驻有经略军、牙兵,城外驻有防御军、纳降军、安塞军、永安军、安远军。(北京市附近)

    妫州,城内驻有清夷军,城外驻有广边军、宁武军、怀戎军。(张家口怀来县附近)

    檀州,城内驻有威武军,城外驻有密云军。(北京市密云区附近)

    蓟州,城内驻有静塞军,城外驻有雄武军。(天津市蓟州区附近)

    涿州,城内驻有永泰军。(河北省涿州市附近)

    莫州,城内驻有唐兴军。(河北省任丘市附近)

    瀛州,城内驻有永宁军。(河北省河间市)

    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城外有柳城军。(河北省唐山市附近)

    营州,驻有镇安军(辽宁省义县),汝罗守捉(辽宁省义县)、怀远守捉(辽宁省北镇市)、巫闾守捉(辽宁省北镇市)、襄平守捉(辽宁省辽阳市)四守捉城。

    另外各镇、戍、守捉、关、栅等驻防单位数量庞大,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其中,节度使直接统领经略军、卢龙军和牙兵四万众,其余各军由各州刺史、各军军使统领。

    “好了,别说了,别念经了,没有地图,让我一个用缺德地图导航都会迷路的人怎么办?我一点概念都没有,还是聊些别的吧!比如有哪些历史名人?‘元白’?‘刘柳’?”张若冰摇着头,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喊着。

    “呵!女人。果然不喜欢这些军事政治,来,我给即兴你赋诗一首。”刘琨嬉笑道。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好了,请娘子做个诗词赏析,不过分吧!”

    “这是你写的吗?真的吗?我不信。”张若冰学着鲁豫的调子质疑道。

    “的确不是我写的,不过写这首的人就在城内,你猜是谁?”

    “一看就是个奸佞小人,写这种阿谀奉承的诗,一看人品就不行。”

    “错、错、错,大错特错,我给你提个醒,著名的边塞诗人,写过《夜上受降城闻笛》,大历十才子之一。”

    “这么多年,学的诗早还给老师了,只是觉得好熟悉的样子,赶紧说,要不然我掐死你。”张若冰装作要动手的样子。

    “好,就不卖关子了,李益你肯定认识,他现在是幽州营田副使,前两年还教过我读书。还有一个人说出来你肯定也认识,乐府诗人王建,也是很有名的。”刘琨不厌其烦的解释着。

    “等有时间,我肯定是要去拜访一下他们,到时候肯定带你去见见见世面。”

    “至于其他人,白居易今年在长安考进士,元稹在山西蒲州避难,柳宗元在长安做九品小官,刘禹锡在淮南节度使幕府当掌书记,韩愈还在第四次考‘公务员’的路上。大概就这么多了,也就了解这些人了。”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别说你有外挂,这不公平。”张若冰撒开了刘琨的手,跺了跺脚,“都怪你,我穿过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我却一点儿穿越者的优势都没有,让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我承认我有挂,但这些事是我之前翻书看到过的,只了解大概情况,是电子书里写的,我,只是文字的搬运工。”

    “我也是受害者好不好,好歹我们也是夫妻了,我的就是你的,我是不会藏私的,我还要靠你保住我的狗命呢!具体情况晚上再讲,拿些好东西给你看看,白天怕隔墙有耳。”

    “等过几个月,我带你进去长安逛一逛,见一下世面,看看百万人的大长安是多么的气势辉煌,虽然我也没去过,但我们一定是要去看一看的,算是度蜜月,我主外,你主内,立志做一些大事业。”刘琨义正言辞道。

    “怎么?你还想干什么?想黄袍加身?当代赵匡胤?”张若冰调侃着说:“还想要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别扯远了,咸鱼都能翻身,为什么我不可以,只不过暂时是没这个志向罢了,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楚呢?以不变应万变,早做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