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唐 » 第十七章 一月之后

第十七章 一月之后

    不知不觉中,范阳县城已经被围了一个月。

    刘源还没有出城投降,作为属州,刘济肯定不能和攻打其他敌人那样不计一切手段,现在除了围攻,没有其他办法。

    只是天气越来越燥热,逃兵也出现了不少,古代的军队是完全不能和现代军队相比较的,溃散而逃的情形时常出现,往往收拢残兵后你会发现伤亡也不会很大,如何保持士兵高昂的战斗意志,这也是摆在刘琨面前的又一难题。

    范阳县,刺史府内。

    官员之间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有的主张出城投降,有的主张和瀛洲刺史刘澭那样投奔朝廷,厅内的争吵声连绵不绝,让人听的十分的烦躁。

    从院子里出来,刘源坐到了刺史厅的首位。

    厅中的吵闹声也逐渐消失,变得安静下来,刘源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开始自己的发言。

    “我与节帅乃亲兄弟,事情闹到如此地步,也非大家所愿,节帅猜忌之心甚重,即便投降,我与各位也难以在本镇继续待下去。

    我意欲如瀛洲刺史刘澭那般,向当今圣上投诚,我不愿强迫大家,留去自由,再坚持几天,恭候圣旨,吾等归朝之日,便是加官进爵之时。”

    “都下去吧!奏疏写好后,加急送往长安,只需再坚持几日,我等便是大获全胜。”

    众人皆退身下去,离开刺史府,只是心思各不相同罢了,反正都赢麻了。

    ……

    至于刘琨和张若冰,这一个月来,虽然很是忙碌,但也又不小的收获。

    张若冰忙着解决生产线的问题,基本就等着原材料来生产;

    刘琨则是每天忙着处理州内杂务及军粮物资的配送,虽然养着一帮干事儿的官员,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刘琨手中,什么事都要刘琨最后决定,烦不胜烦。

    藩镇内部的一州刺史几乎是全能选手,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受刺史管辖,即使下面的官员帮你制定好了一切计划,最后的修改批阅工作还是要自己动手的。

    现在的情况是大的事情刘琨没权力决定,小的事情刘琨又没有必要去决定,不上不下的,便开始了自己的摸鱼生涯。

    现在肥皂的事情基本就是已经告一段落,不用过于操心即可。

    不过,刘琨又想着另一件大事,那便是火药的制备。

    虽说枪炮基本就是无缘了,但是用投石机远程投放火药还是有一定搞头的,火药先不用着急,先把硝石屯着再说,这东西越多越好。

    古代的人们利用硝石很早,初时写作“消石”,早在战国时已经被用做医药之中。

    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

    每当秋高气爽的季节,它通常呈皮壳状或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这就是所谓的地霜,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这个月,刘琨开始大搞卫生运动,清理各处猪圈、马厩、厕所,期望收集更多的硝石,起初还是很多人不理解,纷纷反对搞卫生运动,认为这是浪费钱财而没有任何收益。

    当刘琨把制备好的硝石放入水中,最后得到一层浮冰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反对了,纷纷称赞刘副使是人中龙凤,让刘琨也是苦笑不已。

    硝石可以反复的使用,溶于水后吸热,可用于制冰,在这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在古代,喝上一杯冰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硝石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可以进行蒸发后再次获得硝酸钾晶体,在这一过程中,唯一消耗的就是人力与热力。

    在古代最不值得一提的就是劳动力和柴火,等把煤矿挖出来,用煤代替柴火,硝石的循环使用,岂不美哉。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b乎上的那个提问里面的戾气也不再那么多,随着王凯导师论文的发表,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这的的确确是孤本《北齐律》,越来越多的回答涌入,再一次顶上了热搜榜。

    “楼主nb,孤本卖出去肯定发大财,到时候我们平分,滑稽。”网友一路过。

    “我就说是真的吧!都给我把脸打肿,还不如我这个民科学者,废物。”知名民科留。

    “我承认之前是我错了,倒立洗头又不是不能洗,欢迎大家几日后来我直播间看我洗头,以下是地址……”倒立洗头的网友留。

    “造孽啊!考试分析铁定要加厚了,考了这么多年,都找些边角料来考了,肯定会新增的,大哭。”某位考法硕网友留。

    “新人,第一次考,不是说新增必考吗?今年反而会简单不是吗?弱弱问一句。”楼中楼留。

    “一看就是头次考的,反押题,懂不懂?命题组已经出神入化,不是我等凡人所能猜测的,我们更要全面背诵,不能漏死角。”四战老哥留。

    ……

    李思思看着回答,决定再加一把火,直接放上半本的《开皇律》,“兄弟姐妹们,看看这本《开皇律》是真是假?有没有人鉴定一下。”

    “楼主nb。”

    “NB”

    “NB”

    ……

    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李思思正想着进行下一步,不料想辅导员却找上来了,“你是做了什么违纪犯法的事情?警察都找上门儿来,赶紧来办公室解释清楚。”

    经过简单的交流,李思思坐上警车被拉走了,不留下一片云彩。

    只有略显无助的辅导员坐在椅子上想着自己该何去何从,这才刚当上辅导员,怎么就摊上这种事儿了。

    如刘琨所料,李思思很快就搭上某安全部门,成功吃上公粮。

    而刘琨这边,事情又出现了转机,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命涿州刺史刘源等人进京,另起他用。

    围城之战就这样草草结束,没错就是这么的潦草。

    河朔三镇虽说是割据一方,但节度使还是要部分听从长安的诏令,不是说完全不听,也不是完全听,节度使的旌节由长安授予,才是名正言顺。

    在古代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个名正言顺,就算是无须有的罪名,也是要编造一个名头来,节度使的接替更是要有唐王朝的授命才名正言顺,否则底下的大头兵便有造反的由头,你都不是朝廷任命的,凭什么当节度使?你能当,我也能当。

    这也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遍布,却能维持一百五十余年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幽州军队发生哗乱,杀节度使史元忠,推举陈行泰主持留后,遣幽州监军的侍从赴京城,以军中大将的名义上表朝廷,请求授任自己为留后。

    朝廷没有立即授予旌节,反而等了一段时间观望。

    不久,果然幽州又发生变乱,杀陈行泰,立牙将张绛,再次派人来朝廷请求任命。

    而朝廷仍然不理,幽州雄武军使张仲武起兵进攻张绛,派遣军中官吏吴仲舒携带上奏朝廷的表章来京城,声称张绛对将士残虐无道,请求批准以本部兵马讨伐。

    李德裕向武宗上奏说:“陈行泰、张绛都是让军中大将上表,胁迫朝廷授予他们留后,所以不能同意。

    现在,张仲武先率兵为朝廷讨伐叛乱,同时上奏朝廷,授予他留后,似乎还有点名分。”

    于是,唐武宗任命张仲武为幽州留后。

    张仲武在幽州节度使中算是唯一一个因为平乱而被授予节度使之职的人。

    没错张仲武就是刘琨的小舅子,以八百兵马入幽州,获任幽州卢龙节度使。

    而李德裕是一代名相,牛李党争李党的领袖,在武宗朝颇受重用。

    后来唐懿宗、唐僖宗朝三任宰相的郑畋则称:“仲武会昌时功第一。”

    小舅子nb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