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十八章 小览荣国府

第十八章 小览荣国府

    得两匹军马来历了,焦大不敢再试图利用李征来貌似贬损实际劝勉荣宁二府子孙。

    他刹那间弯了腰,笑容满面的打着包票:“大王放心,那宝马只管天天吃好的喝好的,老汉日夜守着门照料。”

    李征不放心,他那战马,开春用的是嫩苜蓿与豆料绊着,金陵哪来苜蓿?

    何况自己的战马那就是胜利的保证,那是战士的伙伴,岂能完全交给别人管。

    “焦老要费心门房,只是我外出时帮我照料即可,平日不好劳烦。”李征道。

    焦大知道,心中十分的畏惧顿时带了八分敬意。

    这才是凭军功立国的天潢贵胄该有的样子!

    李征从袖子里去了五两银子交给焦大,让他去安顿自己,看他离开后,那圆脸丫鬟果然已在他身后低着头站着了。

    “奴婢是鸳鸯,老太君抬举来照顾大王。”丫鬟自称。

    李征道:“我没什么好照顾的,也不习惯别人照料吃喝睡觉,倒是这院子里数十人要你费心。内院后宅你们几个女孩子看着分配,我住的平时帮着打扫卫生,其余不必管。中院二十八个锦衣卫,往后或许还会更多人,你帮着找两三个会做饭的,不可让府中承担。”

    鸳鸯早料到会这样,当时也不劝说,也不敢劝说,她自忖如今是被打发出来的,过几天李征正式封王,她要自称“王府的人”。

    以她的周到,岂能站在荣府劝李征“不必多想”。

    李征看她聪明,便又接着吩咐:“饮食材料,我看院子里厨房一侧有个小塌房(仓库),我自会购买安置,这些也不必让你操心。每月例银,以二少太太仔细,她定给你们定下了,我不管。只是天家有规矩,每月你们例银多少,我分发多少给你们,或自用,或贴补你等家小,那是你们的事情。”

    说完,李征考较她:“我观府中规矩,是分一二三等丫头,你看要不要用?”

    鸳鸯想想委婉说:“奴婢听人说诸王府都不用这个。”

    “那就不要用了,按照年纪,一年加一两,倒不是小的廉价,只怕她们叫人欺骗了。”李征道,“若到成年时我还在这里,包个十来两银子,或发个三五十两物资权当是庆贺。”

    鸳鸯见了笑容,这是个仁和的天家子,她便不担心了。

    一时间安排好内院里,贾琏与王熙凤又去寻找焦大告诫,不提。

    李征在院子里前后都走了一圈,全院便已了然于心。

    这是个三进的院子,大门却不是荣国府东南角门,而是东角门东边又一道门,那是荣府分家后贾赦别院的大门,门是穿墙式黑油大门,只有门扉而并无门楼门顶。

    这肯定要重修,虽不会修成标准的郡王府大门,但该有的规制还是要有的。

    前院进深十余丈,花园树木郁郁葱葱,有曲水假山,两侧抄手游廊,可乘凉闲坐,那也不是个正规的前院。

    那是自然,那只是别院前院。

    前院西侧,是足以容纳数十匹牲口的大马棚,南下的两匹一黑一红战马安置在里头,荣府原本喂养的牲口都搬到了后院西北角马棚了。

    前院向北是中院。

    自前院进中院,院墙东北角有一道仪门,是屋宇式,按照规制,这里应该是一道面阔三间的屋宇式仪门,往后也要重修。

    进了仪门到二进院里,院子足足有二十余丈进深。

    院子西侧三间不连着的大瓦房,窗净几明,都是书房规制,每间房后面还有个小后房,不只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南房与仪门之间西墙之上,昨晚开了一道小门,从这里出去便到了荣国府正院,方便两院平时往来。

    对面东廊房,因为靠着与宁国府之间的私家巷道,东廊房进深很小,但却是上下两层,二十八个锦衣卫校尉住进去也很宽松,一层便大约可以容纳五六十人,楼下左右两侧还有几间房。

    西侧书房已经改了,南书房改成了小客厅,锦衣卫侍卫们平时可在这里看书,或接待私人宾客。

    中书房改成了待客厅,北书房如今只保留了贾赦定做的紫檀木半新半旧书架书案,里头原本多年没人翻动的书籍,都搬到了不知什么地方。

    李征叮嘱跟在身边听用的鸳鸯:“若府中书籍有多余的,烦代我问存周先生借些,不拘什么书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乃至于兵法精要、刀法剑谱。”

    鸳鸯记住:“荣国府藏书少,不如购买些。”

    “那就不着急了,出门闲逛看到的再买。”李征道,“你们闲暇无事也要多读些书,不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这个东西,不能是用来夸耀的,藏在心中都会变成宝。”

    鸳鸯心道:“政老爷的起收。”

    从二进院到内院又是一道仪门,这一道仪门才算合乎规制,是上下三层的,下面是门,中间是匾额,上面是屋宇式门楼顶。

    这是合乎伯爵规制的,但不合乎郡王规制,要面阔三间才行。

    “不要改,没必要。”李征再提醒。

    鸳鸯讷讷道:“政老爷不允。”

    李征笑道:“我是来借住,岂能那么繁琐。何况,这仪门下将来要摆放门戟,天家威仪足矣。”

    按规制,郡王府门外便要摆放门戟等“九锡”中的物品,而且李征继承的肃王府还有“开府仪同三司”规格,大门口摆放的天子九锡中的几样肯定要给他。

    这可不能摆在大门外,那就成了欺负人了。

    人家主人家门外才摆着什么?当年太宗皇帝赐给荣国公的仪仗早就收归朝廷了,荣宁二府门外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偏在别院大门外居然摆着郡王及三司仪仗,那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两人说着进了三层仪门,这才来到真正的内院。

    内院广大,超过前院中院足半,这里才是真正曲水假山、莺歌燕舞之所在。

    从鹅卵石子路直走,或绕着重重叠叠曲水岸边小径往北走,重峦叠嶂也似的亭台楼阁,小的如赏月亭观水台,大的有听禅堂沐云阁,虽不宏丽比得隔壁的荣国府建筑,却也建造精巧。

    就算是路上鹅卵石,怕也是从别处高价买来;纵然是门上帘子,也用珍珠串成。

    如此岂能不精巧十足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