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五十八章 林妹妹初进荣国府

第五十八章 林妹妹初进荣国府

    这下李征就不好说不好听的话了,他要说荣宁二府奢靡那是当面让人家不高兴。

    遂道:“这已经很好了,有劳你们费心。三位回去代我致谢老太君、诸位夫人及少夫人。”

    说着拱了拱手。

    李征表了态,跟随着的人们都放下心。

    “哪里敢受大王一个谢字。”贾氏叔侄一起躬身笑道。

    李征道:“抱琴,你和玉钏去取二十面五寸镜子,五十面随身小镜子,再取五斤果糖,送给荣宁府三位和宫里两位。有帮他们的,也好拿出去做个小礼物。”

    方才在别院,他十块钱一袋子买的水果糖,贾氏叔侄和宫里两个内侍都很喜欢吃。

    那就多送点,还有那镜子那是值钱货外头根本买不到。

    五个人一起致谢,都说“谢大王赐赏”。

    只是心里好笑,那镜子,随便拿出去找个有钱人卖掉,一面卖个几十两一百两都算他们手软。

    况且卖掉了那可就不是自己的了!

    谁舍得拿去送人?

    五个人拿了礼物乐呵呵都走后,李征沿着荷塘来到天香楼。

    六个女孩子都在楼下,她们带着电灯,正在天香楼布置。

    李征一看,她们的物件儿放哪里了?

    平儿一边接电线一边道:“天香楼哪里有那么大,我们去住别院,晚上也没人开工。”

    李征笑道:“那也好,我听说荣府太公就是在别院走的,不定这么大的动静还要回去看看。”

    最小的玉钏吓得脸蛋发白。

    鸳鸯只好道:“我们就在楼下挤一挤,哪里也不去了。”

    李征在左右房间一看,竟然是中间会客厅两边书房,一个书房里摆着新坐榻屏风,另一个却摆着方桌交椅。

    这是书房?

    鸳鸯随来陪着,见李征诧异,面色耻笑道:“那开国子哪里是能读书的,他只在这里赌钱喝酒,好好的天香楼,成了一个赌窝子。”

    出门从抱厦东侧登楼梯上了楼,楼上没有隔间,只用屏风隔开,东西两侧屏风后南北两侧摆着坐榻,中间又用屏风隔开,里面是一张大大的木床。

    床上铺盖被褥一应崭新,李征猜测应当是王熙凤办的。

    “秦可卿自缢天香楼,可真是香消玉殒,高门大户里的人……”李征推开窗户,夜风扑来,他心里暗叹。

    鸳鸯道:“大王,我们去楼下凑合,这里广大,你早些睡着。”

    李征不喜欢在广阔的室内睡觉,那样会让他时刻梦回漠南。

    遂笑道:“还是去楼下吧,我去东书房,你们在楼上休息。”

    结果到了入睡之时,李征只听楼上轻轻的噼啪的声音,在楼外喊一声,原来是这里靠水,深秋很多蚊子。

    “还好有蚊香,发明此物之人真是该配享太庙。”李征取几盒蚊香叫鸳鸯来取,心里暗暗笑道。

    次日王熙凤尤氏来拜见,见李征在楼下,窗户开着,树影婆娑,正读书到深沉,那几个女孩子却在楼上睡还没起,两人心中均怪异道:“宝玉也是这个德性。”

    王熙凤道:“大王,前日鸳鸯说起,大王要在别院建茅厕,方才我让外子留了水沟,一会买陶管子去。”

    “不要忙!”李征连忙放下书起身,叫那两个跟他来。

    今天一早他在凝曦轩放了一堆PVC管,连坐便器都买好了。

    这时代可没有自来水压,这难不倒李征,利用荷塘,他可以用老家农村用的手压水井基本原理把水压上去储存在储水箱。

    这需要他亲自动功。

    王熙凤一脸茫然,尤氏如闻天书。

    什么水压与气压的原理,这是什么知识?

    不过几天,王府改建完成,整体犹如一个倒着的“凸”字,后院由宁府会芳园与荣府东北后院的梨香院三院以及南边本来住着仆役的长条院子共同组成,以原来的荣宁二府间私巷为中轴,东侧是荷塘小河与天香楼登仙阁月台建筑群,西侧是梨香院三院。

    梨香院有十余间房子,本是荣候贾代化老年时候静养的一处院子。

    梨香院西侧又有两个大院子,拢共三十几间房,如今都已打扫干净空出来并入王府后院。

    在梨香院正南部便是长条形南北走向的大杂院,贾琏狠花了银子改造成了三个正规院子,院子与荣府有一道夹道间隔开,相互抱成一团又是三五十间房,向南一直到贾政如今的内书房北墙。

    从这里一直往南走出数十丈,恰好在荣府东院贾政与王夫人及赵姨娘周姨娘院子向东,院子南墙与荣府丛绿堂北面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直线上。

    这里便修建了王府的内仪门,正坐落在原来的私巷正中间。

    垂花内仪门南边是王府前院,往北是王府后院。

    更巧的是丛绿堂后门进去,正好就到会芳园里面的土石山。

    贾政东院南部原来的内书房,如今和李征住了十多天的东南别院打通,扩展成王府中院西别院及西别院花园。

    东院不必再说,那是从贾氏祠堂改建而来的王府承运殿、承运门。

    东西两院打通,别院内院与中院之间的三层仪门移到了中轴线上,形成王府端门,如今已摆上仪仗。

    原别院中院三座书房与东厢房继续保留,作为王府锦衣卫护卫及每天上值的三百铁甲军生活区,三间书房也改成了卧房,作为护卫军起居之所。

    王府前院厨房也设在这里,左右空间大得很,索性建造了百余人吃饭的大食堂。

    这是王府中前院,院内东侧稍作修改,利用草坪树林建成了环境更好的三个小院子,王府有远客到了也能在此常住。

    再往南走,原本别院仪门向东移动了数丈,在私巷正中修建了王府裕门。出裕门再往南便是王府前院,比别院的前院宽阔了何止一倍。

    别院马棚不变,只是把门开在了东边,马棚与临街南墙之间形成一个小巷,巷子上盖着屋顶,里面是一口水井,那是前院生活用水以及战马饮水取水处。

    东边贴着宁府院墙,在那小河两岸修建了垂柳游廊,一条石板拱桥沟通两岸,河西便广阔,修建了几座亭子,东岸靠墙修了一排裙房,十余间向西开着门,进深一丈足以住百余人。

    最后到临街墙,才几天功夫,王府大门已经修好了,面阔五间的单檐庑殿式门楼,其宽阔广大令人吃惊。

    原本相距足有十余丈的荣府贾赦别院黑油大门与宁府会芳园临街大门之间,竟只开了三间门,按照规制,明三暗五,中间三间开着,最中间那道大门可以开着却不准常人行走。

    就算贾氏叔侄来了也不能走,只有贾母穿着诰命公服走正门来访才能进出,其他人只能走两侧大门,一般也是右进左出。

    大门全部红漆金钉,九行七列六十三颗黄铜门钉。

    门楼檐下摆着兵器架子,上面陈列着金漆木斧钺、门戟和十八般兵器,这叫“王府仪仗”,其实是端门内仪仗的复制品,对外昭示王府主人在国朝的朝廷地位。

    门楼之下门框之上高高挂着一块门匾,黑底金字写着“敕造南都武烈敦煌郡王府”,落款是“半山渔樵”。

    这一眼,或许会指责郡王府僭越用亲王府大门的人,懂事的赶紧转身走人。

    半山渔樵名字叫李宪,职业皇帝,时代今天。

    门楼内两侧,分别建造了两排倒座房,东侧住甲兵,西侧住门子马夫以及临时访客随从。

    话说回来,要在王府过夜,随从自然不能安排在这,万一是个疯子大晚上去打开大门怎么办?

    若是那样,不治罪的话甲兵护卫们就开心了,送上门来的功劳凭什么不要。

    门楼外两侧各有石狮子一座,刚好到亲王府门外石狮子规则。

    府门向北凹进去,形成一个门口广场,有拴马桩,有停车场,被斜着向大门收缩的两个倒八字外影壁仿佛张开双手抱起来似的。

    隔着街道,府门正对面还有一面巨大的影壁,上有九龙飞舞,正对应王府赫赫地位和特权。

    李征在荣宁二府众人簇拥下,站在门外仰望着门楼,心里只想着:“按时代那些名人如袁崇焕等人来算,如今是晚明时期了,不知我能否阻挡清兵进关,又能否掐断东洋小丑登陆之心?”

    由是他想:“若能做到这两个,大概不但能保全数万万黎民苍生,还能保全八千年祖宗山河。如此,这哪怕不喜欢的王府,五百年后也当有后人来看,进门尊一声‘此人倒也算得上我族英雄’。”

    若不然他能怎么想?

    不喜欢的情绪不能有,否则让别人为难。

    喜欢?

    不是他的,岂能喜欢得起来。

    荣宁二府及王府临街对面,不知哪一家公侯的府邸后院有人说话,是南都口音,好像是在骂“小小一个郡王,住着亲王府邸,这成什么规矩了”。

    李征心知那不是宅子的主任,恐怕是家仆家丁之流。

    这便是金陵行在权贵对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肃藩嗣王的态度。

    不喜欢,乃至于公然排斥。

    李征置之不理,众人连忙恭贺,这下只要圣旨到达,这里可就真成了敕造南都武烈敦煌郡王府,“以及荣宁二公府”了。

    但按照贾赦的说法,这根本就不算王府,王府是有城墙门楼的!

    忽在此时,贾母身边的新丫鬟从荣府大门跑出来,到跟前喜滋滋道:“大王恕罪,大老爷,二老爷,大小姐回府来了。”

    贾政一奇,惊怒地道:“元春出去过?”

    丫鬟连忙摇头道:“不是的,老太太的心头肉,大姑奶奶回来了。”

    贾氏叔侄大喜。

    李征一怔,林妹妹的母亲?

    她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