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七十五章 本分人便不能聪明?

第七十五章 本分人便不能聪明?

    李征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不以此为忤,既然跳进了这口大染缸那就不能埋怨别人对他下手。

    打不过人,那是技不如人,但要一心埋怨别人不厚道,那才是大大的傻子。

    那就看谁的手段更硬,谁才能笑傲名利场。

    “我知道了你们的意思,此事不必在意,安生多读书。”李征道,“这西别院他们也不会来住,往后懒得去后院,我们就在这住着。中院三个书房给外面的用,存周先生那书房院子收拾一下,往后那里做读书之处,权当王府学堂。”

    从这一番话里李征看得出她们毕竟还是想着荣宁二府,今日提醒也是为了让他上奏皇帝提前制止二府扩建北都敕造府邸的。

    李征想过了,北都敕造荣宁二府周围,也只能是大虞皇朝的权贵。

    那就让他们争斗去吧,但凡不伤及无辜,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出人命正好杀之。

    但他要把自己摘出去,过些天进宫拜见,跟二圣委婉的提一下就是。

    不多时,贾芸在中院求见,李征命他到前院东廊房等候,片刻换了衣服出去。

    这次穿了紫色蟠龙袍,都是宫里制作的,李征也不舍得再请人做衣服,索性就当常服穿着见人。

    见了贾芸,这是个容长脸的稳妥的少年,李征叫他坐下,他也只是坐着半个椅子。

    “我本想着请你在会芳园帮忙照应花草,你是荣府教出来的,只怕自己也不愿意去。”李征看着这个在他看来属于红楼第一会奋斗的普通人,问道,“前院东侧这里是草坪花园,又有一条河流,两边都是草木,本也要请人帮忙打理,你能做的来么?”

    贾芸斟酌着用词说:“大王但凡赏小人一点活路,那便是祖宗显灵,小人心里实在感激。不过这么大的园子,小人倒是不怕多做点事,大王若看着小人能用,暂且便先做几天,倘若能做得好了,大王再定下便是。”

    然后又说道:“王府后院那不是小人能去的,手里的活做好了,做完了,王府前院大门外也有要人手的,小人多去做些就是。”

    李征夸赞道:“你是个有心的,家教也好。那就往后劳烦你,前院东部要你费心了。我这里不好铺张,片刻让鸳鸯平儿去与你母亲说,每月先请她收着一两银子,你每日在府中吃饭也带着你母亲,到月底再领一些米面粮油。”

    贾芸大喜,跪下来叩头拜谢,只道:“大王,已经够多了,不敢再要那么多。”

    “你是个要体面的,你母亲也有亲戚宝眷,要有人来了,你们母子岂能领到王府来吃饭?家里要有些积攒,”李征起来扶起贾芸让他坐着,徐徐说道,“何况你也还小,做完了事还要去读书,虽然是荣府私塾,你也要给先生人情,不积攒点银子,那是让你母亲为难。”

    贾芸不觉泪下,啜泣着感谢:“大王这样恩情,小人是难以报答的。”

    “不说这个,你要学好,你母亲不容易,”李征欣赏这个人,遂道,“多学点你母亲厚道,多读点书。待你年纪长成了,王府也还在,但凡你有个出身,在王府当个官儿,也带着你母亲享享福,寄人篱下岂能好过?”

    说了片刻,正好赵嬷嬷家的一个媳妇来问事,李征让她带着贾芸去先领了一点米面粮油。

    那媳妇要说的是有人想给厨下塞人,她们不愿意。

    就那么点人,哪怕再有三五百,她们妯娌也能做好饭菜,何况家里老小都在这里吃饭,她们只有用不完的力气,哪里会偷懒要别人来帮忙。

    李征体谅她们不易,这是两个老实妇人,而且秋桐那小丫头盯着厨房可紧了,也不怕出什么问题。

    遂让她们自己找两个帮厨,李征宽慰她们:“你们做得好,前院厨房食堂自然都交给你们管着了,不用怕有人来。你看着有闲着的,腿脚勤快的,手里爱干净的,请两三个来帮厨,你们管着就是。”

    那媳妇这下放了心,却说道:“不怕大王说咱们忘恩负义,可那边来的都是长了一颗富贵心,生就两只市侩眼,一心想做人上人的,哪个肯用心做事?大王体谅咱们辛苦,咱们也不能蹬鼻子上脸不体面。我们这就去求了秋桐大姑娘,央她找两三个勤快的也就够了。”

    说着带了贾芸,贾芸又磕了个头,两人要去中院。

    李征道:“这世道有些规矩不好,今日初见你跪着磕头,我浑身不自在。往后见得多了,你只要拱手问个好,我便心里高兴,跪着磕头就不要了,逢年过节,你要给你母亲好好的磕头,每日里若是能早晚磕头请安,那才是你一片忠孝之心。”

    贾芸偷眼看那媳妇,见她也不怎么拘谨,便知道了王府规矩,忙躬身谢了恩,跟着出去了。

    李征是很不喜欢人给他磕头。

    你又不是我孙子,我也没你这么个骨血,你给我磕什么?

    他也不喜欢给人磕头,我与你什么交情干系,你让我磕头作揖?

    可这没办法,这就是这么个世道了。

    还好,能让他如今磕头作揖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三两个人。

    这比以前好了许多。

    不说李征去天香楼读书,只说贾芸到了后厨,站在门外等了片刻,两个欢天喜地的媳妇子出来,找秋桐批了条子领了钥匙,打开仓库拿了一筐子大米一袋子面粉,又拿了一罐清油一瓶子细盐。

    秋桐如今也细致,心想着李征既瞧得上贾芸,府里也不用抠着,片刻也出来,拿了账本写上贾芸的名字,叫他签了字,拿了三两银子叫他先带回去。

    贾芸千恩万谢,也不嫌太累,借了一辆小车推着出了府门,走荣府西角门回了家。

    他母亲正缝补院子里高等丫鬟们的衣服,一边安心等着儿子,她知道自己儿子做事稳当,故此认定若能求个差事,那是运气使然,若求不到差事那也不要紧。

    她好歹也能挣一点钱,多少养着儿子做人。

    这时眼见这么多吃的用的,她连忙详细问过,贾芸事无巨细一概说了,她才放心收进屋里,叫贾芸在跟前跪着,她有几句话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