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天胎 » 十四、吟诵叶圣陶的《大雁》

十四、吟诵叶圣陶的《大雁》

    这天贾冬儿、李成武、李菊花、李成军还有其他几个孩子刚听杨新生讲课,“同学们,谁呢给我说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到哪儿了?”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大雁!”杨新生习惯性的推了推眼镜,“不错,大家都记得,那谁把上节课的内容记住了呢?”几个孩子变得沉默起来,李成武更是把头低的很低,压根儿不敢抬起来,贾冬儿捅了捅李成武的咯吱窝,李成武更不敢所动,贾冬儿人小机灵,特别珍惜杨新生交给他们的知识,所以,上节课的内容她完全烂熟于心,正当她想站起来回答的时候,一个清脆的女声回荡在了和尚庙里,“老师,我记得!”李成武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扭头傻傻的望着,正是扎了一个粗辫儿的李菊花站了起来,杨新生微微的笑着,“你是李菊花吧!”少女羞怯的点了点头,“那好,你试着背诵一遍试试!”少女仿佛得到了鼓励,开始背诵起来,“大雁,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杨新生鼓励道,“好,还有其他同学会背诵吗?”贾冬儿嘟着嘴举起手来,而后她发现李成军还有两个学生都争先踊跃的也举起了手,“李成武,你把头低那么低干什么,底下是不是有缝儿想钻啊!”李成武尴尬的红着脸,“好吧,我不为难你,但你要上心啊!冬儿比你小三四岁都举手,你看你,都没勇气,不过到够诚实,不会就是不会,不滥竽充数……下次注意,用心听讲,我不相信你记不住!”杨新生翻开课本,“本来今天应该给大家讲叶圣陶先生所作的《小小的船》但在讲之前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想给大家朗读另一篇叶圣陶先生所作的作品,它和你们上节课有同一个名字,也叫《大雁》,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我们想听!”还是李菊花第一个喊了出来,然后大伙儿的声音紧随其后,“老师,我们也想听!”只是这次李菊花脸色稍微有些不同,她尴尬的把头埋了下去,但她与李成武不同,李成武是不敢,她是因为唐突有些不好意思!杨新生道,“好,既然这样,你们可以闭着眼听听这一篇文章,对比一下它

    与上节课的那一篇有什么同。”随后,贾冬儿、李菊花、李成军还有虎头虎脑的李成武和一群孩子看着杨新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吟诵起来,

    秋天,一群一群的大雁在天空飞过,发出清亮的叫声。大雁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那儿秋天就飞雪,到了冬天,什么东西都给冰雪盖没了。太阳每天只露一下脸,立刻又落下去了。如果再往北去,到了北极,那儿足足有半个年头见不到太阳的面。这样寒冷,这样黑暗,大雁怎么能生活呢?所以到了秋天,它们就结队迁移,向南方飞来。

    大雁的飞行队很有秩序,常常排成“人”字形、“之”字形、“一”字形,我国的诗人因而把它叫作“雁字”。大雁飞行的时候,由一只富有经验的統率着全队。停下来休息之前,先在空中盘旋,侦察地面有没有危险。它们饥饿的时候,连麦苗和青草都吃。可是到底是水鸟,最喜欢在湖边和江滩上控子它们的食物。

    到了春深时节,它们的家乡渐渐暖和起来,冰雪融化了。太阳每天照得很长久,只有三四小时黑夜。如果再往北去,就整整六个月,太阳老在天空中打转。因为阳光克足,草木很快地生长起来,各种虫豸(zhì)也繁殖得很多。大雁从南方飞回去,用芦秆等东西做基础,放上枯叶和羽毛,做成了窠(kē),就把卵生在窠里。母雁卵非常专心,除非十分饥饿,它绝不肯离开一步。一个月之后,小雁出売了,一出売就能活泼地走动。母雁带领着它们到有水的地方去觅食。那儿虫豸既多,得食自然很容易,侵害大雁的动物很少,行动又极自由。大雁在这样安适的地方生活,真个其乐无比。

    可是,这样安适的地方不是常年不变的。过了夏天就是秋天,冰雪又要来管领这个地方了。因此,大雁必须每年一次离开故乡,到南方来避寒。

    李成武不可思议的非腹道,“好家伙,这么长都能记住!”当然,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个人不声不响的把杨新生吟诵的内容一字不差的默记在了心里。“这节课,本来不应该给你们教这片课外读物,但我讲给你们听,自有我的道理,等你们长大了或许会懂,每个人什么样的人生,谁也不清楚,有些人或许甘愿像你们的父辈一样在村庄,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一辈子。但我想,一定还有一些人怀有梦想,会向大雁一样离开自己的家乡去远方,像大雁一样去那些没去过的地方觅食。”孩子们炯炯有神的听着,杨新生打开课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节课,《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