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忘川梅花剑 » 第12章 瘟疫案:江淮镇

第12章 瘟疫案:江淮镇

    “光天化日,如此逞凶,墓三笑,墓大侠,劳驾。”

    梅无羁见衙役们抽打手无寸铁的难民,心有不愤,一路所见所闻,令人发指。

    可梅无羁身处江湖,插手朝堂之事,恐有不妥之处,可见不得屈打成招,乱用私刑。

    墓三笑怀中抱着佩剑,剑端之上系着一块玉佩,沁玉养神,君子之剑。

    隔着数十步,喊了一声。

    “劝你们放下手中鞭子,不然我动手了。”

    墓三笑异常冷静,严肃的脸上没有一丝颜色,梅无羁一旁看戏,若是冒然出手也不太好,故而喊了声。

    数位衙役听闻,“不知狗叫声何处传来,敢管大爷们的事,找死。”这些人自然发现了墓三笑,声音传来的方向就是他们嘲讽之地。

    吊在木架子上的难民,有几十人。

    江淮镇镇口石门之下的衙役,与空地之上的衙役围了上来。

    梅无羁一脸不关己事,示意衙门们找墓三笑。

    “哈哈哈,狗吠,找打。”

    身动如蛇,步法如幻,剑出三分,内力倒灌剑刃之上,一剑拔出,震飞了几人。

    一众衙役,停下脚步,双眼死死盯着墓三笑,其中领头之人,开口抱拳:“不知是哪位少侠,今日有得罪之处,还望见谅。”

    这人不傻,如此玄妙的剑法,定然不是一般混迹江湖的习武之人,应是出自名门名派。

    江湖与朝堂虽不干涉彼此,可一旦有江湖中人插手,衙门里的人还是给一两分薄面的。

    “忘川,墓三笑。”

    剑收入鞘,剑气扩散,如海浪一般卷飞了衙役们,倒地的衙役,一个个哀嚎着,“遇硬茬了。”

    为首衙役,倒地后并无大碍,墓三笑没有下死手,不然出手就不是剑气了,而是一道白刃闪过,非要见了鲜血才能收剑入鞘。

    “忘川?没听说过,看样子是江湖上冒出来的新门派,此人剑法不错,身旁之人沉稳,没有出手之意,这是不屑吗?”

    为首衙役,思绪萦绕心间,上下打量着没有出手梅无羁,反观对于墓三笑,他并没有多少兴趣。

    因为他知道,这里是江淮镇,江湖中人也得守这里的规矩。

    自己身后站着的那位,才是真正的主宰,身边高手如云,为其办事者不知凡几。

    “原来是忘川墓少侠,不知为何为难我等。”这人精明,丝毫不吃亏,见打不过就认怂,至少保命要紧。

    墓三笑瞥了一眼绑在架子上的难民,问道:“为何抽打他们,还有这些难民做了什么,要将其绑缚于此暴晒。”

    一听说关于架子上的难民,此人迟疑了一会,支支吾吾道:“少侠,这可不关我们的事。”

    “镇司衙门让收拾的,不揍他们,小的们晚上就得挨揍。”

    墓三笑极为不解,又问:“为何?”

    此时一众衙役起身,拍了拍尘土,将手中佩刀入鞘。

    “这我们哪里敢问,据说是擅闯了百乐楼地界。”

    他小心翼翼的回答着,生怕墓三笑动手,放出百乐楼的消息,也是为了震慑墓三笑。

    百乐楼,位于江淮镇江河岸边,此地乃江淮镇镇司出资所建,不少江湖中人、朝堂官员路过都要住在此地,故而江湖名气不小。

    墓三笑自然听闻过,回到梅无羁身旁小心道:“掌门,百乐楼不简单,咱们还是不要招惹。”

    这是劝诫,当然墓三笑心知肚明,梅无羁可不会听他的。

    “百乐楼,就因为擅闯了百乐楼就吊在此地受刑,好大威风。”

    “你们将他们放下,不然杀无赦。”

    梅无羁金口玉言,说到做到,背后裹着的梅花剑颤动了一下。

    这些衙役可不想在此送命,将一众难民解开绑缚绳索。

    众人拜谢,纷纷离去。

    看着众人离去的梅无羁,可没想着要走,看向石门之上刻写的江淮镇,一旁石碑记载,丹阳城第一镇。

    思之令人发笑,如真第一镇,为何要为难百姓,梅无羁此行本为寻找七阳草,可让他遇见这些不平之事,尽量帮助一二。

    衙役们让开大路,两人准备进入江淮镇,地面一块块的青石砖铺在地面,几乎一样大小,严丝合缝的青砖告诉了梅无羁,此镇这条石道花费不小。

    见两人进入镇里,为首的衙役招手而出,一旁衙役靠近身旁,他开口轻声道:“快去通知杨班头,镇上来了个硬茬,让其带弟兄找回场子。”

    “我这就去。”其中一人飞奔而去,另外几人恶狠狠的气愤道:“等会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此地的地头蛇。”

    说完不解气,继续议论着,等会收拾完墓三笑、梅无羁后,怎么处理两人。

    满身是伤的难民,相互搀扶,一路走到药老怪行医之处,体力不支,依靠路旁休息。

    其中一枯瘦如柴的中年,取出一封信件交给另一青年,“将此信保管好,一定要交给君主,君主此时正在南巡,快去。”

    这中年不知,南楚君主并未继续南巡,而是微服江淮镇。

    那青年将书信放入怀中,见小道而去。

    江淮镇,热闹非凡,集市商贩叫卖着。

    “卖梨,卖糖葫芦……”

    “卖字画,收名人名画。”

    踏入集市之中的墓三笑与梅无羁傻眼了,“江淮镇不愧丹阳地界第一镇,名不虚传。”梅无羁感慨道。

    一条主道深不见底,四条沿着江边、内陆的青石道,也蜿蜒不知方向。

    可沿着青石道修建的建筑,十分精美,两层木楼,沿着青石道沿途修去,其中靠江边的建筑木楼,外扩建一回廊,站在回廊下看江景,甚好。

    江淮镇的一家茶馆里,来了六位客人,见其打扮就知不是一般人,正是微服到此的楚云君,当今君主。

    身旁跟着的太监小雨子,拍了拍茶馆木椅上的尘土,不过他多虑了,这木椅油光锃亮,根本未沾尘土。

    拍打完后,轻言道:“老爷、夫人,请坐。”

    小雨子化身奴仆,楚云君、韩乐瑶化身一富商与富商夫人,行走民间也方便些。

    三剑侍,其中一人显然是后来,向其中一名剑侍说了什么,那剑侍上前一步,对楚云君道:“老爷,此地乃是江淮镇,刚刚上岸之处是江淮码头,看看在江河之上看见的镇口难民,已经被两位闯荡江湖的小辈救下。”

    楚云君饮上一口茶,“江湖小辈,很好,我南楚治下还是有侠义之人。”如此便没有再过问镇口之事。

    韩乐瑶则笑着道:“好久不曾在这集市饮茶,老爷,请。”韩乐瑶示意刚刚倒好的一杯茶水,楚云君很受用,抚摸了韩乐瑶的玉手几下,端起茶杯饮尽。

    “好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