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川东往事 » 第五章 捐建学校,为国储才

第五章 捐建学校,为国储才

    到了县里,国智才得知此时医院还未选定地址,新来的医生还住在河边一家客栈里,国智只得带着李寡妇去客栈找刘医生,让他提前为县里百姓治病。

    这李寡妇见着刘医生后,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不住磕头,恳求医生一定救救他家二娃。好在这医生跟国智交情不错,赶紧就跟客栈老板商量,再收拾一间客房,让李二娃住进来,自己才好救治。客栈老板其实是很忌讳病人住他家客栈的,怕死在客栈里招来晦气。但是这新来的刘医生,是县长特意安排过来的,打过招呼要好好招待,况且自己将来也肯定有求于别人的地方,因为这事得罪了不值当。于是就让店小二赶紧收拾了一间紧挨着刘医生的客房,把李二娃安置妥当之后,又赶紧端来热水给一行人泡脚。

    刘医生用听诊器听了李二娃前后的呼吸声和肺音,判定他得了肺炎,必须先注射一针盘尼西林,再吃点西药,才有救活的希望。还不等他开口,国智就递上了十两黄金,说道:“现在医院提前营业,这是药钱,你先替医院收好。二娃一家命苦,还望刘医生您尽力救活。事成定有重谢!”,这刘医生说道:“我跟随恩公也有好几年了,却没有机会报答恩情。此次我一定尽力,还请恩公放心。不要说那些感谢的话,显得咱们之间生疏了!这十两黄金,我就替医院先收着,改日再去进药!”

    说完,刘医生就取出来了铁皮箱里的一小瓶盘尼西林,用针头抽了生理盐水后注射进了药瓶,又用手反复摇着,直到里面的液体变得清澈,才用针头抽了药水。这时他让人把李二娃翻了个身,露出臀部注射位置,还让人按着他的四肢,不让他乱动,最后针头才扎了下去,随着药液缓慢注射进了体内,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盼着这药能发挥功效。打完针,刘医生又开了几片吃药,让人端来温水,给二娃服了下去。

    忙完这一切,这李寡妇跪在国智面前千恩万谢,说无论二娃是死是活,后面都会做牛做马替他还债。国智赶紧让她起来,说道:“我们接济你们,从来不是想要你们报答于我们。这事,你也不必放在心上。要是二娃能活,你们一家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要是救不了,你也找个人家改嫁算了!”,说完就让李寡妇赶紧休息去。

    这两天背着二娃赶路,大家都劳累不已,晚上都沉沉的睡了过去,第二日还未起床,就听见二娃在喊肚子饿要吃饭。众人赶紧起身去看他的病情,发现他说话的力气比昨日足了很多,脸色也有了些许血色和光泽,人虽然还在咳嗽,但已不是满身大汗。看来这药确实有效果,大家都欣喜不已,又赶紧找来了刘医生复诊。刘医生听了前后肺音,肺部的杂音消去了许多,判定药物确实起了效果,只是肺部的痰液还要排个几日才能痊愈,于是又开了几片西药让他继续吃下去。

    只过了五六日,这李二娃就痊愈了,当一行人来谢过时,这刘医生只说是李二娃自身身体素质过硬,再加上那瓶昂贵的盘尼西林起了作用,不然他就是医术再高明,也无力回天。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开后,县里相邻都对西医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很多人病了,也愿意多花点钱来医院开点西药吃。

    当一行人回到芭粽山上时,王老太爷惊奇的看见李二娃生龙活虎的回来了,大为惊讶,他原本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没成想死马当成活马医,这小子命大挺过来了,顿时乐开了花。看着那西药如此有效,心里也思量着那国外的科技确实不简单,于是就跟国智盘算起了捐赠学校的事。

    国智说道:“万源跟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比起来,确实落后了很多。但是只要咱们的学校和教育能跟上,能多培养出来一些有为青年,这差距也就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家里众多小辈都在此地读书,要是没有一所好学校,我也担心家族就此没落。如果这洋学堂确实能请来一些有学识的老师,我们家哪怕一天喝稀饭,我都心甘情愿。”

    听国智如此说,这老爷子也叹道:“我不羡慕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但我知道外面的科技和教育都有重大革新。我等世居于此,犹如井底之蛙,我年老无知也就罢了,但是家里小辈们如果没有见过世面、没有开过眼界,我就担心他们越学越迂腐。这样,你以后每次回家,都带一两名晚辈出去一阵子,让他们也见见世面。”这国智也正有此意,就爽快的答应了。

    王老太爷又问家里夫人,现在一年结余到底有多少大洋?这夫人答道:“家里人自己种的田地,每年的收成都用来开支家里的吃喝;佃户们交的租子,则大部分存起来了,少部分用来购置衣物和人情世故,一年能存下大约500大洋。而国智每年回家都带给家里1000大洋;国荣每年回家也能带回500大洋。”听到如此说,这王老太爷觉得佃户的收入完全靠天吃饭,如果遇到旱灾,这收入就没有了;而国智常年经商,也保不齐哪天日子就不好过了;国荣每年带着徒弟做活儿,收入倒是还算稳定。于是就决定每年捐出1000大洋,支持县里兴建洋学。

    这王老太爷想着国智还要留几天,就让他带上1000大洋,跟着自己再去一次县城,他也要劝劝县里其他几个大户,下个决心,齐心协力把这洋学堂好好办起来。当他们来到县城时,恰好其他几户人家也到了,王老太爷做东,大家聚在一家酒楼里,就聊起了这个事。几位乡绅听说王老太爷家每年要捐一千大洋,都皱起了眉头,虽然他们几家也都有子孙在外经商或者办厂,但都是挣的清清白白的辛苦钱,每年要拿出这么多,确实还是心疼。

    此时这国智却笑着对几位老前辈道:“我也在外面经商,其实心里最担心的倒不是生意买卖,而是老家的晚辈们是否学习用功,老师是否有真才实学,要是家里晚辈们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出不了几个人才,长此以往,家族也就没落了。现在外面的世界变化大着呢,上海、广州这些城市,都通了电,到了晚上,家家都亮着电灯泡,宛如白昼,有的家里还有电话,要联系几千里外的人,一通电话就联系上了;街上还有电车,便宜又快着呢,坐上去,十来里路,一炷香功夫就到了,还有好多好多,说都说不完啊!就拿我这次带回的西药来说,患了肺炎之人,多半是无力回天了,但是西药药到病除,那是能救很多人命啊!如果我们万源还是只学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那确实比大城市的学生落后了不止一大截啊!这要我们的后辈今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众人听了国智一席话,也想明白了捐这钱确实也是为了家乡子孙后代们,于是一个个咬着牙,有捐一千的,也有捐八百的。

    县长看着众人很快就凑齐了5000个大洋,再加上县里的补助,够学校请来10位老师、1位校长,于是说道:“有了这些钱,我们的学校也就有了希望,我这就让我的同学朋友们,去帮我们县物色一批好老师来!”,这王老太爷笑着问县长到:“此次我看见那西洋药,治病救人很是厉害。不知道有没有老师,能教教这些内容呢?”,这县长笑着对老太爷说道:“您老就是想得长远啊!只不过这西药制备的技术,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人懂得掌握,所以国家每年才会从全国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前往外国学习,去把这些先进技术学回来。国外还有很多先进技术,我们国家都需要去学习啊。而要学回东西,第一步还要学会别个国家的语言,因此才有外语一课,接着是基础的数理化和生物、地理这些学科,都是为了从国外学回东西做人才储备。所以我来县里第一件事,就是想把县里的洋学堂办起来呢!”

    众人听了,也纷纷说道:“县里娃娃们读书是大事,我等尽全力而为!还请县长大人多找些好老师来,让县里的娃子们有出息!”。县长一个劲儿的让大家放心,众人这才告辞。

    没过两天,这县长就找风水先生寻了一处好地方,带着人在靠近山脚的一处地方,修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和两栋住宿楼,又用钢材盖了一间大礼堂,以及一个食堂和一排厕所。趁着山脚还有一片空地,又带人平整后修成了操场,待学校建设完成,没过多久,就陆陆续续来了一批老师,年龄大多在二十至三十岁左右,有男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