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走了99条弯路,我开创了内丹术 » 第十二章 炼神术

第十二章 炼神术

    苏玄朗立于殿中,听几位掌院和长老决定自己的去留,心中有一种无力感,同时也有一份悲凉。

    自己的命运自己无法掌控,这是苏玄朗无力感的由来。

    究其原因,还是自己不够强大。虽然论武艺,自己可能超凡脱俗,但在修道门派中,无论实力、背景都弱小不堪,只能任由别人决定自己的去留。

    苏玄朗听到众掌院及长老讨论自己的事情,他听出言外之意——元甄派如果因自己的事选择交恶守一派,有可能对元甄派不利。

    见事已如此,便不作他想,朗声说道:“弟子愿面见守一派,如守一派责难,弟子愿一人承担。”

    苏玄朗漂泊江湖,见惯生死。善泳者溺于水。自己迟早有一天可能也会亡于江湖吧。所以养成了他洒脱的性格。今日之事如不能善了,自己何去何从呢?真要任凭守一派处置么?不可能的。

    自己为涂庆复仇,从未后悔,也从未认为自己做错。如果守一派责难,元甄派无法依靠,那就凭手中长剑,与守一派再决个高低吧,虽死无惧。

    自己少年失去双亲,挚友也已不在,世间已无牵挂之人。

    -------------------------------------

    “弟子愿面见守一派,如守一派责难,弟子愿一人承担。”

    众掌院、长老听得苏玄朗说完,皆目视苏玄朗,但见他孤身立于殿中,身形挺拔,神色坚毅而淡然,心中皆暗自赞赏。

    事已至此,皆大欢喜。

    众人又齐齐向主座上元甄派掌门守护看去。只待守护点头同意,此事便可善了了。

    -------------------------------------

    “苏玄朗,你是否已筑基?”

    众人皆愕然,守护并未接话,反而问起苏玄朗修为。

    苏玄朗被守护这一问也问的莫名其妙,一头雾水,自己是否筑基与守一派责难有何关系?

    “回掌门,得丹院传法师尊汝传师叔教诲,弟子近日侥幸筑基。”

    “可有传道师尊?”

    “弟子筑基时日尚短,峰院尚未为我指派传道师尊。”

    “我出身术院,主修剑道与五行之道。我观你身佩长剑。可愿意拜入我门下,修习剑道?”

    苏玄朗毫不犹豫,俯身拜于殿中,朗声说道:“弟子拜见师尊!”

    -------------------------------------

    事情变化的太快,刚刚还在讨论要不要将苏玄朗交由守一派处理,突然苏玄朗就被掌门收为弟子。几位掌院及长老尽皆愕然。

    守正用自己的行为对如何处理此事进行了表态,而且是极为强烈的表态,不容反驳——苏玄朗都已经被掌门收为弟子了,总不可能转眼就将其交给守一派处置吧?

    “苏玄朗伏杀金三事出有因,既已入我门派,由戒院依门规惩处。守一派如有诘问,由门派担之。”

    守护说完,便传令殿外值守弟子,去到山下外事院请守一派诸人前来主殿相商。

    元甄派事务大多情况下是通过众院掌院商议解决的,但最终决策是门派掌门。换言之,元甄派大小事务,掌门一言而决。

    守护本人道法高绝,威望卓著。众人见守护已作出决定,便不再讨论。

    -------------------------------------

    明灵率守一派众人来到主殿,宾主双方见礼过后,率先发难。

    “守护道友,贵派弟子苏玄朗无端杀我外门弟子,不知如何处置?”

    明灵话里不尽实诚。

    其一,“无端”,就是没有缘由,先苏玄朗扣了个帽子;

    其二,金三只是守一派外围江湖门派中人,与守一派外门弟子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外门弟子属于守一派弟子,但外围江湖门派之人并不算守一派弟子。外门弟子之死与外围江湖门派人员之死,守一派处理的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守护对此心知肚明,也不点破。只让苏玄朗当着众人面将伏杀金三之事再重述一遍。

    苏玄朗于是当着守一派及元甄派众人面,将伏杀金三前因后果再一一陈述。

    难题踢回给守一派了。

    前文已述,金三之事很难讲出对错,就看各自实力了。

    元甄派虽不愿意交恶守一派,但守一派在没有做好准备前,在应对元甄派这样的大派时也是很谨慎的。

    守一派最终的目的是收服元甄派,使之像灵宝、上清等派一样,成为自己的附属门派。所以不能以杀戮为主,要以打压、折服、拉拢为主。对元甄派气势上弱了肯定不行,但上升到门派冲突又太过了。最好的结果是既打击到了元甄派,双方人员损失又不大,特别是自身损失不能大。

    因此,当苏玄朗说出自己是为友复仇,且事前并不知道金三乃守一派中人时,就要看守一派打算如何处理。是冒着引起门派冲突的风险借机将事情闹大,还是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程度。

    “既然苏玄朗与金三都是江湖中人,依东黎国法典,当然是杀人偿命了!”

    元甄派众人没想到明灵居然如此强硬,难度守一派已经做好准备对元甄派动手了么?

    明灵表面上的要求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东黎国禁私斗,无故杀人是要被判斩刑的。但涉及到东黎国最大的两个修道门派,也不是东黎国法典能制约的。如果说违法,守一派弟子连外围门派数万人,违法乱纪之事不知凡几。

    “既然他们都是江湖中人,那就让官府前来处理就好了。守一派何德何能代替官府行事?”守正反讽道。

    守一派既然说苏玄朗杀了其门下弟子,那就应当以守一派的身份来和元甄派交涉,而不是扯什么国法律典。因此,守正此言倒也不差。

    明灵等人听守正此言也不恼怒,反问道:“既然守正道友欲以我道门戒律处理此事。敢问道友,依贵派戒律,门派弟子擅杀,该如何处置?”

    擅杀,擅自杀人,也就是无故杀人。在修道界各门各派中都算是严重违反门规的。

    “适才苏玄朗已言明,金三掳杀涂氏父子,方才设伏杀之。何来擅杀一说?”

    “那敢问,涂氏父子可是苏玄朗亲族?”

    “虽非亲族,然关系匪浅。”

    “如此,我与那金三有旧,关系亦非寻常,是否可设伏杀苏玄朗?”

    此言一次,众座皆惊。

    明灵可是守一派“灵”字辈高人,守一派灵字辈与元甄派“守”字辈同辈,如他打算设伏杀苏玄朗,除非苏玄朗永不离开元甄派,否则出去必死无疑。

    问题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最关键的是如果按这个理由,只要任何一人身死,其门派中人都可以说与其有旧,甚至是前辈高人,然后去伏杀对方门派中人;然后对方门派中人再派人伏杀……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明灵又将问题抛回给了元甄派——如果你们认可苏玄朗为友杀我门派中人的方式,那我派也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如果你们你不认可,那你们就要将苏玄朗交给我门派处置。

    这个问题元甄派还真不好处理。

    守护已收苏玄朗为门下弟子,这是一个非常强的表态,绝不可能将苏玄朗交由守一派处置的。

    而守一派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要么将人交给守一派处理,要么就陷入伏杀的死循环。

    “如果明灵道友欲伏杀我派弟子,那就将后事安排妥当,以免身死道消来不及处理。”就在两派众人惊诧于明灵“伏杀苏玄朗”之言时,端坐在殿首的守正道人缓缓开头道。

    此言一出,不止守一派众人脸色大变,元甄派众人也惊诧异常。

    -------------------------------------

    双方虽然只短短交涉几句话,但其中攻守之势转换了几次:

    先是明灵责难,言明苏玄朗杀守一派弟子;

    接着苏玄朗自述杀人有因,使自己杀人之事占住了理;

    明灵接着要求按世俗律法严惩苏玄朗,杀人偿命;

    被守正以守一派无法代表世俗官府挡了回去;

    紧接着明灵以苏玄朗与金三所杀之人并无关系,想将苏玄朗杀金三定性为擅杀;

    守正以涂氏父子与苏玄朗关系匪浅为由,将此事定性为复仇;

    明灵接着守正的逻辑,语含威胁要替金三复仇,伏杀苏玄朗;

    最后时候,守护一言定音——敢伏杀元甄派弟子,教你有来无回。

    -------------------------------------

    苏玄朗事件,元甄派掌门守护做了两个决定:

    其一,收苏玄朗为弟子。以强烈的表态统一了门派内部对此事处理的意见;

    其二,正面硬刚守一派威胁。以刚硬的态度回击了守一派咄咄逼人的姿态。

    -------------------------------------

    苏玄朗加入元甄派,最初存的是避守一派风头的想法,也存了一些万一守一派寻仇,可以借助元甄派之势保全自己的念头。

    在元甄派的这段时间,自己并没有获得太多。筑基之法是阴长生传授的。日常与门派长辈、弟子交流也极少。

    因此,苏玄朗对元甄派并没有太强的归属感。

    但今日之事,特别是素未谋面的戒院掌院守正真人在门派内部以及面对守一派众人时多次维护,以及,掌门在面对门派多数人赞成将自己交给守一派时,以收自己为弟子这种形式力压门派内部不同意见,再者,在面对守一派咄咄逼人的威胁时,掌门以极为强硬的姿态回击了守一派保全了自己。

    也许元甄派不惜与守一派为敌保全苏玄朗还有其他缘由,但苏玄朗依然很感动、感激。

    “元甄派,也许,我来对了吧!”苏玄朗心想。

    -------------------------------------

    守护说完,场面一时冷了下来。

    明灵想不到元甄派态度如此刚硬,冷声说道:“既然元甄派如此蛮横不讲理,偏袒门中弟子,我等回去后自会将实情报知掌门知晓。他日,待掌门再向贵派请教吧。”

    解铃还系系铃人!

    苏玄朗言道:“金三掳杀在下挚友在先,被在下伏杀在后。事已至此,玄朗愿一身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