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蓬莱水仙 » 046.遗笔,结束

046.遗笔,结束

    不去管外面那些万圣楼杀手们是什么心情,王珝刚一进入仙府便集中了全部注意力,生怕触发什么机关陷阱。

    但是少年面上很快浮现出一抹错愕之色。

    原来,这座占地极广,内中景物丰富多彩的仙府却给王珝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王珝先前以为,就算这仙府内没有自辟一方天地,内生日月,起码也该是有一些仙家风采,什么奇花异草、神兽灵禽,浮在空中水上的宫殿楼阁都是最基本的摆设。

    可仔细打量过后,王珝却发现这里跟凡人的园林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占地极广,天光永驻,丝毫看不出来是被掩埋在地下数百年,最近才重见天日的模样。

    诚然,府中景致优美,仙府正中的矮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但是类似景色,只要凡俗王朝的一些世家大族有心,都可以模仿出来,完全没有王珝心中想象的半分仙家气象。

    这座仙府便如同苏杭地区那些富贵人家的私家园林一般,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出自然风光,若是凡俗之人见了,当真是欢喜赞叹,心生留恋。

    可对王珝这自幼长于山上的人来说,那便真是司空见惯的景色了,顶多为其心思巧妙感怀一下,其后便没有留下任何深刻印象。

    “也是,从传闻中来看,这座仙府是前朝太祖命人修建,那降世仙人只是将其挪移封锁起来,并未长久居住其中,是这幅景象倒也说得过去。”

    王珝心下思索,大概想明白了其中原因,这才试探着向假山顶走去。

    这座仙府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长廊游道,中央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水畔一座竹山耸立,山丘脚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而小山从山腰往上,遍植翠竹。竹波掩映间一座小亭微微露出两三角飞檐,倒也有一份自然野趣。

    除了这一眼可见的长廊游道和隐隐约约的山顶小亭以外,这府中便再无其他人工建筑了,因此王珝便认定了目标,一路小心翼翼行来,最终走到了山顶。

    虽然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但少年心里却是逐渐吊了起来,越吊越高。

    一般来讲,修行之士自家常用的洞府,自然是要有护洞阵法的。一来,可以防备外敌入侵;二来,也可以聚集灵气,加速主人修行或者蕴养府中灵草灵药。

    但是王珝一路走来,任凭他瞪大了双眼看来看去,却没有发现半点法阵布置过的迹象。

    虽然这座仙府是俗世皇朝所建,仙人未曾居住过。但是既然在其中留有遗物以待有缘,又怎么会不布置阵法进行考验,顺便用来守护遗物呢?

    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了,一是遗物太过普通,或者只是仙人随手而留,并不值得另外花费心思来布置法阵。

    但既然如此,又为何又要把仙府隐藏起来呢?这岂非自相矛盾。

    所以,在王珝看来,只有最后一种答案能说得过去,就是那遗物并非随便什么人就能拿走的,若非是命中有缘之人,估计其他人要么拿不走,要么没有用。

    所以那仙人才能毫不在意地不布置法阵守护。

    当然,也有可能是有傀儡异兽之物在此守护。

    “也不知道我是哪一种。我记得清楚,六道的任务是打开仙府就算完成,我如今已经打开了仙府,却没有任何回归迹象,说明六道也是期待我拿到其中遗物的。

    “可若是如此,那位仙人无论如何都算不到六道会横插一手,派我来此,显然我并非有缘之人。估计最终便是要上演一场强夺的戏码了。”

    根据自己知道的零碎线索,王珝勉强作出了一个合理的猜测。

    于是少年从剑匣中取出天一剑胎,提防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眼角余光从剑胎上扫过,王珝心里又是微微一动。也不知道,六道轮回之主是否知道这柄剑胎主人的相关事情。

    摇了摇头,少年把注意力转移回来,此时他已经来到了山顶之处。

    山顶层层幽篁之中,一座小亭坐落其间,亭中有一张石几,一旁摆着一副竹席,远远看去,倒像是一座普通的歇脚凉亭,没有丝毫异象。

    石几之上,似乎摆放着一副书轴,看不清其上写了什么。

    王珝打量了四周好一会,这才来到石亭之中,见没有触发任何警报,他才低头看去。

    书轴摊开,其上墨迹犹新,一根紫毫笔正搁置一旁,并未收起。似乎书者刚刚离去不久,不一会便回,但看石几上的厚厚一层灰尘,显然并非如此。

    王珝没有先查看书轴上写了什么,而是试探着拿起那根紫毫笔。

    若是王珝猜想的不错,这幅书轴和紫毫笔便是真正的“仙人遗物”了,也不知这根笔又有何神异。

    谁知刚刚触碰到那管紫竹制成的笔杆,王珝手微微一颤,那紫毫笔便如同遭受数万年风化一般化作尘埃从少年手中散去。

    “嘶......”口中惊疑出声,王珝赶紧抖落了手上灰尘,生怕这根紫毫笔便是自家右手的前车之鉴。

    细细检查过后,又等待了一会,少年并没有发现自身有什么异样,这才放下心来,看向书轴上的字迹。

    经过数百年时光,书轴上的纸张仍然光滑洁白,显然不是一般的宣纸。

    其上字迹古拙,又有一股逍遥之意蕴藏其中,似乎教人一观便有出世之思。

    和先前剑柄上的“陈”字一样,这也是一种类似于籀篆的文字。王珝思考许久,这才连蒙带猜地读出了全文,字数不多,仅仅七个字而已。

    “上下四方有极乎?”

    看着这幅字,少年有些懵圈,不经意间却是把这行字读了出来,自身没有丝毫察觉。

    “没了?就这?这就是仙人遗物?一行字?”

    由于担心步了紫毫笔的后尘,王珝仔细地试探了书轴好几次,这才把它拿了起来。

    感受着卷轴本身的质地,少年松了一口气,翻来覆去检查好几次无果,这才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到了书轴上。

    “都到这一步了,六道还没能让我回归,难道说书轴之中还有隐秘?”

    看着其上字迹,王珝若有所思,如果还有什么线索,那便落在这七个字上了。

    “‘上下四方有极乎?’若我没记错,这该是出自《南华经》开篇,《逍遥游》一文。那一段引用自《冲虚真经》的《汤问》,是怎么背来着?”

    回忆了一下《南华经》中的相关段落,少年心中感叹,幸好当年在张爷爷要求下诵读过,不然如今就抓瞎了。

    回忆了一会,王珝顺利地把下一句背了出来:“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最后八个字刚刚出口,手中书轴无火自燃,王珝有心补救,却没给他留下半点时间,书轴很快化作了黑灰,追随先前的紫毫笔而去。

    “和最后一句有关系?”王珝还在思索,耳旁突然传来低沉回响:

    “主线任务已完成,即刻回归。”

    眼前一黑,小亭、竹山、水湾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白玉广场。

    ......

    小亭之中,王珝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只留空无一物的石几在此。

    微风吹拂而过,竹海掀起碧涛,水面泛起微澜,与先前相比,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但很快,一道人影如同被画笔勾勒,浮现在半空之中。

    来人容貌隐藏在一幅面具之下。面具普普通通,似乎是常见的戏曲面具,所绘面容年轻庄严,却隐隐发出一股万物毁灭的终末气息。

    他头发乌黑挽成道髻,上戴竹冠。身材瘦高却不显单薄,身着水蓝色长袍,腰间悬挂着一口长剑,锋芒内敛,状似普通,上面铭刻着两个古代篆文:“青萍”。

    道人隐藏在面具之下的脸色古井无波。看着面前的竹山,他似是感叹,似是怀疑,声音苍老间却仍留有一份清雅:

    “这便是六道所言的南华天尊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