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蓬莱水仙 » 170.出世返乡,道尊下降(6k5)

170.出世返乡,道尊下降(6k5)

    三日后,玉隆港外,一处港口附近。

    玉隆港虽名为港,实则为城,渔人和海商出海的港口都位于城外,名义上归于大鸿帝朝官府管辖,实则暗地里被其他几大势力瓜分殆尽。

    而这座港口,就位于唐家的势力范围内。

    按照神道司传出的消息所言,这尊最近存在感比较高的,新近兴起的陵阳神信仰,其实是龙域内一位领地靠近近海的水府之主所为,是以玉隆港内众多实力都只是冷眼旁观,暂未出手试探。

    不仅如此,出于某些考虑,玉隆港的唐家甚至在建庙之时,对这陵阳神信仰多有臂助,提供了不少人力物力。

    如今半月过去,神庙已然建成,正是举行祭祀仪式,请朝廷册封文书入庙的绝好时机。

    ……

    正午,艳阳高悬,风轻云淡,港口之外,众多水手渔人汇集在此,等待祭祀仪式的开始。

    这些信民之中,有的是行船遇险时被神祇所救,有的是前一类人的亲朋好友,也有的是无意间听闻此神名讳,如今自发而来。总之,今日能在此参加立庙封神仪式,足以说明他们对于陵阳神还是有些信仰的。

    而在众人圈子之外,也不可避免地潜藏了不少行踪隐秘之人,来此打探消息。

    一处角落。

    李青略带兴奋地看着场中忙碌的人群,低声道:“我修行这多年,纵然是位列仙班的人仙也见了不少,但还从未见过神祇的登神科仪!此次这陵阳神在此建立神庙,足以让我一开眼界。”

    “想太多了,”一旁的神道司同僚,被余元所看好的余收言摇头否决道,“真正的封神仪式岂是你我这等外人所能看见的?你眼中所见不过是凡人附会罢了,最多为神灵提供一个显化降世的时机,收揽一波信仰。真正的封神仪式,怕是早已完成了。”

    “即便如此,那也是不可多得的场景。”李青笑道,“按你所说,届时怕会有神灵显化,我等或也可一睹神灵真容。”

    “随你,只是莫要忘了我们的身份。”

    余收言手上拿着一本白玉书册,另一只手上握着一根龙纹大笔,正在册子上书写什么,闻言只是淡淡一句,顺便提醒了一下李青。

    两人如今身为神道司中人,在有神祇登神之时,自然要前来探查。不过这陵阳神已得朝廷册封,是以他们也不能作出什么出乎意料的举动,只能算是观礼。

    不过就算如此,面子上的工夫也是要做的,所以余收言也是在告诫李青,看可以,但切莫忘我。

    “不错,此人谨慎稳重,可堪大任。”

    虚空之中,余元收回注视二人的视线,轻轻点头,暂时把这两个神道司修士抛之脑后,转而打量起了其他几方人马。

    此时这玉隆港方圆千里之中,当以他修为最高,是以虽然暗地里各方势力来人不少,但在余元观来,便如夜中萤火一般历历可见。

    “东方魔教的人,还有两个路过的仙家,嗯?龙族没有来人吗?对了,他们以为我是天音龙侯的人,自然不会多加关注,诶,这个是?”

    余元正在评估暗地里的视线,忽然一愣,旋即笑了起来:

    “唐家老祖委实憋屈,稍有大事就得亲自上阵。也是,区区一位人仙,在家族内部或许还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但要想要窥探一位水府之主的信仰,还真得他亲自出动不可。”

    不去管亲身来此的唐家老祖,余元把目光转向一处虚空,视线在其上一掠而过,心中思量:

    “现在天海阁应该还没把陵阳神和杀死焦海的静川道人联系起来,来此也只是常规打探情报。不过也说不准,毕竟魔门秘法,千奇百怪,总有我疏漏之处,总之,还得多加关注才是。”

    为了确保玄鲸化身登神成功,不仅余元在此驻守,就连飞云岛上的玉音道人、蓬莱水界之中的王珝阳神本尊,此时都在以各自手段关注此地,确保一切安然无恙。

    在三位地仙关注下,最终,祭祀现场没有发生任何异状,安安稳稳地来到了举行仪式的部分。

    因着王珝与天音龙侯的关系,龙神庙专门派人前来指导在场众人如何举行祭祀仪式,是以所有人举止都十分严整,仪式也符合规制。

    “……今有波神陵阳,凡伸迎奉之诚,久契感通之应。吾等幸承夙庆,禀范神圣。诵自然之灵章,宣天人之至教,尽虚空界,有感必通;碧云霄中,无诚不格。庶顷恳请,今有请神关文,恭对敷宣。”①

    一封请神表文诵完,在场众人,不论仙凡,俱都感觉到了有威严目光从虚空中落下,注视着这一方地界。

    “这股威压,在人仙之中,也算得上一流了,不愧是一方水府之主宰。”

    暗地里,有人叨咕一句。

    而作为主祭的赵头领感受到神祇目光垂视,心中则满是激动之意,声音也不知不觉地昂扬激越起来,十分流畅,毫无半点磕绊:

    “……今辰坛下奉道,祝圣酬恩,集福迎祥。”

    接着赵头领深吸口气,大喝一声道:“请敕封文书入庙!”

    众人轰然应诺,不多时,一方精美的木漆托盘被传递至祭坛之前,上面供着那封已经在神道司存档留案的封神文书。

    以暗地里潜伏的众多修行之人视角来看,这封普普通通的文书之上,有一股赤色气运盘绕,隐成火龙之形,正是大鸿帝朝的王朝龙气显化。这代表着陵阳神已经上了朝廷所录的神灵名册,纵然不登祀典、不入大祭,但也是得到承认的正神。

    随着文书被请入庙中,天边阳光顿时黯淡下来,有祥云瑞卷,遮蔽住穹空烈日,投下一方阴凉,慰藉众人日晒之苦。

    水界之中,王珝以法眼观照封神现场,见状微微点头,伸手指向水底琼宫,笑道:“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于是水域猛然一震,海底琼宫石门轰然洞开,一道玄色光柱贯通水界天地,一尊神灵法相从中显化出来。

    这尊神灵面容妖异,双眸赤红如血,腰别金钟,白色长发随意披散在身后,周身除了香火之气外,还有浓烈的妖气盘旋,教人一看便知是异类成道,如今证就妖神之位。

    许是知道这样容易泄露自家根底,出世的陵阳神微微沉思后,伸手一挥,王珝当初留下的那一壶云币猛然炸裂,浓郁的香火被随意捏造成一身冕服,罩落在神灵身上。

    “如何?我这般打扮可好?”

    王珝闻言看去,只见陵阳身着玄袍,上有白浪图纹为饰,头戴金冠,一根鱼尾木簪束起灰白长发,手中一团残余的香火正在不断扭曲变形,似乎是在塑造神器。

    于是微微点头:“虽然发色眸色未改,但那股异类气质已然消去,只是还不似神灵那般威严高渺。”

    “够了,暂时就这样吧,反正如今仙神一体,对于一些事情也看得没那么重。”陵阳不以为意,“如今我已出世,正该担起自身责任,我这便去了。”

    “去吧,”王珝认可道,“如今我三道化身,唯你是借助神道强行而成,且无先天真水为依,只能修炼东方魔教的狂澜水煞,是以本质有所不足。

    “我希望你能尽快将其补足,早些恢复到地仙境界,与那天音龙侯夫妇站在同一水准,好谋求独立自主的地位。毕竟寄人篱下,受其位格名分压制,总不是什么好出路。”

    “地境的龙侯吗?我知道了,”陵阳随口一应,手上握住的香火猛然一挥,一柄海蓝色长矛显化出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过本尊你既然有所要求,我自当尽心尽力。”

    王珝点点头,目送陵阳神走出水界,前往玉隆港显化神迹,招揽信徒,接着闭目盘坐下来,体悟本身功行变化。

    随着第三道三尸神化身被斩出,王珝自身大道更近一步,在象征天动地静、阳清阴浊的两极化身之外,又多了一尊象征太极弦线,调和阴阳的水主化身。

    “陵阳行波涛之道,悟动静之理,借此调和碧落、血海两大化身,而且隐隐间,还有一丝三元之道的妙理。”

    王珝对于自身变化心有所感。

    所谓三元,乃是玄门立论之基之一,以天、地、水三元为本,诠释宇宙构成,万物根源,虽然不似阴阳四象五行之说那般普遍,但也和天地人三才之说融汇为一,地位十分重要。

    如今王珝以碧落化身演化清霄天河,诠释清灵之道,又试图以血海化身升华为黄泉真理,领悟浊煞真谛,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三元之中的天元和地元之说。

    再加上如今水主化身出世,陵阳司掌波涛,为职江海,正合水元之位,也难怪王珝对于三元之道有所领悟了。

    “不过与玄门如今的三元之道还有不同,我之三元,终究是以水元为本,以水元容纳、演化其余二元,如此,也变相符合了道祖崇尚水德之意。”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动则生气沉则死,王珝如今将太极与三元相联系,自然要以自身大道为本,重演他人学说。

    是以在王珝看来,所谓阴阳太极,一水足以容之,什么天地二元,亦不出水元范畴。

    只要以水元演化三元大道,并构建出一方合理的,符合阴阳之论的世界观,并将其开辟成福地,便足以印证王珝自身猜想,确定阴阳动静之道和三元之道可以被道人以水元为主,容纳贯通。

    而那座用来印证王珝大道的福地也不是其他,正是蓬莱水界。

    水界在开辟之时以阴阳法门为主,演化时又有沧海导入,构成三元循环。

    福地之中,清气化作天河,以天雨为桥梁,进入江河湖海,而后沉降下去,将地脉之中的浊煞郁结之气冲入九地之下,化作血海冥河。

    而后再以地底魔宫为基,梳理地脉,将那些浊煞魔头彻底粉碎,以云霄阁法门转为清灵之气。最终被支撑天极的碧落梭木雏形以根须汲取,将其尽数升入天穹。

    一方洞天福地之中,水元为主,演化天地二极,自成循环,生生不息,足以说明王珝本身道途无碍。

    “如今碧落天河、沧海诸水、血海冥河这三元之水我都有所成就,且阳神饱满,神完气足。”半日后,王珝从定中回神,思量起来,“只要肉身成就,便可以尝试突破法身之境。事不宜迟,这就准备返乡吧!”

    念头一动,不知何时已经返回蓬莱水界的余元出现在道人面前,神色郑重,自主封闭了化身意识,迎接王珝阳神入驻血海化身。

    清浊天河一转,“余元”双目再度睁开,反手露出了一枚琉璃宝珠和一柄紫木如意。

    “……有玉音和陵阳在此,玄正洲便是一条后路,不必有所挂怀,这便走吧!”

    如意在空中狠狠划过,一道奇诡瑰丽的门户在空中显现,背后似乎是另一方天地,与这玄正洲大不相同。

    王珝感受到对面那熟悉的天地法理,心中诸多事情都被抛却,旋即化作一道血色辉光飞入其中。

    “我回来了!”

    水界之中,满山桃花尽数盛放,一片夭夭灼灼。

    ……

    太元圣域之中,道尊面色微动,望向虚空之中沉默不语,心中思量:

    “这小子别出机杼,以水元演化三元大道,构建天地循环,虽然根基不同,但细细想来,倒也是一条三元正途。”

    世间大道三千,本就相互混杂,化合万物,岂有独自在外,不受影响者?

    是以在道尊看来,王珝虽然独修水元,但只要有三元气象,便说明其人亦与三元道统有缘。

    道尊掌握宇宙,观望过去未来,对于自家道脉发展亦有洞见。

    在太元道尊看来,不管是修三宝大道者,还是修三才大道者,甚至修行太阴、太阳、中和这三气者,都是自家三元大道的延伸,更别提王珝这种仍尊奉天地水三元的修士了。

    “而且这小子虽然斩出的化身与血海魔道有关,但身上少有杀孽,显然只是修行浊气,不算入魔。”

    若是王珝的血海化身当真坏事做尽,身上血煞冤孽深重,莫说是太元道尊,就连黄庭道君也不会对其好言相对了。

    须知,黄庭道君最厌恶的魔祖传承,便是血海魔道这一系。

    “再考虑到碧落天对其的眷顾,细细究来,他倒真适合入我门中,为我弟子。”

    不过想起刚才王珝手中如意,太元道尊面色微沉,显然十分在意。

    “并非九霄大宇出身,也不是其他道君玄圣的棋子,而是混沌之中的其他世界来人吗?”

    太元道尊实力高远,自然早知世界构成。

    在玄正洲上大部分人看来,世界不过便是玄正大陆、海外诸岛以及无尽汪洋罢了。但在某些传承久远的大宗门中,则另有记载。

    本方宇宙的主体,是无远弗届的太虚之界,但整个宇宙的精华部分,则集中在太虚之界中悬浮如鸡子的太极界上。而太极界,又分人间界、地界两大部分,犹如阴阳双鱼。

    至于天界,此时尚未有其存在余地,不过在众圣推算中,天界诞生乃是必然之举,差别只看主导权在谁手中。

    而与王珝联系紧密的碧落位业,正是未来天界中分量极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话说回来,不提其他部分,仅一个人间界,就又分为三十三洲。所谓玄正洲,不过是北方四洲中,位居正北之位的一块洲陆而已。

    若能跨洲传道,在其他大洲上发展宗派的分支势力,才能算得上圣地一流的门派。这,是玄正洲圣地之间共有的认知,也是他们不看好阴冥宗晋位圣地的底气。

    但在天仙之上,道君大圣之间,又自然知晓,宇宙其实也不止一方。除了那凌驾诸多宇宙之上的唯一真界之外,其他宇宙,也不过是各位神圣或联手,或自行开辟而出。

    而越是强大的道君、大圣,所涉足的宇宙也就越多。也只有在自家出身的宇宙证道后,又在其他宇宙也证道成功,才会被认为是真正地跨入了先天大圣的行列之中。

    这,就是道君和大圣之间的常识。

    “而实际上,在九霄大宇之外,那真正的混沌之中,亦有其他世界存在。”

    思及此处,太元道尊轻叹口气,似是想起了当年往事。

    当年唯一真界遭劫,除了那方老对头外,其实还有域外之人插手,方才导致真界大乱。甚至就是真界本身,也有赖于一位域外之人的相助,方才度过了最初一道大劫。

    “也正是在真界遭劫之后,太上道兄才坚定了探索混沌之念,不惜抛却本方宇宙的道尊位业,前往混沌深处,试图探访其他世界。”

    不过也正因如此,导致仙道三尊不全,在其他宇宙难以像本方宇宙般一家独大,仙道也难以发展起来。

    “我原以为王珝只是九霄大宇中其他几方宇宙的来客,且本质虚幻,无有先天灵光存身,是以才起了收徒的心思,打算和几位道友交易一番。”

    若是王珝能在玄正洲上炼假成真,斩落南华束缚,炼成先天灵光。那他纵然有地球的记忆,修行《一世之尊》世界观下的修行体系,那也算是玄正洲上的生灵。

    当然,恐怕到了那时,王珝也会因为身体构造有异,无法再续前缘,只能转修本洲仙道了。

    但现在看来,王珝并无成为本方宇宙生灵的意愿,而是坚定地回返了自家出身世界,意图在诸天万界之中突破法身,这就让太元道尊十分不满,在王珝领悟三元大道时也没有顺势显化,提出收徒之意。

    “而且细细思考一番,那太上道兄座下的南华道君想必和王珝也出身同一方世界,难怪我无法查究其人跟脚,难怪太上道兄有意探索混沌。”道尊若有所悟,在心中记下此事,“总之,收徒之事暂且放下,那碧落之君的位业也得多加考虑才是。”

    若是王珝作恶多端,为祸一方,太元道尊自然有借口剥夺其继承碧落业位的天命,但现在王珝小心行事,并无恶迹,反而赞誉颇多,那身为仙道教主,道尊也不能不为此考虑。

    毕竟在道尊考虑中,碧落圣者的天命本就该被剥夺,成为一尊普通的碧落大圣,这与谁人执掌都无关系,乃是必行之事。统御群仙的青冥天命,本就该落在仙道三尊手中方才安心。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王珝若真是证就了碧落大圣的位业,倒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甚至可以凭借碧落黄泉之间的特殊联系,引诱王珝站在第一线,在将来的某次大劫之中为玄门出力。

    再说,同是异域来客,那南华都能拜入太上道祖座下,证道先天道君,成为道祖嫡传门人,那太上有容人之量,他太元难道没有吗?

    还有,身为异域来客,那自然眼界见识与九霄大宇不同,必有一番新论。在道尊看来,或许还可借助王珝之手,推动仙道发展,使仙道再创辉煌。

    如此,方不愧他太元的仙道三尊、轮值教主之名。

    “纵然身为域外来客,眼下也不过一小小地仙而已,翻不出本尊的手掌心来。”道尊心中盘算一定,自得笑道,“若你何时能证道道君,或可在本尊面前有几分讨价还价的底气!”

    道尊眉眼低垂,注视人间界的玉音道人和陵阳神良久,遂有一道念头显化,化作一紫衣道人下降人间。

    “你为我天元化身,象天之高渺,非一时之身,需长久存世,便予你道号玅景吧!自今日起,你需自寻借口,与那玉音、陵阳其中一人交好,为师为友,任尔自专。总之,在其人身侧暗中影响,确保王珝与我太元一脉不生瑕衅便可,其余诸事,察其心迹便是。”

    气质脱俗的俊美道人闻言,笑了起来:“定不负本尊之意。”接着口作道歌曰:

    光阴过去留驹隙,海宇微茫起蜃楼。

    梦境清都真帝所,仙人一室有天游。

    珠如黍米悬何许,掌上胭脂烂不收。

    飞佩超然凌倒景,拟将变化问洪丘。②

    一道身影自太元圣境中飘然而下,直入人间界中,引来其他玄圣乃至某些道君的关注。

    ……

    某方道域,一尊龙首人身的存在有意无意地对着此处看了一眼,摇了摇头,继续忙活起自家之事。

    光辉满溢的神域之中,一位周身万千道光环绕,乃此世光辉源头的女神微微一笑,似乎胸有成竹。

    一处青莲遍开的道域,一位道人盘坐九头狮子之上,见状默默无言,只是轻抚座下狮儿头颅,让其享受地眯起了眼。

    这些大能,或者早有预见,或者自身谋算未被打乱,总之各自安稳不动,并无反应。但同样的,也有一些存在对此看不过眼,打定主意要和太元道尊掰掰手腕。

    一方群星璀璨,周天星辰闪耀的道域内,有人冷哼一声:“好个仙道教主,为了仙道天命,竟然舍下面皮,化身下界,倒也低得下去身子!”

    这人细思片刻,叫来座下弟子:“云眠,你且持我符诏,下界去那玄正洲上。我已算定,此地有人与我道统有缘,可扬我星辰一脉名声。”

    苏云眠接过一张周天星辰符诏,不敢大意:“老师的意思是,弟子暗中为其护法?”

    “不仅如此,”银汉簇拥、万星浮沉的宝座上的群星之主冷笑一声,“除此之外,我还要你这般这般……”

    “……弟子明白了。”

    “明白就好,你自去吧!”

    “是。”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