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蓬莱水仙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师徒离别,突破引气

第三百一十六章 师徒离别,突破引气

    六年后,麟游城外。

    古道、长亭。

    何道人负手而立,背后洛川亦步亦趋。

    几年光阴流转,何道人面容依旧没有变化,普普通通,毫无出奇之处。而洛川矮小的身量则长开了不少。因为勤于锻体的缘故,如今远远看去,他差不多同成年人一样高了。

    与入道前那个天真顽劣的童子不同,如今的洛川一脸淡然,面色沉静,衣着简朴,望之有隐者之风。

    看着自己得意弟子的这副模样,何道人微微点头,嘱托道:“此去数十万里之遥,若再有其他事耽误,为师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这段日子中,你须得好生修行,不可怠慢。”

    洛川闻言一顿,恭谨道:“弟子明白。”

    “你现在锻体已毕,魂魄有成,前些日子也在我看护下尝试过出窍神游,”何道人想了想,还是继续道,“不过感应天地灵气,接引其入体这一步我怕是来不及照顾你了。你自己当小心行事,宁可多耗费些时日,也不得鲁莽尝试。”

    修行者在养气壮魂这一步,体内会自然产生内气,并通过观想存神之术,沟通现实和精神的桥梁,将内气转换为滋养灵魂的精华,以此壮大灵魂。

    而突破到引气锻魂之后,便该接引天地灵气入体,将与自家功法属性相合的那种灵气纳入体中,与自家内气相混合,使之成为法力真气。

    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说是走上了道门修行之路,与人仙武道相区别开来。

    再之后,等到引气大成之后,便可真气九转,化气为液,并以此搬运法力,开辟周身窍穴了。

    至于更后面的,金丹培神之境的修士所修出的法力神光,便更不用提。

    话说回来,接引天地灵气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毕竟天地灵气乃是大千世界自然生成的元气,混杂着日精月华,以及天外星辰之光而来,最是狂暴无比。在这一步时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所以何道人才百般提点洛川,生怕他一步踏错,就此陨落。

    就算洛川来历不凡,还有转世重来的机会,但何道人可是没有多少时间了。若是洛川当真轮回转世,届时再教导其人,引他踏上修行之路的,也不会再是何道人自己了。

    “若非此身随时都有可能离去,我何必出此下策,以赴邀为借口......”

    何道人心底叹了一句,接着对洛川道:“一般而言,寻常修士若想从出窍境踏入引气境,不借助丹药,差不多要十五年方可。但你天资本就不错,又有为师细心调教,如此算来,差不多五、六年便可以自然而然地踏入引气之境。”

    洛川闻言有些疑惑,这些事情何道人早就给他说起过,只是不知道今日重新提起,又是何意。

    见弟子茫然地看着自己,何道人不为所动,继续道:“你如今天寿已有两个甲子,寻常一次闭关也有数年之久。若想祭炼一件法器,花费个十几年苦功也是常有之事。”

    出窍期的修士已然可以初步运用法器,祭炼其中禁制,只是要想把一件上品法器完全掌握住,没有几十年苦功难以做到。

    除此之外,修炼自家的天赋小神通也是一件耗时耗力之事,按前人推导出的规律来看,若想把一个一阶术法修炼到第二阶,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修炼到第三阶,就需要近一个月。第四阶则需要半年多,第五阶便需要一年多,越往后越漫长,直到最后的第九阶,需要整整四十年!

    当然,除了天赋小神通之外,其他术法都只能等到金丹之境才能修炼,届时天寿六百,对于这些时光也就不必太过在意了。

    就连修炼天赋小神通,也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贯穿了金丹之前的整个修行过程,并非要在某个小境界内就将其完成。

    这些知识都是修行常识,洛川对此早有了解,如今已然是耳熟能详,但出于尊师重道之心,他还是没有打断何道人话语,而是静等其人说完。

    何道人大违常理地喋喋不休了好一段,最终还是道出了心中忧虑:“......你自幼跟在我身边,一心立志修行,不爱红尘,与血亲感情淡薄。却是大违我道门所言‘先入世后出世’之论。”

    “师父之意是?”洛川没想到何道人却是道了这么一段话出来,于是微微一愣,然后便开发问。

    “为师这一脉传承讲究入世历练,于万丈红尘中打磨出一颗千劫不染心,非是在山中一意清修所能修得。”何道人笑道,“所以特意提点于你,在未曾入世之前,勿生遁隐之心。”

    洛川面露微惭之色,没想到自家师父早已看穿了自己心底那些小心思,于是垂首道:“弟子谨遵教诲。”

    洛川自己也不知为何,自正式修行以来,他愈发地不爱与人打交道,偏好一人独处,显得有些孤僻,与血亲感情也变得淡薄。如今得了何道人指点,方知此非正路,须得磨砺一番。

    何道人微微点头,不再多言,开始迈步向前走去。

    随着一步迈出,一步落下,其人身形也在慢慢变得虚幻,最终消失不见。

    看着这副景象,洛川心中一空,心有所感,怕是此去之后,再也无法与何道人相见了。

    “师父何必哄我,”少年叹了口气,“以师父在天机卜算上的修为,若非早知此去前程,也不会临走百般叮嘱于我了。”

    洛川自知无法强留何道人,于是根本不曾提起此事,师徒二人心照不宣地演了一场戏,算是最后一次见面。

    “走了也好,”洛川摇了摇头,反身向着城内走去,“师父临走前还把那个算命摊子交给了我,反正闲来无事,权当消磨时间好了。”

    回到了城北巷口的算命摊子处,洛川拍了拍衣衫,坐了下来,拿起摊上的一本历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与何道人不曾离开时别无二致。

    ......

    夜,洛宅,一间偏僻的静室之中。

    洛川身形挺直,坐在蒲团之上,周围烛火烁烁,案几上的熏炉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令人心神安定,不起妄念。

    体内真气运行了一个周天,洛川轻吐口气,陷入定中,开始存想起《大六壬五变中黄经》在这个阶段的专门观想图《三垣二十八宿周天星斗观想图》来。

    按何道人所讲,《大六壬五变中黄经》按本质来讲,还是一部算经,自然脱不开周天星辰斗数,是以其中内容也和星辰之道大有干系,不过最终却是归入了命运大道之中。

    【垣、宿、星官者,星之集也。为辨诸星,全天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宫,中宫下分三垣,馀者各分七宿,垣、宿又分星官若干,星官有星若干】

    这是《三垣二十八宿周天星斗观想图》中开宗明义的一行小字,按其所述,分中宫为三垣:曰紫微,曰太微,曰天市。又分东南西北四宫各七宿,以合四象,共称三垣二十八宿。

    按道书传承中所记,洛川轻车熟路道按顺序将整副观想图存想出来,以东南西北中五宫对应五脏五行,将灵魂对于天地灵气的感应一点一滴地传递了过去,从内五脏中传递到了身体各处。

    一呼一吸,一静一动之间,洛川身体随之开始细微颤动,隐隐约约间已然感觉到天地灵气就在身外游走不休,离突破到引气期只差最后一步。

    心念一动,洛川控制着自己存想出来的周天星斗图开始运转,东南西北各七共计二十八之数的星宿开始产生变化,隐隐间构成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圣兽真形,四尊圣兽威严昭著,纵然只是洛川观想而出的虚幻之物,也有一股神圣之意随身,令人心折。

    在洛川观想出来的灵魂图景中,以东方青龙为首,其余三尊圣兽紧随其后,齐齐一震,各自喷出一道或黑或白的气流,四象之气相互纠缠融合,最终化作一道灰蒙蒙的气流落入中宫之中,经由太微、紫薇、天市三垣,又在北斗诸星中滚了一滚,最终化作一道太一紫气缓缓流出,充溢在洛川灵魂之内。

    得观想而出的太一紫气之助,洛川似乎直接打破了精神与物质的界限,魂魄对于天地灵气的感应没有丝毫阻碍地就传递到了身体上。

    少年身体一震,最后一层壁障不再,周身四万八千毛孔齐齐张开,只觉平时呼吸时毫无异常的空气,眼下变成了诸般灵气交杂混合后的平和之气,日精月华皆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洛川收敛心神,摆脱了突破境界后的飘飘然感觉,将注意力移回身体内部,在强大了不少的灵魂视角之下,他已然能清楚地看到肉身内部的细小之处,看到了自己多年锻体所留下的痕迹。

    这正是“打破虚空,可以见神”的具体显化。消除身体与灵魂的部分间隔,产生灵觉,能够内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辟谷,寿达两百。

    现在的洛川,已然是一名引气期修士了。

    “勤修五年,终于突破了。”洛川轻吐口气,“接下来便该是接引天地灵气入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