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2022 » 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心灵之语:待人宜宽,待己以严,这是一个人的心胸,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正文:

    01人心疏离的思考

    人情冷暖,人走茶凉,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这难道就是一个魔咒吗?

    在起初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双方都抱有极大的热情,相互的赞扬、鼓励,然后就黏在一起,总是看到对方的好处。然而相处久后,矛盾重重,走着走着就淡了。

    因为彼此相熟便觉得不必再如以往的恭敬,因为彼此相熟便觉得对方就该为自己多做些什么。当对对方不恭敬后,因太随便便会心生抵触。当与对方相熟,认为对方就该为自己做什么,一旦对方没有做到,便心生怨恨,而不再理睬。

    人都是有自己的事情的,并且人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去帮助别人的事情。这不是自私,而是懂得对自己负责人,懂得爱人先爱己。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在别人那里只会委屈求全,让自己不快乐,反而会因为失去了自己使人不尊重自己。同时也因为帮助别人太多,而忘却了自己,使自己感受到不公平。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不必苛责别人,别人能帮助自己就已经说明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何必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呢。

    02刘洁的疏离

    刘洁在与一个新朋友相处的时候,对方确实给其出了很多的好主意,刘洁也是非常的感谢,也为对方付出。但刘洁后来发现,为对方做得一些事情,有些不是自己的意愿里的,所以她就拒绝了这些事情的帮忙。但刘洁仍然是记得对方的好处,在能帮助的事情上,还是会帮助。

    并且刘洁也是有自己的事情的,她自己也要发展,总是要合理搭配吧。在间歇的时候,还是会记得别人曾经的帮助,对他进行帮助。

    但对方并不是这样想的,就认为帮助了刘洁很多,便进行了道德的绑架,认为她必须应该帮助自己。就因为刘洁在忙完自己的事情,才帮助他,他不再理刘洁。

    难道刘洁已经答应他,表示在下个月的时候给帮忙,在这个期间刘洁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是帮助了其他的人,就不行了吗?他就对刘洁心生怨恨,不再理她。

    对此,刘洁看得很淡。就比如她自己,在请别人帮忙,得不到对方的回复,她没有波澜,人帮人是人情,人不帮人也不必嫌隙,该做自己的事情,做自己的,我们总不会一棵树上吊死吧?总是有人会帮助我们的,总是会有人不帮助我们的,平常心看待即可。自己不会去怨恨,而是去精进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优秀起来,只有自己优秀起来,花开花香蝴蝶便会自来。

    比如刘洁曾经在一个平台发布节目,但有段时间平台并未及时的发布她的作品。但刘洁没有怨言,因为她觉得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好,或者也要考虑平台的规则。为了此事生气恼火,不如认清现实,去努力提升自己,只有自己更好了,该来的都会来的。

    这也如前面说的那个人,刘洁对其的作品是喜爱的,但能作为节目的,刘洁认为还是有取舍的。不能强求别人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买单,每一个人喜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亲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喜欢我们的,这是不现实的,只要做到相敬如宾,礼貌相待即可。人来人去,就由心之宽敞和随缘来决定吧。

    0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古文中,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子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言,蛮貊之言也;赐之言,朋友之言也;回之言,亲属之言也。(韩诗外传九)

    意思是子路言: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子贡言: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颜子之言: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我也对其善也。而夫子说,蛮貊之言也是对陌生人的态度;有条件的爱是朋友之言;亲属之言是对家人的无条件的爱。简单点说,就是亲人要亲,熟人要熟,陌生人要生。这里说的人对人的态度,是古代的说法。

    001以我们的角度来设定的“别人如何待我们”

    但我认为“亲人要亲,熟人要熟,陌生人要生”应该是我们自己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理解的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即是我们要宽容别人、理解别人,让别人按照“亲人要亲,熟人要熟,陌生人要生”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如果别人是这样地对待我们的,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想,就不会心有芥蒂和怨恨了。这是宽容的心胸。

    002我们自己该如何对待别人

    而我们自己呢?对待别人的时候,却是应该反过来。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即是对待亲人要亲而有度,对生人要生但要善良,对待熟人要熟能交心。我们对待亲人亲而有度就不会溺爱和骄纵,让其依赖,造成亲人相仇。对生人保持善良就不会让人感受到人情冷暖。对待熟人熟而交心,是做君子之交,不亲腻,保持有度又能共患难。

    如果我们以这两种标准,作为别人对待自己的标准和自己对待别人的标准,那我们互相之间的矛盾就会很少了。这是待人待己的两种标准,如果人人这样做了,便不会有亲的溺爱和疏的远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