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十三维空间 » 第三章

第三章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时空中仿佛有声音在哼唱这首旋律。

    “眉清目秀”正是祝英台;“仪表堂堂”便是梁山伯。他俩都是老夫子得意的门生。

    后面“目光呆滞”的为几世轮回都忘不掉“蝴蝶玉坠”的马文才。

    之前,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投在老夫子门下。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自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便成为了正统,红罗山书院教授的自然是儒家经典,老夫子更是儒学大家。

    西晋时期,科举制度尚未形成,入仕的途径靠得是门第和举荐。

    老夫子非常看重山伯和英台,有意举荐。便重点培养此二人,也经常叫到家中吃饭。

    山伯与英台在书院互相探讨学问,偶尔到老师家也是寸步不离,二人的感情日渐加深。

    二人的师傅大家都叫他老夫子,学问自不必说,可是在观察力方面,他的水平就和他的弟子山伯一样了,远不及他的夫人,也就是山伯和英台的师娘,甚至不如“呆滞”的马文才。

    山伯和英台去师傅家里的时候,师娘总是拉着英台去“内间”说悄悄话,二人也不在意。

    倒是马文才有事没事总往师傅家跑,马文才是老夫子的远房亲戚,但老夫子并不十分待见他这位大财主家的亲属。

    山伯和英台学的是儒家思想,自然“四书五经”是他们的主课。对于《诗经》的很多名篇,英台会主动找山伯探讨。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英台先予起头。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山伯亦脱口而出。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英台再背。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山伯再答。

    “给!送你的!”英台从背后拿出一株青青的草,送予山伯。

    “贤弟!你这是为何?如你是位女士,我梁山伯纵九死,也决然与你相随,接下这株小草。可…”山伯有些摸不找头脑,便笑了起来。

    “你先接下这株草,我慢慢和你说。”英台却也不恼,反而看着这个黑黑的“仁兄”更加的可爱。

    “贤弟!请讲!”山伯接过青草。

    “仁兄!家中可曾婚配?”英台认真了起来。

    “未曾!”

    “仁兄可有意中人?”

    “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这是为何?”

    “为兄想找像你一样的女子,如不及,万分之一也可,只是贤弟是男儿身,愚兄异想天开了,贤弟千万不要见笑!”山伯说完脸竟红了起来。

    英台连忙转身躲避,半晌方转回身来。

    山伯不知道的是,刚才英台的脸比他的更红,几片红霞悄悄飞上了她的脸颊,就似那桃花朵朵开。

    山伯也一定会后悔,因为他错过了,英台最美的时刻。

    “难得仁兄对小弟如此厚爱,小弟有心成全,不知仁兄意下如何?”

    对于英台这样的说法,山伯实在是懵了。

    不知西晋的时候有没有“好基友”?“竹林七贤”倒是放荡不羁,常在一起“鬼混”,据说也是以诗会友,没有其它;嵇康也有时在大家面前脱光了衣服,展示其肌肉,也顶多说他是暴露狂,没有证据表明西晋那时有“同性恋”。梁山伯先生想不到那方面就再正常不过了,懵了也可以理解。

    “噗嗤!”英台看见山伯的窘态笑出了声。

    “唉!贤弟!你又在捉弄为兄!”山伯叹了口气,也许是习惯了,却并不生气。

    “我没有开玩笑!”

    “怎么不是玩笑?”

    “小弟家中有同胞而生的小妹,和小弟容貌气质均一样,如刚才仁兄不是戏言,小弟愿做媒,结百年秦晋之好!”说着解下腰间所戴之蝴蝶玉坠,双手递于山伯:“此为信物。”

    山伯喜出望外,忙接过玉坠,揣于胸口处,生怕弄丢了。

    “三年”的时间说到就到了。

    当初,英台执意要外出求学,还算开明的父母拗不过一心求学的英台,便与她约定了三年之期,三年之后必要归家出嫁,她们家也早就与本地富商马家结下了亲。

    英台的父母膝下只有这一女,英台再无兄弟姐妹,她介绍给山伯的其实是她自己。

    英台希望仪表堂堂又才华横溢的梁山伯,去她家提亲时能得到她父母的中意,毕竟有老夫子的举荐,梁山伯出仕为官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到那时也许她的父母不会反对她和山伯的婚事。

    祝英台首先辞别师母,娘俩洒泪而别,英台和师娘的感情很深,说了很多的体己话。

    然后,在书馆内叩别恩师老夫子,书馆外与众位同学依依惜别,马文才倒也表现得挺正常,因为他心里有数,英台所订婚之马家正是他马文才之马家。

    梁山伯在书馆外长亭内,单独为祝英台饯行。

    长亭内石桌之上,放着一盏茶壶,两只杯子。

    山伯将一只杯子倒满水,右手端起,左手将那只杯子递与英台。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山伯边说边将自己杯子的水倒出一半给英台。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英台看着娟娟细流进入自己的杯中,深情唱和。

    两人手里拿着半杯水,谁也不舍主动端杯,因为他们知道喝了这杯水,便是分离。

    两人久久对视,英台几次欲将实情相告,却欲言又止,最后两人无语碰杯而别。

    英台行一程,山伯忍不住就又送一程。

    有缘相识青春少

    义结金兰在草桥

    一程接一程。

    举案齐眉天做缘

    无人点化痴情男

    ……

    心意相通两男子

    一人知来一人痴

    ……

    古有木兰变儿郎

    今有英台女身藏

    ………

    莫道山伯性愚钝

    天机不破未可闻

    ……

    莫怪英台未曾明

    一股妖气镇顽冥

    ……

    有似有时终化无

    本非此道世间物

    ……

    七情六欲今为始

    层层磨难皆要历

    ……

    无似无时亦生有

    同窗三载伴左右

    不知不觉,山伯将英台已送出九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