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戏说李家屯这拨人 » 第二章 引子(2)

第二章 引子(2)

    始皇帝一挥大手,打断进言之人,“银子在自己口袋里只是银子,把它放进别人口袋里,才能发挥作用。和珅只会乱七乱八地赚银,却不会使银,不符合朕的期望。”

    始皇帝的灵意很清楚,生意人要善于抓住人性方可成大事,沈万三在阳间时,对五大人性研究得很透,只是天不假年,让他英年早逝,是时候让它重回人间发挥作用了…

    “人性有五大可攻之点,好面子,比价格,占便宜,爱炫耀,图方便。普通商人只攻其一或其二,只有沈首富五点全攻,让阳间无人可守。”

    “可是钱为万恶之源,不可多得呀。只有当人人都合法合规的追求金钱时,这个社会就太平了,只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想合法合规去追求金钱,所以,这个社会总是不那么太平和安稳。”

    始皇帝冷冷一笑,钱随人走,鬼趁夜跑,人善钱必慈,人恶钱才凶。大秦朝从阳间来到阴间,这么多年的磨难,当然知道如何使唤银子的了!

    众灵纷纷点头。

    “冯道!”

    什么?是那位官场不倒翁”冯道?有阴灵忙进言,最卑鄙之王莫过瀛王冯道。此王名声太差…

    秦始皇道:此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与大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等人共过事,阴阳间都说伴君如伴虎,瀛王却做了个铁打的宰辅,给世人狠狠地打一脸。朕看此人可用!

    “始皇上,我不久前遇到韩信,几十个世纪了,它的怨愤还没有平息,这次是韩信的一次机会,是否要请韩信进殿?”阴灵白起小声地问。

    始皇帝摇了摇头,在它的论断思维里,韩信犯了四大人性之忌,擅自用兵,胁迫主子,口无遮拦,穷人得志。“有这样性秉之灵如何能协商大事?”

    吓得白起闭口不言,看来阴阳间形势差不多,优秀的尽头都是罪过的起因。

    秦始皇按照皇纸所列各朝各代君主、皇帝及重臣的排序,不停地叫着应邀之名,李斯不停地记着。

    “南唐末代君主李煜!”

    始皇帝话音刚落,朝廷内炸开了㶽,李煜是何许人?它可是亡国之主,整天哭哭啼啼的,哼哈着别人听不懂的诗词,请它来有何用呢?

    始皇帝冷冷地说,此主生在深宫之中,长在富人之怀,躺在温柔之乡,一辈子锦衣玉食,难食人间烟火,在它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势下,国家没有了,才发现天下不是他耳濡目染的样子,一下子就掉进冰窟里去了,这样的背景世间少有,写出来的诗文常人评它是哭哭啼啼,多愁善感,实在是有大智慧的,可以说,李煜的诗词,一字一滴血,滴滴可理朝!

    众臣灵只得点头。

    “禀始皇上,说到宋朝,倒让臣想起徽宗来,它的经历非同凡响,创造的瘦金体也独树一帜,可让它讲讲曾经在阳间的经历,也许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始皇帝脸色大变,宋徽宋?此人是被一群马屁精当傻子哄的皇帝,怎么会有好下场?大好江山都是葬送在这类败家子手里。可请之,但让它讲经历就免了吧!

    “汉高祖刘邦!”秦始皇的话音刚落,只听到秦二世大哭起来,“吾始皇万岁,儿皇不得不禀呈几句血言!”

    秦始皇道:“吾儿请讲!”

    “市侩刘邦,泗水亭长,无赖至极,姦人不过其右,与我大秦朝有不共戴天之仇,虽万年也无法洗清,我父皇为何要请他来做客也?”

    秦始皇冷冷地答:“看别人不顺眼是你的修养不够!大敌当前,妖风渐甚,我秦朝不得心记前世国仇朝恨,要一心对外矣!”

    秦二世猛磕头,颈项上的长命锁像跳舞般地左右上下摆动,梨花带雨地道:“儿皇与刘家岂止国仇,还有私恨未报,孽债没了…”

    秦始皇打断秦二世的哭诉,指着他的鼻子怒道:“所谓往事如烟。大丈夫不能好梦看枕头,坏梦却怪床!你这个无能废柴,打小就是十斤体重,九斤反骨;一斤脑袋,半斤泪,还始终不愿总结自己的撞墙经历!若阳间有你这样的混账思想,那灭妖无望了!”

    二世又猛嗑头,“吾始皇在上,不只孩儿说刘邦的不是,以前和他在一起干过的阴灵都说跟刘小儿在一起,一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秦始皇猛地一拍桌子,群臣吓得连忙将秦二世抱到殿外。

    秦二世的泣哭还在殿外继续,秦始皇心里怎么都想不通,以前听说一个家族不能兴旺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家族里找不出一个格局大,眼光独到的前人引路。而它赢政家族代代都不缺前人引路的呀,怎么生出这么个短视鬼!

    “看来如来大师说得有理。”秦始皇此刻想到有一次与如来大师饮茶品族,如来大师断言,任何家庭的孩子都要从出生开始培养,若一个孩子超过十岁再予以人性、人格培养,那只能事倍功半,甚而适得其反。“孩子一旦超过十岁,每增加一岁,父母培养精力增加一倍,如此向上类推;但若孩子超过十四岁再行培育之事,那只能功得其反了。”以前秦始皇不太相信如来大师的断言,现在它终于服了…

    在育儿养女的事业上,皇家和平民皆一样,不服结果不行!

    “不过刘邦小儿确实招人恨呢…”李斯还是忍不住地嘀咕。

    “不遭人恨的男人是不成熟的标志。诸位不要再议论此事了!”始皇帝的掷地有声吓得众阴灵不敢再说。

    秦始皇喝了一口望生茶,转问呆立着的李斯:“现在被请者人数是多少?”

    李斯答:“差两位就够五百者整矣!”

    秦始皇大声道:“好!此数字吉利,按此单做成函笺,发帖请之!再请两位书生,凑足五百整,五五魁首嘛。”

    赵高道:“书生议政皆自嗨。请之无用,且占堂殿。”

    秦始皇瞪了赵高一眼,你小子在阳间是何等的聪明,来到阴间脑子进水啦?难道不知道朕的用意?

    看到秦始皇这个眼神,越高立马装成缩头乌龟。

    李斯小声问:“小事人定胜天,大事天必胜人。这么大的朝事,是否要请三皇五帝来商讨?”

    秦始皇竟冷笑一声,“某方妖气虽然逼人,但还没有到要请三皇五帝之时,这股妖风目前还没有这个资格。”

    赵高知道秦始皇近几十年迷上了阳间的书法,它的颜筋柳骨欧阳皮举世无双,阴间罕见,不妨让始皇帝亲手写就请柬,这样既满足了始皇帝的虚荣心,又给足了被请之灵的面子。

    始皇帝一听赵高的建议,乐起来了。说实在的,后来的那历朝历代皇帝,没有不擅长书法的,特别是从李世民开始皇帝更是精书擅法之龙了。以前在阳间时,始皇帝一生忙于公务,没有时间练习写字这玩艺,来阴间后,始皇帝才发现自已写的字确实不堪出手,于是,一有闲暇时间,始皇帝便练习书法。

    “马上笔墨伺候上!”越高尖着嗓子喊。

    “现在各路礼鬼乐兵分头行动,不得有误!”随着李斯的一声令下,大秦朝地府里的礼鬼乐兵们带着大秦朝始皇帝亲书的请帖,纷纷寻找所请者去了。

    没到一个时辰,各位被请之灵陆续来到大秦朝阴间地府宴会厅。

    “始皇帝!我总算见到你的真颜了!”第一位来的客人竟是大汉朝高祖刘邦。

    秦始皇笑道:“原来汉高祖并不是人间传说的那种爽约之人,也是视信诺为千金的主呀。”

    刘邦却一本正经地答:“始皇帝呀,我在阳间时,曾见过你的马车在我前面一风而过,然没有见到过你的真面龙颜矣!”

    秦始皇心里在想:你这个从官非官、归田不田的泗水亭长,在大秦朝的官位上根本都排不上号,如何能亲眼见得了朕?若朕不是短寿,你这个阳间无赖除掉睡觉,哪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不过始皇帝还是风度有加,笑了笑,“今天我们不是见面啦?要么你好生观观朕长相如何?”

    刘邦这一瞧,直接颠覆了它的三观,好一个威武的秦始皇,身高能赶得上吾大汉的丈把了!还有这个大眼睛,高鼻梁,佩剑七尺有余,身姿活象猛虎巡地盘般。不怪乎有人说十儿九象母,母美儿英俊。始皇帝母亲太子夫人,那可是赵国一等一的大美人,曾让多少男人好汉不能挪动半步…

    “始皇帝呀,你若存活,哪有我刘季什么事矣!”

    秦始皇笑道:同为皇帝,不比你我能耐,今晚以高兴为主。

    正当刘邦与秦始皇说话之间,西楚霸王项羽大步进门来,低头见到一身陈衣的刘邦,后面跟着15位刘姓小皇帝,羞愧无比,急转过头溜进宴会厅。刘邦见到项羽,却笑着对秦始皇道:“此贵族神力骇世,阳间无二,阴间无双,我刘邦的灵魂七窍早就死在它的霸王槌下了!”

    “哈哈!此言差矣!你不是死于西楚霸王项羽手里,而是死于我的智谋之中。”刘邦回头一看,原来是东汉刘秀满面春风轻步含笑而来。

    刘邦先是一愣,知道此阴灵就是他起军时一剑两斩的白蛇,后来投胎阳间,将大汉一分为几,东汉就此入世,算是报了“一剑两斩之仇”…但刘邦此刻心境如水,哈哈大笑,指着刘秀道:“全身流淌着朕的精血,谈何死不死、计不计也!”

    秦始皇也笑道:“来者都是客,不谈阳间过往之事。”

    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等13皇灵跟在刘秀后面,威风八面地进入宴会厅。刘邦冷冷一笑,心想这帮阴间龙套生也配姓刘,当初在阳间干啥啥不行,作乱第一名。也只有这个刘秀还继承了我的铱钵,只是此人身上无故事,而人类历来相信讲故事,因此刘秀苦了史学家,后人记不住…

    这时,突然听到一儿皇帝在唱:“庄炟肇隆,祜懿保炳,缵志宏,刘辩协,不抵前位刘家彻。”

    刘邦笑了笑,心想这儿皇帝也太天真了,什么庄的炟的,看着是亲骨肉的样子,殊不知,大哥是坑,小哥是缝,要想不陷坑不掉缝,只能靠自已去蹦…刘邦刚要坐下,突然走过来一阴灵,“扑通”跪在他面前,大哭不止。刘邦惊问:“你是何帝何君?为何伤心如此?”那跪地之阴灵答:“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也!是刘氏家族小不点不孝之演员,竟将汉室丢给司马氏…”

    刘邦一把拉起刘备,少有的一脸严肃,“阳间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小晋如何能与大汉比?它在阳间史书里只是一笔带过,仅此而已!”继而又转笑道:“你是刘家英雄,真传了我的黑厚全学,伸缩长短有余,阿意曲从有度,喜怒哀乐适时。纵观你的一生,看似跌跌撞撞,实在一龙飞天。起来,起来!”刘备起身,又行了个礼,嘴里出言:想当初,群雄骈起,我又想霸占一方,不装聋不装瞎,当家如何能发…

    刘邦像想起了什么,问:“嗯,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你眼睛受不住,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所以,你曾在阳间秉持着上天夸人,蹲地评已,是干大事的应有态度。你是刘家好苗子。我记得你同时代还有一位叫什么曹操曹孟德之人,今天来了否?”

    一位秦朝礼鬼答:“始皇帝请帖上并无此灵姓名,故没有请之。”

    刘邦叹道:“此者为一代枭雄,尤其一生娶了十五位寡妇,视皇位为火炕,可见其眼光有独到之处矣!”

    又是一批被请者来到。刘邦不认识,站在他旁边者道:“此是大晋帝国9帝,萧齐帝国7帝。”

    刘邦又笑了笑,摇摇头,没有说话。

    又是一群被邀者在礼鬼的引领下进了宴会厅,刘邦也不认识,“此为何方神圣?”

    礼鬼答曰:“此为隋国公杨坚率领的大隋王朝5帝矣!”

    刘邦听后跳起来,急步走过去,“隋国公可知我否?”

    杨坚瞧了瞧刘邦,猛然道:“认识,认识。大汉刘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刘邦却道:“为人为灵道理一样,横走杀直走安。低调,低调,再低调。在阳间我谦虚,在阴间我仍是礼让,此性格不能随意改之。”

    众阴灵知道刘邦说这话的意思。大汉王朝是由无权无势的草根刘邦开创首朝的,一般要敬称为太祖,只有那些本就有一定身份地位,成为开国首任皇帝时,则被阳间称之为高祖。刘邦在阳间时不落这个俗套,直接被书生司马迁称之为汉高祖,后人遵从着司马迁的称呼,一直将刘邦称之为汉高祖。阴灵刘邦也没有和书生们计较此事,还一如既往地自嘲和自黑,毫无忌讳可言。有一位圣灵曾评价过刘邦:自黑和自嘲是成功者的炫耀,失败者的反省,所以,失败者往往不愿自嘲,更不愿主动自黑,只有成功者不顾及此忌,刘邦算是成功者了…

    “不过,我刘氏还是要感谢国公你将大汉的田土塘河,又给统一了。”

    杨坚摆摆手,“说来惭愧。要说统一江河田地之功,我们还得要感谢他了。”

    刘邦随杨坚的指向看过,又见到一群来者,足有三十位之多,其中还有一位女性。

    刘邦也不认识,于是问:“此为何朝神灵?”

    杨坚道:“为首者乃是大唐鼻祖李渊是也。那妆容精致、明眸善睐女灵系为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矣!”

    刘邦道:“我晓得了,那大圣皇帝外纯内浪,三千男宠集一身,他们合伙创造的太平盛世流传阳间几百年,让世人对他们的财富津津乐道不已。唉,大圣皇帝也算是精致女人中的极品,无字碑后傲气生,但她喜欢与命抗争,殊不知女人尽头是幅画,挂在墙上可以,放在床上不行…”

    杨坚暗想这位开朝皇帝到哪里都不失嘻皮笑脸式的无赖,自古女孩儿都一样,哪个心中无月亮?只是时和势将她们煅造成毒妇、泼婆、黄蜂针,但考虑到刘邦的皇面,杨坚又指着进门的另一批神灵,“要说创造财富之能,算数双宋之朝了。”

    刘邦不知道双宋是什么意思,惊问:“谁是双宋?”

    杨坚笑道:“你这位大汉鼻祖,在阳间是个无赖,到阴间还是不学无术。双宋就是北宋和南宋,始祖为赵匡胤是也!”

    刘邦突然笑起来,“我岂不认识小人赵匡胤了!”

    杨坚惊问:“为何小看宋朝鼻祖矣?”

    刘邦反问:“谁不知道阳间有杯酒失兵权之阴招?”

    杨坚冷笑一声,“你那个诛杀异姓王也不是什么阳招呢。”说得刘邦只得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刘邦刚一落座,有一群阴灵低着头急匆而过,连一丝阴风都没有留下,刘邦好奇,忙问礼鬼此为哪路神圣。

    原来这帮人是梁、唐、晋、汉、周、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刘邦冷冷一笑,心想阳间人有自知之名,在阴间也不例外!这个五代十国时期,那几个儿皇最不值钱,低头进来也不是不可以。

    “凤阳人氏驾到!”一位礼鬼大声吼道。

    众被邀者转头一看,只见长相特异者昂首挺胸而进,原来是大明朝太祖朱元璋。

    众阴灵没有不了解朱元璋的,据说此皇灵生前不怕死,只怕生病,标准的农民处世观。现在进地府了,人性还是没有改变,因此,大家出身的皇灵没有谁瞧得上它的。

    听到朱元璋被特殊礼遇,不知道是哪一朝代的皇帝在窃窃私语,“秦始皇做事不公平,同为皇帝,为何朱元璋就能被这样高规格礼遇?”

    另一位小皇帝答道:“今天这晚宴非同寻常,你看,元朝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身边没有其他元朝皇帝同坐…”

    这位小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又见进来一群身穿大清朝服的被邀神灵。

    “大秦朝皇帝只邀元朝太祖一帝,却邀了大清朝皇帝重臣一群,比哪个朝代都多,这又是为何呢?”小皇帝问。

    另一位小皇帝答:“大秦朝始祖与元朝始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分歧,秦朝始皇帝采用了这种聪明的做法。而今天的宴会说不定还和大清朝有关系,毕竟它们是阳间当朝之流,身怀实权之辈,所以,秦始皇多请一些大清朝皇灵是对的。”

    “列位皇帝、君王、重臣!”秦始皇嘶裂着公鸭嗓子道:“今天这个晚宴在阳间见不到,在阴间也是头一遭。也许有皇帝会问,我大秦朝为什么要请列宗列灵来此呀?吾嬴政说话从不绕弯子,几天前,我刚从阳间周游回来,看到华夏之地四边四角妖气渐起,尤以东边为甚。”

    大清朝多尔衮正声道:“我大清之地如此广袤,四周四角撒一丝妖气实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任何觊觎我大清之地的想法都是梦游之举,类鸡蛋撞石头!”

    大明朝刘伯温突然站起身来,以‘问世间万物何去何从’的凝视看了一眼多尔衮,“不可这样说,不可这样说。秦始皇帝说的四周四角妖气,我已观之很久了。特别是某方妖气十足,且日日在升,对大清朝京都非常不利,实在可怕得很!”

    刘伯温的一席话让在场的被邀之灵议论不止。

    “蜡烛最怕两头燃。若四周四角妖气竞起,那阳间将如何应付?”阴灵赵构瑟瑟发抖地问。

    “我虽静心化戾,然我大华夏自古就有千金之木,东梁之才,某方尽是弹丸之地,荒凉遍野,没啥怕头。活像猫偷腥,啃一口可以,想叼走半扇猪,它的实力还是不够用的!”不知是哪位神灵说。

    “这位皇灵说得对!赫赫扬扬耍毫横,算是孩童人来疯,大人站起眼一瞪,它必浓怂!”大清朝多尔衮边说边打开随身携带的地图,指着地图,“众所周知,我大清朝某方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深不见底,只要我大清朝在南北长海线沿岸加上几门火炮,足以让海妖水鬼不敢上岸而逃之夭夭。”说到这里,多尔衮略停了一下,很自信地环顾宴厅四周,“那么要想从某方进入我大清朝京都,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由通辽经赤峰过居庸关入关,第二条是由朝阳经承德过古北口入关进京,第三条则由锦州葫芦岛过山海关入关进京。而这三条道均由我大清八旗布重兵防守,就是一只鸟也难以飞入京城拉屎矣!”

    这时,从大明朝宴会桌传来了声音:“非也!非也!吾观大清朝某方海岸线宛如木栅围羊,狼一跳,圈内羊瞬间成为狼食也!何况今日之八旗却流行着一种悖论,民众挤破头要当兵,但兵士却不愿打仗…我在阳间走了好几遭,均不见八旗兵‘一步三杀、九步称雄’的威风了!反而听到百性说现在的八旗兵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呀。”说话者原来是下西洋者郑和灵。

    一位清朝儿皇帝大声道:“古言道,立地为灵三不能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朝之军。郑和来自明朝,明朝人抹黑八旗,当然不会说大清吉利言的。”

    刘伯温站起身,“也非也,也非也。莫让善意被曲解,莫让恶德被美化。明与清之过结,那是以前的阳间事了,现在在阳间还流传着一句儿谣,各位神灵听过没有?”

    众神灵不知,都看着这位曾在阳间一眼万年之人。

    “阳间儿谣:秦到清,皇帝清。意思是说,大清朝要是寿终正寝的话,自此天下再无皇帝入世…”

    一位儿皇帝大惊,突地站起身,指着刘伯温,“那不是天下停滞啦?”

    “正因为如此,我们明朝神灵不会说出对大清朝不利的话语来,毕竟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下一代活得比自己差呀…”刘伯温的意思明显,他不是在替郑和说话,而是郑和在东南海漂了几十年,它的判断不得不听之,重视之,在阳间是这样,在阴间还是这样!

    “因为没有信仰,故妖灵无处安放。但我有一计可实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