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戏说李家屯这拨人 » 第七章 丁氏兄弟离乡去

第七章 丁氏兄弟离乡去

    “保护礼大人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主人在灭鼠患,猫岂能只顾看热闹!那我也要随你们去保护礼大人。”丁水侠对黄久兰坚定地说。

    李疯听到丁水侠要和他们一道去保护礼大人,想到丁水侠对兰爷的仇视,于是答:“不用你去了,我们几个人去就能完成任务。”

    “我一定要去保护礼大人。”丁水侠喊道。

    此刻黄久兰对丁水侠的疑惑仍未消除。全世界人都知道风驰舰将士是全军覆灭的,为何单落下一个小副管带丁水侠没死?

    “丁将军,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次我们组成护主敢死队,是打算不想活着回来的,我看你还是留在家乡,一来风驰舰要留一位后人,二来也能为丁大人护坟祭拜。丁大人可是英雄,英雄不能没有伴。”

    丁水侠听到这里,知道黄久兰对自已的身份起了疑心。

    “兰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当天风驰舰被炮弹击中下沉之时,我正好站在舰板上指挥,被热浪卷进大海,因为我生于巢湖水边,从小学过水下竞走5000米之法,当我露头浮出海面时,一条水木船救我上岸。上岸后,我不敢回大营,只身跑回来了。”

    黄忠听后大叫道:“原来你才是贪生怕死之流,带上你有何用呢!”说完就一拳打过来。

    小兰子急忙上前将黄忠的那一拳挡住,“丁将军是英雄,不可无礼数如此!”

    黄忠怒道:“不舍生抗敌,却独自逃回,此何能配称得上英雄二字!”

    小兰子叹了口气,“败势已定,死又何益。丁将军能活下来,为风驰舰将士留下一口活气,也算是老天的命运安排。”

    丁水侠听着小兰子的叹说,想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以及舰船上横飞的战友尸体,竟呜呜地哭恸起来。

    “大男人何苦哭?岂不是羞耻之举!”黄忠骂道。

    黄久兰拍了拍丁水侠的肩膀,“你有水下竞走5000米之法,也算是老天爷在帮助礼大人。但人靠自己的力量,宛如青蛙跳水井,一辈子出不了井口,你确实需要加入我们的护主队伍!”

    丁水侠擦了一下双眼,有些不解地看着黄久兰。

    黄久兰继续道:“礼大人这次必经汪洋大海到沙漠岛,看来水路护送大人还是要靠丁将军了。”

    丁水侠听后幡然省悟,忽又想起一件事来,“我家四弟还会在竞走8000米之法,可在巢湖水下呆一上午不需露头换气。”

    黄久兰听后大惊道:“我还在网罗水下人才,苦思无法,你为何不引荐我见见你家四弟?”

    丁水侠答道:“四弟在巢湖以捕鱼为生,现不在金牛也。”

    这时李疯急了,抢说道:“那我现在就去巢湖把你四弟带过来。”

    小兰子毕竟是跟随礼大人出生入死之人,深知人才难得,忙道:“我记得巢湖离此处不远,为何不请四弟去!”

    丁水侠听到黄久兰说要请他四弟,感到慌神了。在风驰舰为伍时,丁水侠虽然没有见过黄久兰,但他早就听说过,小兰子曾几次救过礼大人的命,是礼大人身边的“大红人”,有“在皖军里,没有黄久兰摆不平的事”之传闻。

    “黄将军,怎能赖你亲自去呢,我这就回老家,将四弟接过来,随黄将军一起去护送礼大人,虽万死不辞。”

    黄久兰郑重地说:“你虽不算是读书之人,但是朝廷将才,岂不闻三请孔明之事?”

    丁水侠听到黄久兰说这样的话,忙推答道:“黄将军这比喻有点过奖了,我丁家受用不起呀。”

    “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巢湖吧。”小兰子说完,奋劲跨上枣红马,回头对丁水侠说:“丁将军是海上奇才,但陆上还需借我一马脚力快也!”

    丁水侠也未推托,飞一般地跳到枣红马后背之上,黄忠见状,也策马跟后下山;李疯早就跑在黄忠前面了。

    此刻太阳已露出半边红脸,虽天寒地霜,然环顾四周仍不失生色。

    正当小兰子一行人骑马来到乡间土弯路时,刚才那位远来和尚站在土路中间,双手合一,如雕塑一般。

    “几位腾腾杀气随身,此为惹祸之源,不可远行。阿弥陀佛!”

    小兰子大惊,忙跳下马,问道:“高僧为何拦我们的去路?且说出如此不吉之言?”

    “保护礼大人是我们的天命,但不可如此杀气腾腾,这样会事与愿违的。”远来和尚小声念道。

    李疯不耐烦了,跑到远来和尚跟前,大声说:“难道你阻障我们保护礼大人不成?”

    “阿弥陀佛!礼大人是庐州飞出的人凤,再造玄黄之人,上下几百年无人能匹。谋略之深,无人能及;熟虑之远,无人能及;驾驭全局,无人能及。这次礼大人不是出征作战,但胜似出征作战。以地为标,以国为目。要护礼大人心无旁鹜地运作,需各方各人献力更要献智献策方可。”

    小兰子听后大惊,忙问道:“敢问高僧来历?”

    远来和尚抿嘴一笑,“将军可知苏州城之破也?”

    小兰子听后几乎惊倒,“难道高僧是…”

    远来和尚忙用左手止住黄久兰往下说,“天下之事,无需一语道破,只要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可了。”

    小兰子突然向远来和尚行了一个军礼,“高僧可随我同行!”

    这时黄忠急了,“可是我们只有两匹马,难道僧人…”

    小兰子忙用手止住黄忠。

    “军有军道,行有行道,僧有僧道。女将军正处蓓蕾初开的年纪,也是荒唐的年龄,无需担心僧人的脚力,只顾自行即可。”

    黄忠听到远来和尚叫她女将军,吓得低下头,害羞不禁。

    庐州距离巢湖,只五十里路程,黄久兰一行人没有半个时辰就快马加鞭地赶到巢集村。

    “过这条村路就到巢湖岸边了。”丁水侠在马背上说道。

    丁水侠话音还没有落定,大枣红马已转过巢集路。小兰子举目从西方向对面某方望去,在初阳的照射下,巢湖竟然似大海无边无垠般存在,让自已感到渺小。

    “好大的一片湖呀!”黄久兰在马上叹道。

    从湖边传来了早起渔民的歌声:“天倾白雪,地作被,巢湖粼粼,银鱼飞。湖蟹挑衅白虾乱,焦湖三鲜盖无边。”

    小兰子听到渔歌有点纳罕,他也算是生活在巢湖四周长大之辈,然听不懂渔民唱的焦湖三鲜是什么,于是问道:“焦湖三鲜指的是什么?”

    丁水侠答:“焦湖就是巢湖的俗称,三鲜指的是银鱼、白虾和湖蟹。”

    这时从下水边急跑过来一个人。

    “老四!”丁水侠喊道。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有贵客来临,竟然是…”跑过来的那个人原来是丁水侠四弟,人称丁四。

    “梦中的贵客原来是兄弟一行人呀!”丁四说着话时已跑到枣红马前面。

    丁水侠轻盈地跳下马,“四弟,这是沙漠队来的将军。”丁水侠是从行伍部队混过来的人,他知道这时叫黄久兰真名真姓容易节外生枝,故这样一介绍。

    丁四听说是沙漠队来的人,吃惊不小,忙施礼道:“我昨天晚上梦中之贵客原来还是将军,贱民有礼了。”小兰子在马上忙还礼。

    丁水侠走到丁四左边,小声说:“有重大事与你协商,你先要有心里准备。”

    丁四听后却若无其事地答:“莫非要出远门不成?”

    丁水侠大惊,小声问道:“四弟你如何知道?”

    丁四答:“丁泗水将军下葬那一天,突然来了一位和尚,盯着我说:施主近期有大事发生。我觉得奇怪,于是问他有何大事,他叫我到冶夫山抽一签便知。于是我第二天清晨就去了冶夫山抽了一签。签上说:根生二十载,便是外乡人,老大回乡去,已是湖边魂。”丁水侠听到四弟抽到这么一支签,心里咯噔一下。

    “我丁老四今年正好二十岁,看来要出远门是命数所定的了。”

    黄久兰已下马走到他们俩跟前,当然听到刚才那支签,于是深沉地说:“今国难当头,危机重重,好男儿当抛家舍业,以微薄之力救国民于水火。”

    “可是我草水中一盲夫,打小就只能打鱼晒网,钻水驳船,其他能耐真的是不值道了。”

    黄久兰听后说:“礼大人这次要远渡重洋,丁家正是为礼大人出力之时,何说其他能耐不值道也?”

    丁水侠听到黄久兰这样直言不讳,深知此次护主之行非同凡响,心里当然很是激动,同时又有一丝隐隐的失落之感,这种感觉比他当初入伍时的感觉要微妙很多,但又说不上来…

    这时,从湖岸那边传来远来和尚的声音:“男儿扬手指疆途,风发冲塌围墙楼。自古英雄谁领史,唯有江山白骨头。定将远捷随驼足,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蓝天海边月,几人从此再回头。”

    丁四激动地说:“这不是礼大人的诗句吗?我以前也背诵过。听我家先生讲,礼大人这首诗是因他把砚台当尿壶,然后被先生惩罚出来的…”

    黄久兰答:“四弟既知是礼大人的诗句,为何不随我们去矣?”

    丁四像是心知肚明般,不加思索地答:“走了!”

    “两孩儿且慢。”正当黄久兰等一行人转身走到湖岸边路时,从湖边路传来一老妇人声音。

    “家母?”丁水侠惊得下巴都要变形了。

    原来丁水侠四兄弟的母亲住在居巢下乡,她老人家不愿意和儿子们在一起住。

    “妈妈!你怎么来了啦?”丁四也惊道,“前天下乡姑姑还来过这里,说母亲在下乡生活得很好,还叫我没事不要过去打扰您老人家…”

    “我不亲自过来,你们能回去告别于你娘吗?你们现在叫没事吗?”丁老母拄着拐棍,眼不眨地盯着两个儿子。

    丁水侠和丁四吓得连忙跪在母亲面前,脸色铁青,一个劲地磕头。

    “你们小时侯犯的错多得不计其数,从没有这样慌张过,这次为什么如此狼狈?”丁母厉声问道。

    古语道,父母在不远游。丁水侠刚从死人线上跑回来,这次又不辞而别;丁四长到二十岁,从没有离开过巢湖,这次要漂洋过海,生死未卜,竟不辞老母而别,于情于理难以圆说。

    “一娘能养十儿女,十儿难养娘一人。儿大不由娘,娘任儿成长。我当懂得一隅不安,举世皆危的道理,你们俩既有悔意,我就不难为你们了。你们俩带上这双鞋,记得当踏上远征某方小邦之路途时,你们就时刻记着这双鞋!另外,侠儿刚从队伍中回来,现又要加入另样的队伍,出门在外,要记住丁家老祖宗的十六字古训:潜龙勿用、入乡随俗!我不惧你、我不欺你!”丁家老母说完,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向巢湖岸边森林小路走过去。

    黄久兰本能地想向丁家老母道歉,哪知他还没来得及走向前说话,丁家老母在乡人的扶持下,已走进巢湖边路森林里,不见身影,留下一片巢湖冬杨树在随风飘动。

    黄久兰呆呆地望着杨树林,心想人老先老腿,丁老夫人三寸金莲走得如此之快,说明老夫人身体健康着呢…

    这时,从巢湖水边传来了歌声:

    风吹杨柳条条线风洒桃花朵朵艳百鸟出林巢在候寒春明媚送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