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初唐:李二喊我做高官 » 第五十八章 考中轶事

第五十八章 考中轶事

    随着鼓声的响起,考场内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峰。监考官员们开始穿梭于各个考棚之间,逐一发放试卷。

    考生们纷纷挺直腰背,目光聚焦,等待着决定他们命运的第一科试题的揭晓。

    秋闱分三天进行,第一天考经义。经义,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阐释及应用能力,是检验学问功底与思维深度的试金石。

    考试时间充裕,整整一天,但如何合理分配这宝贵的时间,对于每位考生而言,都是一项挑战。

    试卷缓缓展开,呈现在李麟戟眼前的,是一段选自《诗经·大雅·文王》的经典诗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李麟戟望着试卷上那行苍劲有力的古文,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诗经》中的这句话,他并不陌生,却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厚重,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使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短短八字,却包含了对传统与创新的深刻思考,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其字面含义,更要挖掘其背后的哲学与时代价值。

    他轻轻闭上眼睛,让思绪沉浸于这八个字之中。

    周朝虽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不断地革新,这种“维新”不仅是对外在形式的更新,更是内在精神与制度的自我超越。

    李麟戟深吸一口气,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这八个字的感悟,更有对时代变迁下个人与国家命运交织的深刻理解。

    思考完毕,李麟戟开始作答,笔走龙蛇游刃有余地在纸上,依旧沿用他拿手的赵体楷书,字字力透着古韵。

    “夫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非徒言朝代更迭之必然,实则寓意深远。吾观今日之世,亦当以此为镜,悟变革之真谛。周朝之新,不在皮毛之变,而在骨髓之新,乃精神之觉醒,制度之革新。昔日文王以德治国,武王伐纣而建周,非仅武力之胜,实为仁政之胜,民心所向。

    于个人修身而言,‘维新’在于日日新,又日新,不拘于旧我,敢于自我审视,勇于改正过错,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方能与时偕行。吾辈读书人,当以古圣先贤为榜样,修己安人,以学识滋养德行,以实践验证真理。

    于国家治理,则需洞察时势,顺应潮流,不固步自封。昔日周公制礼作乐,奠定礼乐文明,非复古也,乃创新于旧礼之中,以适应当世之需。今我大唐,当继承前朝之辉煌,更需勇于变革,开疆拓土之余,亦需关注民生,兴科举以选贤任能,纳谏如流以广开言路,使国家之基业,如江河不息,历久而弥新。

    .....

    整篇文章,李麟戟从个人修养、治国理念、文化传承与创新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行文间既有对古代智慧的深刻反思,又不乏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

    他巧妙地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一主题融入个人修为与国家发展的双重维度,展现了卓越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论及个人修养时,他强调了自我革新与不断进步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如周朝之“新”,勇于突破自我限制,每日精进,追求道德与知识上的更高境界。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实现自我超越,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儒家进取精神。

    至于治国理念,李麟戟借古喻今,指出国家治理不应局限于守成,而应主动求变,正如周公之创制礼乐,旨在适应时代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他提出,大唐盛世之下,更应注重改革与创新,兼顾军事扩张与民众福祉,通过科举选拔人才,鼓励进谏以广纳良策,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李麟戟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延续在于其生命力与时代性的结合。他倡导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古老的文化精髓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正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所蕴含的深意。

    文章末尾,李麟戟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收束全篇,呼吁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抱持开放与进取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敢于面对挑战,共同书写历史新篇章。

    李麟戟的笔落,心中一片澄明,仿佛他已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对未来的憧憬,尽数倾注于这洋洋洒洒的文字之中。他抬眼望向考棚外,阳光正好,秋风轻拂。

    随着笔墨渐干,李麟戟放下笔,一股难以抑制的饥饿感随之而来。

    邻考棚的考生,看到李麟戟才答题一会儿就开始吃了,内心的鄙视更盛了。

    一个考生冲着李麟戟撇了撇嘴,摇了摇头,虽然没有言语,但从他紧皱的眉头和微微摇头的动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李麟戟的鄙视。

    大概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在答题,这人却开始吃了,既然要吃,何必来考场受罪呢,在家里吃不是更好吗?”

    对于周边的闭鄙视的眼神,李麟戟自然是毫不在意。

    该说不说,李雪雁给自己准备的干粮挺好的,李麟戟心中暗自思量。

    李麟戟优雅地取食,细嚼慢咽,仿佛这简单的动作也是一种仪式。

    等吃饱之后,李麟戟举手示意,又向来回巡视的小吏讨了一杯水喝。

    邻考棚的考生们,见李麟戟如此镇定自若,内心的鄙视更浓了。

    李麟戟在饱腹之后,又细致地审视了一遍自己的试卷,确保字句无误,行文通顺,逻辑清晰。

    然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加之饱腹,困意悄然袭来,难以抗拒。

    他轻轻从篮中取出一件预先备好的小毯子,动作轻巧地铺展在角落,仿佛无人之境,然后缓缓侧身,闭目养神,于这考棚中竟自得片刻宁静,显得格外超然。

    邻近考棚的考生,目睹此景,惊讶之余,鄙视之情更甚。

    有的窃语轻嗤笑,指指点点,以为李麟戟自大不敬,放纵,科举场为儿戏。

    有的则摇头,认为此等行为不妥,显轻浮躁,与士人形象不符。

    小吏们闻声而来,眉头微蹙,眼神中虽有责备,却碍于规定无言,毕竟未明禁,只好默默巡视过,心下留意,以免事态生变。

    日影西斜,秋闱第一日的考试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