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自曝穿越者,刘备人麻了! » 第三十九章 流民众

第三十九章 流民众

    夏侯渊已经决心围而不攻,只派小股部队骚扰,平日里驻守大营,没有半点想强攻的意思。

    时不时的再搞点新鲜花招。

    什么挖地道进来?

    什么疲敌之计?大半夜的敲锣打鼓。

    各种花招都被秦风一一应对过去。

    双方就陷入了奇怪的默契。

    夏侯渊坐等城内断水。

    秦风则是等着自己之前的后手。

    倒是赵云有些坐不住了,眼看着城内的水源,一天一天的减少,生怕到时候完全断水,人困马乏之下无力再战。

    慌忙找上秦风:“先生,不如以云为先锋,集中兵力自一方城门而出,趁其不备冲出去,呼啸山林间,正和了先生之前所言,敌进我退,敌众我散!”

    秦风抬眼看了一下颇有些焦躁的赵云。

    安抚的说:

    “子龙将军莫要心急,你觉得夏侯渊能够撑多长时间!”

    赵云盘算了一下,并没有给确切的数字,而是说:

    “只要有粮草,他们便能够地老天荒地待下去。”

    顿了顿,似乎有些懊悔的说道:

    “早知今日如此,王家庄之时火烧草料,绝不给他们留下粮食!”

    旁边的陈明也是有些追悔莫及:

    “是啊,先生那些粮草若是节省着吃两千人马,够吃三月!”

    两人这边追悔莫及,秦风则是笑了笑:

    “我就怕他们不吃!”

    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就立马调转话题:

    “城内民众百姓状况如何?”

    赵云虽然对秦风之前所说的有些疑惑,但听到秦风所问之后,仍旧是回应:

    “百姓状况尚可,不少百姓都储水,存粮消耗较多,府库之粮若是只供应军队绰绰有余,若是拿来资助百姓,百姓众,恐怕不出几日便可告罄!”

    赵云有些为难的说:

    “先生,城外稻谷此时已难收,周边皆被夏侯要么烧,要么抢,不少百姓已然将要断炊。”

    夏侯渊的速度极快,再加上两者之间换城不过一日之时。

    百姓也处于茫然之中,还没来得及抢收粮食城便被围了,夏侯渊直接下手,将周围那些半熟的也全都收割,至少不能作为秦风的军粮。

    这一下城中的百姓就遭了殃,出去倒是能出去,粮食可全没了。

    “打开府库,先放粮食吧!”秦风没什么犹豫,直接说。

    军中司马一直沉默着没说话,听到秦风这样说,苦笑着站出来:

    “主簿大人,入城之时,我探查过,粮库之粮皆是些陈米,新粮尚未到,存粮不多,正如赵将军所言,全力供给军队绰绰有余,足可年,若是开仓放粮,供百姓,怕是支撑不了多少时日!”

    虽说上蔡不算什么大城,但是流民不少,况且昔日曹孟德大手一挥,北方民迁徙南方,上蔡商业不发达,民众却不少,大多是底层百姓。

    听着随军司马所说,秦风沉吟了一声,还是决定开仓放粮:

    “既然立主公仁德之义,扬主公忠厚之风,开仓放粮是必要的,况若城内不定,定多生祸乱,全力供给,开仓放粮,库中若有棉衣也,一并发下,不可轻侮百姓!”

    秦风心里清楚豫州汝南郡,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死死的把控在曹操手,江东小霸王都打不下来,更不用说江东孙十万。

    如果操作的好的话,荆州时期关二爷倒是有可能顺流而下,直取汝南。

    不管怎么说,为自家主公博个好名声开仓放粮倒也不亏。

    况且秦风可没想着一直困守在上蔡,到时候带不走的粮,岂不是又白白便宜了夏侯渊,与其如此,不如惠及百姓。

    秦风深吸一口气。

    眼神中有闪烁过之前那老伯的身影。

    东汉民众过得已经够苦了,能帮一点是一点一口粮食而已。

    “诺!”见秦风态度坚定,随军司马没在说什么,点了点头便下了城墙。

    “先生高义!若是俺早点遇见先生,俺家小弟也不至于死了。”此时城墙上沉默的气氛被靠墙的一个青壮打破。

    寻声望去,只见一壮汉此刻眼眶通红,对着秦风就是深深施礼。

    陈明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向秦风解释:

    “此人乃昨日新募之兵。”

    昨日秦风同意赵云就地募兵,正如从秦风预料的那样大部分上蔡民众对刘备没什么印象和感官,自然是没有募到很多青壮。

    记得当时赵云,还挺懊恼,找了一圈也就募了十余人。

    按照通常来讲,新兵一般是要经过训练之后才上战场的,此刻应在中军预备,没想到这个倒是来城墙之上了。

    “孙大柳,这小子有两把力气,属下便将其带到城墙上来了!”

    陈明解释了一句。

    “孙大柳,你是上蔡人?”

    孙大柳连声回应:

    “小人籍贯青州东莱郡长广县,后来被迁徙至上蔡!”

    秦风点头,曹操官渡一战之后收尽青徐之民,为防止当地流寇占山为王,如同泰山厂臧霸那般,便将两周之民打散迁移至别处。

    想必面前的孙大柳便是如此。

    秦风继续问:

    “上蔡如你这般,他地迁移至此者,有几多?”

    孙大柳细细思索了一番:

    “大人,自小人家起一共有二十余户,多为青徐二州所来!”

    “周围也有兖州等地所来的,小人并未记过,只不过应当与我等数量相近!”

    二十多户,一户三四人,青徐之地所来者近百人,还有其他州郡,合下来也有千余人。

    这是旁边的赵云悄悄的对秦风说:

    “先生,此地新募之兵大多都是与孙大柳相似。”

    这个意思不就是说此次新招募进来的大多数都是清徐州迁徙而来的。

    听闻此言,秦风心中一动,紧接着便又冲着孙大柳问道:

    “夏侯渊在此地之时,民生如何?”

    看着孙大柳想说却有些犹豫的眼神,秦风直接又开口加了一句:

    “畅所欲言就可。”

    “大人,夏侯渊所在之时,上蔡苛捐杂税不少,我等虽然生活困苦,但勉强苟活。”

    顿了顿,孙大柳的脸上露出苦笑:

    “我等流民,能活下便已然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