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父宋太祖赵匡胤 » 022:地理

022:地理

    滋德殿院中。

    几个工匠正按照赵昕给的图纸,修建一些他们不理解的奇怪器械。

    沙袋、单杠、双杠、吊环、秋千,都是最简单方便的运动器械。

    赵昕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询问一些功夫好的禁军,他们从小如何锻炼的,知道他这个年纪以壮骨,锻炼柔韧度为主,这才想到了这些器材。

    单双杠玩得好,可以为以后骑马打好基础。

    游牧民族的骑手可以在马身上下翻飞腾转,便是从小骑马练出来的。

    当然他让工匠修的都是缩小版,小孩可以使用的器械。

    “四皇子,这些器械虽小,但都很结实,就算两三个大汉一起用也弄不断,现在只要搭好就能用了。”

    将作监张子溪颇为骄傲地对一旁期待的赵昕说道。

    “嗯,不错,这些器具都是什么木头,看着似乎就很结实。”

    赵昕看着那些暗灰色的木头,疑惑问道。

    “回皇子,这些是铁木,最是柔韧结实,又经过桐油浸泡,就算常年埋在地下也很难腐烂。”

    “如此甚好。”

    赵昕更加期待了。

    对于他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身体锻炼好,健康茁壮的长大,其他的都不用着急。

    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赵昕在饮食方面也加了新的要求。

    让他的三餐营养搭配更适合孩童发育,元素更加丰富,能满足这个年纪骨骼和智力的增长。

    特别是为了喝上放心的牛羊奶。

    赵昕专门跟李继美吩咐,让他找来最擅长控制火候的厨师,让他把温度控制在六十五度左右,把牛奶、羊奶煮上两刻钟,再送来给他和妹妹食用。

    这是最简单的巴氏高温消毒杀菌法,可以最大程度把牛奶中对人体有危害的细菌杀灭,留下那些有利身体的乳酸菌。

    “官家驾到!”

    随着张德钧尖锐的声音在门口响起,赵匡胤坐着步撵进了滋德殿。

    赵昕和在场所有人都上前行礼。

    此刻又是一个傍晚,赵匡胤处理完朝政,趁着用晚膳的时候,前来看看儿子。

    落日余晖下,滋德殿院中蒙着一层淡红色。

    他从步撵上走下来,看看院中还未搭建完的器械,心中对儿子如何有的这些古怪想法,十分的好奇。

    这几日来,他总是能听到儿子各方面的不寻常的举动。

    在学堂表现出色,已经将蒙学的字都认全了不说,三本书都差不多背完了。

    那三本书的字可不少,一般孩童,哪怕从四岁开始学算起,光是认完字就要到十岁,何况全部背诵了。

    “见过爹爹。”

    赵昕跟妹妹上前行礼。

    “芳哥、五姐,以后用这些器械可要小心,莫要摔着了。”

    赵匡胤担心说道。

    他不忍心拒绝赵昕制作这些简单器械锻炼身体,但看到器械搭建的样子却更不放心了。

    “爹爹放心,没事的,这些器械都是按照小孩身高做的,也不高,摔了也不会有事的。”

    赵昕上前解释道。

    “那也要小心。王婵,命人做一些布垫在下面,以防万一。”

    赵匡胤还是不放心,对旁边的王婵吩咐道。

    “是,官家。”

    王婵立刻应下。

    “芳哥,走,进去说话,爹爹有事情说。”

    赵匡胤不再逗留,喊了声,往里面走去。

    其他人自觉的留在外面,没有跟着进去。

    “看来你每天都在用功读书啊。”

    来到书房,看到书桌上堆满的草纸和书本,赵匡胤甚是欣慰。

    “爹爹,孩儿没事可做,只有读书了。”

    “……芳哥,难道在你眼里读书竟是消遣?””

    赵匡胤微微一愣,这话怎么听着如此别扭。

    “差不多吧,以前孩儿认为读书辛苦,学习起来,积极性不高,学得也慢,如今想开了,当成一种消遣,反而感觉很轻松,学习起来也更容易了。”

    “……这个说法倒是暗合‘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的道理。不过,你怎么这么快就将这三本蒙学背下了?”

    “孩儿并没有全都背下,只是挑了里面重要的背下了,不过《论语》确实背了个七七八八。”

    赵昕实话实说道。

    他前世最厉害的便是记忆力好,每每在学校大出风头,都是将各种复杂的公式、文言文以最快速度记下。

    现在虽然换了个身体,但是记忆力并未减弱。

    而且,在了解辛文悦后,他准确把握了对方出题和布置功课的习惯,所以每每能做到提前复习准备。

    每当辛文悦提问抽查时,便能完美回答,在他眼里,便好似他把三门蒙学全背下了。

    “噢?那为何辛先生每每考你,你都能全部背诵并回答准确。”

    赵匡胤奇怪道。

    “辛先生也教过爹爹,想必爹爹也知道先生的一些习惯。先生每每讲到一些重要篇章段落,总会情绪声音都会更投入,也会适当着重讲解。

    因此孩儿听得也更认真,回去又加以复习,这才在先生提问这些功课时都能答对。”

    “原来如此,你这么小,便懂得做事抓重点了,比之你三叔小时候读书都更聪明了。”

    赵匡胤下意识的将赵昕和赵光义比较了一番。

    “孩儿哪能跟三叔比,三叔从小喜欢读书,到如今读书不知多少,就算朝中一些科举出身的翰林词臣也不能比的。”

    “这倒是,你三叔读书涉猎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医术道术,他都有所研究。”

    “是吗,孩儿对地理也颇有兴趣,以后想研究一二。”

    “芳哥为何有此想法。”

    “孩儿还记得梦中那副地图,想画出来给爹爹,还想把天下每个州郡的山川地理详细画给爹爹。如此我大宋军队征战四方,便能拥有地理优势了。”

    赵昕满脸向往地说道。

    “那芳哥便以后好好研究吧,爹爹等你的天下堪舆图。”

    赵匡胤心中感动,高兴地鼓励道。

    “那孩儿读书闲暇,可否去三馆寻找藏书,或者借阅职方司的各类地图?”

    “这……,去三馆找书当然没问题,可职方司的地图怕是不能让你借阅。”

    赵匡胤有些犹豫起来。

    儿子去昭文馆、集贤院、史馆找地理类的藏书倒是没什么,但是职方司的地图可都是军队使用的,讲究保密,万一从儿子这里泄露出去就不好了。

    “既然如此,那孩儿不拿回来看,不如让职方司的人送到爹爹那里,孩儿去看便是了。”

    “我儿聪明,如此便没事了。”

    赵匡胤高兴点头答应,继续道:“今日辛先生说继续教你蒙学太过简单,想要教你六艺和其他的经典,来问爹爹的意见,爹爹已经答应他了。

    但是六艺只能让你先学射箭和数术,既然你对地理感兴趣,就让他也教你《汉书·地理志》吧,此书是目前早全面的地理书籍了。”

    “爹爹,孩儿听说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也是本很好的地理书,不知道三馆可有收藏吗?”

    “此书不全,已经丢失了一部分,所记也比较庞杂,你不用着急去看。”

    “是,孩儿知道了。”

    “对了,还有一事。明日孟昶一家人进宫谢恩,你也随我与你二哥、三叔、四叔等一起见见他们吧。”

    “啊?孩儿也要参与?”

    “这是家宴。孟昶新降,为安其心,故而准其所请。”

    “好的,爹爹,孩儿知道了。”

    赵昕心中十分高兴,没想到能见到宋初的一件密事。

    “!”

    孟昶之死、花蕊夫人的结局,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他十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