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建安五年 » 第三百五十五章 非常事用非常策

第三百五十五章 非常事用非常策

    自曹操兵败徐州、被掳去江陵后,许都上下都以为他再难翻身,宫廷内外唯王邑马首是瞻,所谓的上表奏荐不过是走过程序,万年不变的橡皮图章汉献帝刘协哪敢说个不字,乖乖便准了奏。

    辛毗这光禄大夫就此便上了任。按道理这只是个散职,却享有调度宫廷卫队羽林军的大权,与位列九卿的朝中大佬相当,倒也惹出了不少的非议。这既可见王邑对辛毗的十分看重,也未必不是慌乱之下的病急乱投医。

    羽林军负责护卫皇城大内,而辛毗献上的计策便得倚仗这支队伍进行,所以确保羽林军内没有曹操的眼线便至关重要。羽林军原本的统领自然是曹操安排的,王邑当政后早已尽数撤换,但对于其他将校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尽数分辨是否为曹操所部。

    难题便交到了刚刚走马上任的辛毗这,他也算是雷厉风行之人,就职当天便开始在羽林军内部清理整顿,采取的方法简单粗暴却极为有效:先是规定三千羽林军暂停休沐,杜绝与外臣来往,辅以双倍饷银安抚情绪,确保皇城内消息保密。接着又召集全军什长以上将校,以不记名的方式举报军中与曹操有旧怨者,从中择众者数十,加上从属兵卒,共选得五百虎贲,其名单皆秘而不宣,暗中安排好轮值班次,等待恰当时机发难。

    王邑、高览这边在暗中谋划,曹操那里也没闲着,入京后立刻紧锣密鼓召见旧部,宣讲新政,鼓动民心。除了曹操积攒多年的底蕴外,影卫镇北司在许都活动不是一日两日了,早已有不少门道,且如今楚国公势大,各路兵事都是高走凯歌,治下经济民生也是发展迅猛,许都有不少人都认为楚公当为天下明主,主动向荆州示好,表露归附之心,可见辛毗所谓的能得“人和”明显有虚张声势之嫌。

    趁着形势大好,曹操本欲乘势追击,去向献帝奏请封楚国公为大汉丞相、兼领大将军,从而为楚军的下一步军事和政治行动在法理上确立正义性。却不料宫中却传来消息,称献帝偶感风寒,需好生歇息几日,暂不宜接见外臣,原本该明天举行的朝会也将延期到五日之后。

    此时曹操正与楚军统领赵云,尚书左仆射毛玠,尚书右仆射凉茂等人在府内相会,商议明日在朝堂上该如何发难,好驱除王邑的势力,重夺朝堂的控制权,正说到热络之时,有内监突来传讯,让众人都大为惊诧。

    “圣上身子骨虽算不得强健,但毕竟年轻,且宫中医师照顾得当,向来无病少患,为何当此紧要之时,却突然病倒了?”右仆射凉茂性子耿直,当即开口质疑。

    赵云主动开口谓道:“据我影卫镇北司来报,大司农王邑与那辅国将军高览整日密谋,可能将在皇城中有所动作,怕是要对丞相您不利,只是影卫在宫中人手匮乏,暂时还未能探明具体消息。”

    赵云说罢,左仆射毛玠又拱手谓道:“近日王邑启用高览所部军师阳翟辛毗为光禄大夫,统领禁卫羽林。此人心思缜密,又整军有道,与丞相有旧者大多被旁置,余者也诺诺不敢言,如今皇城内外消息隔绝,用寻常途径已难以打探宫中消息,是否该启动潜伏宫中的校事,还请丞相示下。”

    校事司乃曹操创建的密探组织,所部校事如今已遍布敌我州郡,专司查访军机民情,报至中枢后用作制定战略计划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其负责人被称为校事令,一直由曹操的心腹谋臣程昱担任。

    程昱如今人在舞阳廖化大军帐下,在做好与楚军对接的同时,保持对城中动向的监视,以确保曹操的安全。他手下的校事遍布城中大小街坊,无论是阴森的死囚大牢,还是金碧辉煌的重臣府邸,都有校事潜伏其中,纵使是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同样有深藏不露的眼线在,这也正是毛玠提出此建议的原因,相比之下影卫毕竟北进时间有限,在许都的底蕴就要浅得多了。

    然曹操听罢沉吟不语,只以目视赵云,赵云知其心意,遂笑谓道:“主公请丞相入京,便是想请公尽施所长,打破许都的僵局,为在全国推行新政创造条件。丞相你大可放开手脚去做,该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哪怕有些上不得台面的,也可以理解,毕竟是真心为了新政嘛,日后自会有书院帮忙文饰,千秋之后必将是一段佳话。”

    出于某种不便道明的理由,赵云素得刘琦信任,甚至超过许多资历更老的文武要员,所以这次才会被委以重任,护卫曹操进京行事。曹操也深知这点,对别人依旧摆足了当朝丞相的架子,纵使是三朝老臣太常杨彪见了他也得低一头,但对还算不上勋贵的赵云他却向来是恭敬也加,从未以下属视之,凡有要事必会暗中请教,以看是否符合楚国公的心意。

    此番既然要动用潜伏在皇宫内的校事,那便是到了图穷匕见、要分胜负的时候了,按曹操的预想,后手所行必将不是堂堂之师,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不甚光彩,与楚国公仁义之王道似乎颇有出入,不过如今有了赵云这番说辞,曹操的心彻底定了下来,就算将来楚国公怪罪,也会有个够分量的分摊不是。

    主意拿定,曹操就不再犹豫,立刻着手联络宫中校事。

    自将献帝迎至许都以来,内监大都是就地新募的,且因出身原因,曹操对内监向来亲厚,所以在其中物色了不少忠心耿耿的校事,帮着监视献帝乃至宫廷的一举一动。虽然王邑当权后清理了一大批明目张胆的,但仍有些平日里低调行事的得以保全,曹操联络的正是他们。这些人地位不见得多高,大多做些采买扫洒之类杂事,看起来极不起眼,却广布皇城各处,大小事宜都难逃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