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生如蝼蚁,半生似梦 » 第13章 2008年不只有奥运会

第13章 2008年不只有奥运会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6月全国高考,8月盛大的全球奥运会,9月全家幸福的开学。

    奥运会开幕仪式,下工后,父母们和小孩们都相约到采石场管事家看电视,那里是采石场唯一的一台电视,平时大家看看电视聊聊天,现在是兴奋的围在电视旁好几圈,观看开幕仪式,热闹的像过大年。这场开幕式盛大到连贩夫走卒都议论,春晚节目都未有这知名度,足可见2008年的盛世国光。

    我们不认识那些明星,不认识那些运动员,我们只是看到了漂亮的鸟巢,看到了震撼的表演场面,看到了长长久久绚烂的烟花绽放,这是一饱眼福的幸福满足。所有人到精彩处忍不住欢呼起来,小孩子们更是热闹吵嚷。

    看过了这场盛会,我们又继续投入忙碌而充实的暑期生活,把定安县玩了个遍,逛了个遍,吃了个遍。

    到9月份,我爸爸妈妈和弟弟特意请假,我们全家带着行李乘坐大巴去学校报到。学校在HK市,到了大巴车站,我们需要换乘公交车,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学校大门口。

    我们都很兴奋,我也很兴奋,一大家子四个人,在校园里一直走一直走,人很多,校车来来往往。我们到大一新生报到点,找到专业班级的位置,学姐热情的带我们去宿舍。

    我们宿舍在一个两面宿舍一面公共水房合围的6号楼,中间是草坪和几棵非常细高的假槟郎树。楼下有宿管阿姨守着,我班级在6楼最顶层最里边的609,一整层都是我们信息学院的大一女学生不同专业。

    我到宿舍的时候,只有一个同学在收拾东西,第一次见面都很陌生害羞。所以我们打了个招呼,放下行李,老爸老妈弟弟呆了一会儿看了一会儿,我们就继续到学校里逛。

    走到哪就到哪,也特意去了我们的信息学院走一圈,很安静。星星落落几个人走着,机房都拉上厚厚窗帘,看不到教室的场景。

    后来才知道,只有计算机课才会去学院机房上课,公共课程和专业课,都分散在学校各个学院和公共教室。大一课程大部分都是公共基础课,只有大二以上才有计算机课程,才会使用到学院里的机房。

    公共课程在3号教学楼,根据课程表上的课程和教室,每周周一到周五,每课程连上两节,重要课程安排四到八节,同一个课程几个专业学生一起上课,所以叫大教室课。只有概率论,高等代数这种专业独属的课程,安排小教室,只有我们班级上课。

    这就叫做走读形式,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老师,没有固定的同学,大一大二大三同学一直变,只有重大事件需要开班会,我们专业班才集齐同班同学和见到班主任。重大事件就是新开学,介绍大家认识,遴选班委。后面有学院指示,有班级指示,都是班委传达。大学真的很自由,培养自律的地方。

    我们一家四口从信息学院出来,走去了南门买日用品。从北门横穿四五公里才到南门,这一路我们家对于新鲜的椰子树可以聊好久。

    看到食堂,也进去看一看,学校食堂可能因为开学,家长多,过了饭点还开着。我们看了菜色,跟高中很像。大抵学校食堂都差不多吧,只是海南靠海,鱼类和虾,鱿鱼这类海鲜也有比较多菜式。糖醋鱼、红烧鱼、洋葱炒虾、彩椒炒鱿鱼,地三鲜,各种全国各地菜式,还有免费紫菜鸡蛋豆芽汤供应自取。

    我爸爸妈妈对菜式赞不绝口,毕竟我们在家都是吃火锅,方便快速。我们继续往南门走,不停的指着说发现什么新鲜的,以后可以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四个一路走,一路探索,加上我们第一天到,走了很多弯路折返路,才到繁华的商业街南门。

    新开学,各商铺卖草席子,棉被,水桶水盆等等日用品,还有特别多的小餐馆,吆喝声,学生家长来来往往。我们一家四口就这样陪着我一起买完日用品。

    去小餐馆吃饭,这是我们家第一次下馆子,小小的馆子,当时的心情不管怎样的环境都是开心极了,都是第一次体验。

    我们走回学校,也花了一个小时到宿舍,一天的时间已经慢慢接近尾声。下午三四点了,爸爸妈妈和弟弟得回定安县去了。他们走后,那瞬间我眼泪还是忍不住流下来,我默默的呆在宿舍里。心情已经没有早上下午的兴奋,不知道家人们到家了没有,今天跑来跑去那么累。

    大学报到需要三天时间,第一天就我和两个舍友。我们三个在父母都走后,慢慢的介绍自己,问问对方,在试探和努力说话中。我才知道她们的详细情况,她们两个都是海南人,一个老家在万宁市,一个在东方市,我从定安过来。我们都离学校很近,所以第一天就到了。

    聊着聊着慢慢熟了,晚上我们一起去南门吃饭,一起走回宿舍,开启大学生活。第二天第三天宿舍舍友都到齐了,六个人一间,三个海南人,一个广西人,一个河南人,一个湖南人,我们都是同一个专业和班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天南海北的人,幸好大家性格都很好。

    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去学校南门吃饭和买东西,零零碎碎,断断续续买,或者陪着舍友出去买东西。我们白天都是结伴在学校里逛,跟未来需要呆四年的地方认识认识。

    也是在这三天里我才知道校车该怎么坐,第一天我和家人那么辛苦的走下来,居然没想过坐校车往返,也许我们都在下意识的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慢慢走慢慢看,累点并不算什么。

    也是跟着舍友逛校园,才知道学校真的很大,学院也有很多个,分布在各个角落里。宿舍区是学校中心,也有好多栋宿舍楼。对于我们从山村来的人,确实很庞大和震撼,比高中大十倍吧,更多是喜悦和自豪,这是我的学校。

    我们还探索了学校食堂,总共有五个食堂,集中在两边。每个食堂楼设两层,第一层是米饭炒菜简餐,第二层是特色餐厅,北方的面食馆,南方的粉店,麻辣的川湘菜馆。

    五个食堂的师傅手艺不同,第一二食堂可能是老师傅,菜肴菜式千篇一律,口味也稳定的千篇一律。一年四季的紫菜鸡蛋豆芽汤,一年四季的红烧鱼块,瘦肉炒花菜,瘦肉炒土豆,醋溜土豆丝,蒜炒青菜…菜式摆在大扁盘里一字排开,一个窗口都这些菜式,重复摆在各窗口里。一个窗口一般排两行队伍,速度也很快。

    第三第四食堂在二楼,第三食堂是北方的面食,西北和东北口味都有,最吸引我的是山西的哨子面。味道重口味,很适合晚餐吃,份量很大一盆,我可以吃很久很久才吃完。

    第四食堂是南方粉店和川湘菜馆,川湘菜馆我很少去,实在是太呛了。南方粉店是我最常光顾的,海南抱罗粉是我的最爱,酸酸甜甜的,很有高中初中早餐粉的味道。但抱罗粉融合了更多丰富的层次,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道粉。隔三差五过来吃,我那些同学被我推荐着来吃一次,就不喜欢了,评价是,像嗖了的味道。哎,他们感受不到嗦粉的乐趣和滋味。

    第五食堂是另一边的角落,那边主要是研究生和博士生、海外学生,我们偶尔饭点离得近就去吃。特点是,贵!比其他食堂每道菜都贵一些,但是味道是比较香。也是两层楼,格局也不一样,一楼米饭炒菜简餐,二楼也有简餐,有面食。二楼比一楼更精致更贵。我们宿舍基本很少涉足第五食堂的二楼。

    学校有一条商业街,卖手机和卡的中国移动厅、中国联通厅、中国电信厅,竞争非常激烈。还有个超市,说是超市只能算是百货店,吃的用的都有。还有水果市场,几十个水果摊位,海南就是吃水果的省份。文具店好几个。所以这条商业街竞争是真的激烈。

    说到水果市场,这是学校的一大块商业版图,面积大,商家多,购买的学生很多,一日三餐都要有饭后水果。水果摊位上大都是当地的品种,芒果、香蕉、西瓜、木瓜、菠萝、菠萝蜜、山竹、火龙果等等热带水果。卖的也不贵,两块钱一个木瓜,两块钱一斤西瓜。

    饭后来个一斤西瓜,或者半个木瓜,切好块放塑料袋里,放一根竹签。摊位人来来往往的,有时候还得等。商家麻利的削皮切块,麻利的招呼客人,还边吆喝招新客,一片繁荣。我经常光顾一个店,觉得阿姨人好,称足,还经常说给你抹零了。真是太得人心了。

    这水果市场几年时间也换了好多次位置,从食堂旁搬到食堂后边,再搬到我们宿舍楼旁边,喜爱的阿姨也换了好几波。据说水果摊位非常抢手,入驻费很高,还是争抢的头破血流,每学期都竞标。这是长大后才听说的商业场。

    三天的时间,探索也不全面,主要是跟吃穿用住学有关。还有那些奇妙的学院没去了解,比如旅游学院、海洋学院、艺术学院,图书馆这个著名胜地也没深入探索。

    据说旅游学院是自成一体的,我们不能用他们的教室。他们有自己的食堂,味道和菜式非常好吃,但我们走过去太远了,就很少去旅游学院食堂吃饭。

    据说海洋学院里有各种海洋生物尸体标本,非常吓人。所以四年时间从未跨足过海洋学院。但是听说也有花卉植物,朝海边的大片水塘,是海洋学院的课程内容。那旁边的园林是他们学院的奇花异草培养基地。非常有趣,但是其他学院不能涉足,怕乱采,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品种试验,就毁了。进去要查看学生证的。

    艺术学院就非常有向往热情了,经常有钢琴声和舞蹈练习声传出来。我们卑微屌丝的信息学院学生不敢高攀的领域。所以我们宿舍的人也从未踏足过艺术学院。

    三天收获很多,我们六个人混熟很快。互帮互助,热情融入大学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