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维鸣维铭 » 初卷《起于代郡》 第十章 风起浪动

初卷《起于代郡》 第十章 风起浪动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左传·闵公元年》

    景旭见各方敲打到位,便站了起来,走到彭庆旁边拉起他的手,面向宾客说道:“陛下念郡侯只是顽劣不堪,顾不忍骨肉相残,郡侯日后当好自为之,诸位也不可怠慢郡侯!”

    景旭的一番话算是为今日宴会的争锋画上了句号,不一会,景旭以年事已高不能多饮为由,退出了宴席,程敬之也以尚有军务为由,跟着景旭退了出来,袁守道见此,佯装沉醉,摇摇摆摆的向在座几人告罪,也退了出来。

    宴席只剩下彭庆、梁进、韩延德、程知终四人。梁、韩二人还有目的没有达成故而没走,程知终今日难得遇到战友,便不识时务的留了下来,有他在场,也免得了场面冷峻,几人推杯换盏,一时间宴席又热闹了起来。

    旁边别院,景、程二人却在煮着荼,开启了第二场谈话。

    “敬之,这半年辛苦你了,代郡这边已经不需要你再盯着了,大家决议调你回都城,调令不日就到。这几日你就着准备一下,调令一到,就准备起身吧!”景旭抿了一口荼浆说:

    程敬之起身:“国家之事,程虽万死而不辞,怎敢言苦”

    景旭扶起程敬之,欣慰道:“敬之一心为国,当世楷模,相国已经向陛下举荐你为平北将军,陛下体恤你一家为国奔波,擢升知始为绥边将军,随冯老将军宿卫河西,知终也已举为郎官!”,景旭兴奋的向程敬之说着,祝贺之一不言而喻。

    “臣,叩谢陛下圣恩!”,程敬之朝着都城方向,行了一个大礼,起身又向景旭施礼道:“程家,谢相国和太傅抬爱!”

    景旭赶紧扶起程敬之,拍拍手安抚道:“你多年在外,功劳无数,这番殊荣也是你应得的!”

    “陛下意欲追封先父母,老夫出京之时,宰辅们已然开始讨论谥号”,景旭坐回团蒲重新开口:

    “陛下为先父母追谥,为已正名,光明妥当,陛下勃勃之志可窥一斑!”,程敬之给景旭重新续上了一杯荼浆。

    “相国和诸公也都甚是欣慰,天子以孝义安天下,我辈也算是得遇明君了!”,景旭点头说着,神情久违的舒展了起来。

    “只是如今风云又起,老夫甚是担忧啊!”,景旭眉头再锁,紧紧握住了杯子。

    “景老,有何变故?”程敬之一惊,急忙问道:

    “底下有人想推相国之孙卫凝为后!”,这件事情让景旭极为担忧,

    “那相国何意?”,程敬之亦是觉得此事干系重大,想来最后拍板的是相国卫翀。

    “相国不置可否.....”景旭摇摇头回答道。

    都城未央宫宣德殿内,两排头戴高山冠,身着暗红色朝袍的公卿大臣,规规矩矩的跪坐在两侧,中间一位相貌堂堂的长者,手持笏板站在大殿之中娓娓而言:

    “陛下,昭皇帝平陵已经修建完善,臣请迁关中子弟前往平陵以作平邑!”,太常令褚祯向皇帝汇报前皇帝陵寝已经建造完毕,照惯例是要迁一部分人口去那里为前皇帝守灵。

    “褚卿辛苦,迁关中子弟前往平陵,相国以为如何?”,青年皇帝彭无忧口头抚慰了一下太常令褚祯,便转向左边向一位身材魁梧,眉目疏朗,长髯美须的老者问去。

    老者正是三代重臣,两朝国相的广平侯卫翀,卫家公侯满门,功勋无数,卫翀更是以少年之龄随侍皇帝左右,以中年之材得皇帝托孤,以暮年之势举荐当今天子,可谓功勋盖世,古今少有。

    “陛下,太常令所奏,臣以为可。在迁关东子弟之时,臣以为当以富户为主,民户为辅。”,卫翀直起身子郑重回道:

    “便依相国之言,迁民之事仍需太常令与京兆尹多加劳心,一众事宜如有不决,可请相国裁之。”,关于迁民之事,皇帝最后虽做了安排,但还是让相国总览全局,信任之意,不言而喻。

    “陛下,新朝初定,民生待抚,臣请陛下减免本年徭赋,劝农归本,并令御史巡查百官,革清厘定!”,卫翀起身,缓缓走向大殿,向皇帝躬身奏道。

    彭无忧觉得卫翀能辅两朝而无动摇,可见其辅国理政的能力非凡,不由的对这位老臣更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