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太阳系裂开了 » 第三十一章 林颖之死

第三十一章 林颖之死

    有人死了。不过不是沂蒙,而是林颖。

    从实验室的教学室,砸到了楼下。

    现场看起来像是自杀。

    一个奇怪的事情,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传唤与她有最后接触的袁渊时,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女人,他的母亲。

    袁渊回到家,抱着他母亲哭了一场,然后下楼开了车出去了。

    可怜的老妇人,看到大批的警察,吓得哭出声来。

    这就耐人寻味了。你不心虚,你跑什么?

    另一边作家刚回到家帮川源安好床垫,刑警队的电话就来了,说是传他去做笔录。

    到警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沂蒙。

    沂蒙别有深意地看着作家,弄得作家有些莫名其妙。

    等问询开始的时候,沂蒙一个交警却坐到了审问主位上,旁边接待的高个子警花却成了笔录员。

    “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我在这里?”夹着烟,沂蒙对着疑惑的作家,吐了一口烟圈。

    旁边的女警捂着鼻子不满道,“审讯室不允许吸烟。”

    “那是你们刑警队的,”耸耸肩,根本不理会女警官的话。

    “你真的不好奇吗?”对作家努努嘴,就像逗小孩子一样。

    “不想知道,”作家皱了皱眉头,显然他也不喜欢烟的味道。

    “好吧,”讨了个没趣,沂蒙撇撇嘴。

    “快点结束。”

    沂蒙不慌不忙地将一个文件夹打开,斜侧着身体,在桌前摆好了姿势。

    “你跟...林颖是怎么认识的?”

    “玩一个游戏。”

    “游戏名字是?”

    “不知道名字。”摇头,“你可以去检查...算了我回去给你发链接。”

    “这个不忙,到时候取证就行。”

    一个小小的停顿,但不是说谎,大约是电脑里的隐私。

    “你跟她什么时候见面的,什么时候走的,见面说了什么?”吞云吐雾。

    “2点到-3点左右,圆周率和姐姐。”简洁到根本得不到任何信息,却是一一对应,毫无无效信息。

    2点到3点,也就是不在场。

    “4点以后去了哪里?”

    “保险公司和家具城。”

    “再说圆周率...以及你的那个姐姐。”

    “就是简单的交流了一下相对论实验的误差和圆周率的错误,”十指交叉,作家抬起眼眸看了一眼沂蒙,显然对于这个答案沂蒙根本不满意。还是太简洁了,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我们从泰勒公式...”

    “行行行,”沂蒙举手投降,数学他听着头大。

    “说说你的姐姐。”

    “她就告诉我姐姐在南美玩核物理。事实上她心情不好,根本没告诉我多少。”

    “你相信林颖是自杀的吗?”沂蒙眯着眼睛,从迷蒙的烟雾里慢慢地靠过来。

    “嗯??”

    “她的助手,在晚上打开门的时候,林颖直接从楼上一跃而下。”

    细致地扫视着作家的每一个细节,唯恐错过什么。

    可惜除了不容易发现的错愕,沂蒙甚至连震惊都没有发现。

    如果不是太能掩盖,就真的太冷静。

    “所以你怀疑什么?”

    “他杀。”沂蒙将文件夹翻过去一页,就要递给作家。

    旁边的女警察却抓住了沂蒙的手腕,“不...”

    “我想这个孩子,没有你想得那么脆弱。”

    这是一张现场的照片。

    死者面朝下,四肢张开,头部出血,背景是硬化地面。

    颅骨开放性骨折,颅内物质流了一地,混合着鲜血,很血腥。

    饶是作家心性不错,也忍不住喉头耸动。

    “致命伤只有颅骨破损,死于失血过多,并且死者没有打斗留下的痕迹。”

    “是他杀。”将照片反扣过来。

    然而那张惨死的照片,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飘,像极了海底随着洋流不断沉浮的塑料垃圾袋。

    作家的手指,指节轻轻地起了白晕。

    “你有理由吗?”

    接下来的话,让作为警察的沂蒙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颅骨平均可承受1000到1600磅的击打,面颊和侧部基本较低于整个平均值。”

    “尤其是面部一般只能承受260磅到520磅的力度(大约是100多到250斤左右)。”

    当然这是损伤的力度,不等于开裂的力度。

    “照片里属于颅骨开裂,至少有一个宽度在10公分骨裂碎片带。按照她的体重,要做到这样的机体损伤至少需要20米。(事实上20米有七曾民房楼那么高)”

    “而那个教室的高度不超过15米,显然不合理。”

    冷静,太冷静了。

    一般人。看到如此血腥的场面,基本上都脑子宕机。作家却能分析如此细密。

    沂蒙将烟头就着审讯桌杵下去,细小的火星,直直给他弄灭了。

    “你果然比那群刑侦科那帮...的要敏感。”蔑视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女警察斜眼瞪着这个前辈,警告他要慎言。

    “那么,”弹了身上的烟灰,沂蒙正坐起来,“你怎么知道的这些?”

    “我想过杀死几个人。”回答地很干脆。

    寂静。

    你当着警察的面,说我想杀人,这相当于是挑衅。

    “大约5个,包括我的姐姐。”

    死一般的寂静。得寸进尺。

    “好吧,犯意表示不再我们的追究范围,”沂蒙耸耸肩,“继续我们的茶话会。”

    虽然是询问,但是沂蒙努力的想让这场谈话不那么压抑。

    然而血腥的照片一番开,作家就不会轻松。

    “你觉得林教授有没有自杀的可能性?”

    那个醉醺醺,又时不时清醒的女人渐渐的浮现在作家的脑海里。

    自杀?作家摇摇头,这样的女人,虽然接触只有一次,但是给他的感觉是,危险而坚韧的,根本不脆弱。

    “那好,她有没有对你说过奇怪的东西?”

    奇怪的东西?

    这还真的有。

    “她在为她即将覆没的物理学悲伤,一直在祈祷光锥的宿命...”

    女警察停笔,这样的笔录真的有意义吗?

    沂蒙摆手,“简单点。”

    “圆周率重复了,大概率是粒子问题~”

    还是没怎么懂,但是不妨碍沂蒙捕捉到一个关键的信息,她似乎很伤心。

    “我怀疑这是一个经典的密室杀人。”本来询问其实不应该与被询问人讨论案情的。但是这些规矩,对于沂蒙来说算个屁,我又不是你们刑警队的,我过来帮忙,还管这个?“她的助手开门查看,帮助罪犯完成了最后一步伪装。只要将事情还原到开门之间,一切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穿越?”惊喜。

    ...

    这个想法,可能是所有罪犯的噩梦。

    “就逆光速运动,”作家看着两目瞪口呆的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往下说,“回到理论意义的时间上去,通过残影来...”

    “咔嚓!”审讯的笔录本子被钢笔的笔尖撕裂。

    “我想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沂蒙捏了捏鼻子,作家的脑回路跟自己不一样。

    “哦,”失望。

    “你对这种杀人手法,有什么看法吗?”

    “其实只要等尸检结果出来,看死亡时间和发现死亡时间,基本上就知道是不是自杀了。”

    像这种密室杀人,一般就两种套路,第一种,内部机关杀人,这种基本上致死原因多容易被鉴定为意外。第二所谓的密室根本不是密室,就比如局部时间密室。

    林颖的死,大概率是第二种。

    “好,我们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么多。”

    作家将照片递过去的时候,看到沂蒙的手背上有一道伤口。

    是一种擦伤,大约是被什么飞速略过而造成的。

    “你的手,似乎经历了一些故事。”

    接过照片,沂蒙歪嘴一笑,“是的,一个小小的摩擦,确实有一个小说一样的悬疑。”

    “是一种火药味,淡淡的争吵~”

    作家转着轮椅去了走廊,另一个关于川源的审讯室还在继续。

    【询问者:那么顺带问一个问题在家具城你们干了什么?】

    【川源:买床...(停顿),谈话内容要说吗?】

    【询问者:尽量详细。】

    【川源:我跟老板娘说,要买一张岛式的榻榻米,老板娘表示没有。】

    【川源(停顿):我有点生气,说华夏制造不是什么都有吗?】

    停顿,很久。

    【询问者:怎么了。】

    【川源:她说,没有驻岛美军。】

    静静的没有声音。

    【询问者:滋滋滋(克制)~】

    【询问者:不好意思,你继续。】

    【川源:江先生于是提出买一张立式的床。】

    【川源(停顿):警官,你的笑声太大了...有些失礼。】

    【询问者:对不起。你继续。】

    【川源:江先生他问床会不会嘎吱嘎吱响。】

    【川源:老板娘表示质量很好,腰断了也不会响。】

    【川源:(低声)好羞耻~】

    【询问者:哈哈哈~】

    作家摸了摸鼻子,幸好沂蒙没有那么顺带一问。不然...身上一阵恶寒。

    隔着铁窗,望向外面的天空。很安静,也很安全。

    死亡,如此的接近。那是一种闲愁,在有无之间的东西。

    作家按着心脏,自问那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夹着自己的灵魂缺了一角,怎么也填补不了。

    滴答~滴答~

    秋后的江南,副热带高压退后,一股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从蒙古高原上冲下来,在江淮的土地上拉扯。绵延的数千里的沃土,便被笼罩在这烟雨里。

    尽管飞星吸引导致的大气紊流增加,但这种横亘万年的气候也没有改变。

    窗外华夏文人那些愁煞人的点滴梧桐雨,仍在下着。

    就算是在夜晚,也不妨碍它的落下。

    寰宇冥灭(按:冥黑也),飘摇的大地上人的城市抱着团。

    天空很澄澈,几点孤星,窗外的梧桐叶飘零着。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作家终于想起了一些残句来,只是这些话,在很久以前,已经有人说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