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人在大宋,影视剧大融合 » 第七章 学堂一日

第七章 学堂一日

    课堂上,杨文昭闻着书卷上淡淡的墨香味,听着耳边先生的教导,想着杨家全家的期盼。

    其实从杨文昭的内心,他不愿意走科举的道路,他其实更想当一个侠客,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也或者像杨家的列祖列宗一样,跃马疆场,杀敌报国。

    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唯有读书、科举才是正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对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杨文昭才会同意长辈的要求,选择参加科举。

    片刻的走神之后,杨文昭迅速的把心思转换到了读书上。庄先生正在讲的就是《尚书》,便提问杨文昭,“文昭初至,为师先来考察考察你的学问,你怎么理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

    杨文昭起身,对着庄先生躬身一拜,“老师,‘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要根本稳固,国家也就安宁了。也就是说民众才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同样,孟子在《尽心章句下》中专门提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也提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支撑起国家的根本。而秦、隋二世而亡也都源于民生,秦不惜民力,大兴土木,修长城、建宫庙,是故有大泽乡揭竿而起。随后,汉高祖起兵,平定天下,与民生息,历经四代,方有治世。隋初建,百废待兴,然炀帝不知与民休养,三征高句丽、开通大运河,妄图以一己之力毕三代之功,造就了隋末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当今官家继位以来,就一直秉持这一理念,仁政爱民。我大宋能有今日之治世,皆赖官家和众位相公之功。”

    听着杨文昭的话,庄钧微微点了点头,有一些感慨,“此子虽出身将门,但是对于科举之事应该也是很有研究,尤其是这举一反三的思维,真是天生的科举的材料。”

    随即,庄先生开口说道,“文昭说的很好,科举中最容易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政论、策论,这就要求你们必须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由一件事引发思考,在思考中找到例子,从例子找到最适合当下的方法的也或者说当下我们应该避免的问题。”

    “刚才,文昭给你们分析了秦、隋两代的灭亡,也强调了与民生息的重要性。你们三人不仅要了解这些例子,更重要的你们要学会文昭的思路。”

    杨文昭在庄钧的示意下坐了下来,这些问题对于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高中的时候,作文由过去的散文开始变成了议论文,为了能将议论文写好,杨文昭收集了历朝历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从正史到野史,也对历朝历代的兴盛、灭亡的原因做了专门的整理,为的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随时都能想到。至于行文,就是更是简单,后世的语文老师专门教过,上来先立论,把自己的观点表明,之后哐哐就是三个例子,最好举一对两个相反的例子,比如顺民心而兴盛、逆民心而亡的例子摆在一起,最后再结合一下当今社会,回顾一下论点,结束。一篇新鲜完整的议论文就出锅了。

    至于文言文,自己穿越来这么久,已经逐渐习惯了文言文的一些行文,转换一下,就是当代优秀的政论。特别是后世的一些观点,整理的非常成熟,时不时的引用一下,在这个时代绝对让人耳目一新。

    之后在杨文昭就在盛长柏、盛长枫、齐衡三人崇拜的眼神中度过了之后的求学生涯。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文昭进一步确定了盛明兰就是当初那个在下雨天递给自己手帕的那个小女孩,也逐步明白了明兰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是多么难受。即便有着一个护着自己的祖母,但是依旧是如履薄冰的过日子。

    看着齐衡每天想方设法的去接近盛明兰,杨文昭也非常想去接近盛明兰,但是自己毕竟没有齐衡来的早,也没有齐衡那么会撩,也许自己的武艺、学识都比齐衡强,但是齐衡一副奶油小生的样子,再加上贵族出身,文质彬彬的,更讨女孩子的喜欢。好在盛明兰现在处处与齐衡保持着距离,也明白这位小公爷是个妈宝男,做不了家里的主,自己肯定还有机会。但同样,这也更加坚定了杨文昭明天必须考上进士,加快自己谋划进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