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慈烺,开局亡国皇太子 » 第16章 李岩很着急

第16章 李岩很着急

    北京城破的太快,李自成一阵恍惚。

    前几天他还派太监杜勋进城与崇祯谈判,愿与崇祯和解,求个西北老家封王干干,再给点儿银子就撤军了。

    眨眼间,崇祯自缢,至高无上的权位就在眼前向自己招手了?

    要说如何攻城拔寨,如何流动作战,他李自成不在话下,但是如何治理天下,老李同志两眼一抹黑。

    只得问计李岩,如何定鼎天下。

    李岩提了入城四策。

    一、建议李自成即皇帝位;

    二,区别对待明朝旧官,留用贤能,惩治奸佞;

    三,军队驻扎郊区,安营扎寨,听候调遣,避免扰民;

    四、封明太子为王,善待朱明皇室,将“逼死”崇祯的影响降到最低。

    李自成大喜,一一采纳。

    于是一边筹谋登基事宜,一边在皇宫设立政工府,招募官员。

    同时命人在城中搜寻伪明皇太子的下落。

    仅仅是消息传出,投降的明朝官员风闻而来,纷纷自言:开国之初,吾辈当争先,才有了衮衮诸公在承天门外扎堆讨官的场景。

    李邦华和范景文以崇祯尸身和荣登大宝吸引了李自成和其手下的注意力,尽力将李自成留在皇宫中。

    以便朱慈烺散发出去的“名册”在全城引起更大的骚乱,将城内城外的顺军注意力都吸引到白花花的银子上去,方便皇太子带兵突围。

    在金山银山的吸引下,顺军那点可怜的薄弱军纪瞬间被击穿。

    李岩等李自成手下重要将领都聚在皇宫,为李自成筹谋登基大典,城中无人能节制全军。

    参加抢钱的顺军士兵都知自己在违抗王命,悄悄的干活,打枪的不要。

    没人及时制止,一个两个的顺手抄家就变成了法不责众了。

    抱着你抢我不抢岂不是我吃亏的心理,城中顺军都加入了抄家抢钱搬银山中,城外各营寨的将领也不甘落后,带着自己的亲兵也入城搬银子去了。

    破门抢钱,他们也没放在心上,只以为是破天的富贵砸到头上,是自己应得的。

    以前跟着闯王南征北战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干的嘛!

    被抢的官员或家仆又进不了皇宫,或在屋中哭嚎,或在宫门外焦灼,能传进消息的顺军对此又不在意,最后还是骆养性的锦衣卫以紧急事态入宫汇报为由,才让李岩等人知道了顺军全城抄家之事。

    他们知道消息时,劫掠之风已经蔓延开来,从名单上的官员蔓延到不在名单上的官员,蔓延到城中其他权贵、富人身上。

    李岩拿到名单后,当场就出了一身冷汗。

    他一眼就洞穿了放出“名册”之人的恶毒用心,利用人之贪欲将困守在顺军心中的恶虎开闸放出。

    将还没有安定下来的局势搅乱。

    更可怕的是,让大顺军队从仁义之师再回到与民众对立的流寇上去。

    名单上的上千万两白银让李岩立时意识到了顺军如今遇到的最大的困境。

    裹着毒药的蜜糖。

    吞了下去,完全是饮鸩止渴,害了闯王,也害了大顺。

    而这“蜜糖”在如今困境下,闯王肯有可能拒绝不了。

    因此他不敢将名单拿给李自成看,假装不知道名单。

    趁着闯王还不知道内中的风暴有多大,请求闯王赶紧下令停止劫掠,将钱财发还受害人,惩罚几个出格首要分子。

    等李自成后来即使知道了巨大银山的存在,到时候军令已下,木已成舟,也反悔不了。

    谁知,牛金星也得到了“名单”!

    牛丞相话音一落,李岩心中就知道坏了,关键时刻,顾不得委婉劝谏,当即痛陈利害,嘶声阻拦。

    “李岩,你太放肆了,安敢诅咒我大顺?”

    “你安的是什么居心!”

    牛金星跳了起来,指着李岩怒斥道,须发皆张,满口唾沫星子乱飞,都快喷到了李岩身上。

    他看李岩不顺眼很久了。

    在李岩入李自成麾下之前,他牛金星就是李自成最倚重的谋士,顾君恩小有聪明,宋献策江湖术士,都没有威胁到他在闯王心中的地位。

    但李岩来了之后,总是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每每献计献策,将他牛金星映衬地一无是处。

    时日过去,闯王寻迹问策竟然对他老牛有疏远迹象。

    此次攻占北京之后也采用了李岩的入京四策,自己只能在边上打个下手。

    看着李岩深受李自成夸赞和倚重,牛金星心中羡慕嫉妒恨之余,又升起深深的危机感!

    天下既得,乾坤初定,正是论功行赏的时候。

    武将之首是那刘宗敏杀人狂,文臣之首非他牛金星莫属。

    李岩是自己的头号威胁对象。

    此时还不大上眼药,更待何时?

    果然,牛金星话音一落,李自成脸色就阴沉下来。

    解决了军饷问题,老李心情大好。

    崇祯已死,天下尽在掌握之中,正在筹谋登基称帝仪式,李岩这话也太“恶毒”了。

    抄了一批贪官的家产而已,至于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吗?

    以前不也是这么干的?

    才成为了百姓眼中的仁义之师,才攒起了百万军队,才能横扫长江以北,攻占北京,取代大明。

    只要百万大军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睥睨天下。

    “闯王,今时不同往日。”

    见李自成神情不悦,李岩顿时明白他心中所想,再次劝谏道:

    “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才收得关中民心,建立大汉基业。”

    “我等进入北京,闯王也曾约法三章:不得劫掠,不得杀人,不得扰民。”

    “君王一言九鼎,如今全北京城上下内外都在看着闯王,如今民心未定,行此劫掠行径岂不是失信于人?”

    “我大顺军攻占北京,打下江山,对明朝这些官员、权贵的处理方式也应当有所改变,我们要将他们纳入大顺的统治之下,而不是把他们推到我们大顺的对立面去。”

    “这些官员与山西、山东、北直隶、河南、乃至南方的官绅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必然关注着主公对这些官员的处理。”

    “属下怕激起南北官绅士族的逆反,阻碍主公统一大业。”

    李岩痛陈利害,字字如山。

    李自成犹豫了。

    李岩在顺军中少有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

    这次能从陕西顺利横扫到北京,坐上从来没有想过的龙椅,多亏了李岩出谋划策,不仅编制出的各种口号和民谣,到处传唱,让他李自成所到之处,民心尽附。

    入了北京,在自己彷徨激动之际,提出的入城四策迅速安定下来局势。

    也许自己该听右军师的,抛弃流寇做派,行仁义王者之道。

    可是,兄弟们的粮饷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位膀大腰圆,杀气腾腾的披甲大汉大踏步走了进来。

    见到来人,李自成喜道:

    “宗敏来了?”

    自己的两大军师意见分歧,李自成正举棋不定,正要找刘宗敏商议一番。

    刘宗敏为权将军,是他手下第一武将,统领全军。

    是他最倚重的大将,可以说共患难,共荣辱,对其的信任要远远超过牛金星、李岩这些人。

    “闯王,承天门外挤满了伪明官员。”

    刘宗敏感受到殿中的气氛有些凝重,也不在意,抱拳道:

    “他们在宫门外鬼哭狼嚎,说咱顺军的兄弟把他们的家都抄了。”

    “想见闯王讨个说法。”

    “宗敏,军中将士违抗禁令,抄家劫财,你怎么看?”

    李自成将名单甩了出去,问道。

    刘宗敏接过凑了一眼,就扔在了一边。

    “闯王,名单某也看了,想不到京城这帮狗官个个都是脑满肠肥的,这下我顺军儿郎的军饷就不愁了。”

    刘宗敏喜滋滋道:

    “某正要给闯王说一声,宫门外的官员一棒子打杀出去算了,挑几个闹事的,把头砍下来,余下的就安静了。”

    “权将军,不可!”

    李岩急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