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李儒了 » 第九十五章 智者无暇 愚者期寻

第九十五章 智者无暇 愚者期寻

    “曹操之行为真为假,太师只需将”

    就这样,持续了数日,直到有一天……

    “今天有什么消息吗?”

    李府,李儒正坐在高椅上,眼睛落到眼前跪在他眼前的人,前半生杀人,他的身上吐露着一股邪气,在这略显沧桑的脸上,带着几分狡黠。

    随着他的醒来,他为了一个赌约,渐渐的开始谋划,如今在董卓眼皮底下他更只凭借一个杀董贼的名号悄然培养了一群只效忠自己的人。

    “报大人,如你所料,昨夜那司徒王允大宴之时曹操果真闯入,不过之后进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概不知。”

    侍从低下头说着,李儒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

    一个平静的早上,董卓仍然大摇大摆的进京,他拥有了天下最大的权力,最大的财富,智有李儒,武有吕布,如今更是拥有了貂蝉,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什么十八路诸侯,迟早尽入他的手里。

    春风得意,傲世风华。

    可今天。

    “传旨,董卓乱政,荒淫无度,人恒恶之,今日奉旨杀贼!”

    董卓一愣,身上的肉在打颤,气的发抖,说出了那一句千古名句。

    “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来了,带着他的方天画戟,直入宫门。

    “快救我,我儿,你来了我就放心了,他们都得死!”董卓心里想着,可令他疑惑的是他为什么看到了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一切都定格了,伴随着他最后听到的那一句。

    “奉诏讨贼!”

    公元192年,农历壬申年,司徒王子师使用连环计,引貂蝉使董卓吕布本身的再次情感恶化,吕布反,四月,董卓卒,董氏一脉无论老少皆杀,以此人油点灯,久日不灭,李儒逃走,下落不明,同月蔡邕应感慨董卓对其的知遇之恩,而叹息,王允欲杀之,百官求情,而蔡邕欲以黥刑代之,完成史书,王允不肯,遂自杀死于狱中。

    几日后,王允坐在家中的太师椅上,刘协已经重新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权力,而他王允也顺水推舟的坐上了二把手,蔡邕死了,他懊悔过,可事已至此,如今的他只剩下了一桩心事。

    他忘不了那个背影。

    “大人,他,我们找到了。”

    那时在王允身旁的管家,也成了王允眼里的红人。

    “谁?”

    “弘农郡人张怀民!”

    东汉末年,司隶弘农,此时一个少年正坐在一群小孩中间拿着一本破旧的书刊,时而先是大笑,时而又是长叹,周围的小孩都瞪大着双眼,聚精会神的听着,缓缓走进一听,却是少年在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话说在……只听见一阵阵马蹄声,哒、哒、哒,从马上下来一人,定睛一看,赫然就是刚才在旁边打猎的周文王……咳咳咳!”张怀民干咳了几声,立马有一个童子给他把水递了过来。

    泯了一下嘴唇,少年露出了自以为灿烂的笑容,看着周围的小孩清了清嗓子笑到。

    “好了,各位小祖宗啊,我的这个嗓子非要被你们折磨的坏掉你们才能罢休吧?”

    “张哥哥,你讲完吧!我……我们把我们的麻饼给你吃。”

    一群小孩眨着大眼睛一直紧紧的盯着张怀民,张怀民挠挠头,无奈的摇了摇头,摸了摸在他旁边的小男孩的头,苦笑道:“我说说你们这一个个,前些天你们一个个赖到我这儿,差点村长就报官了!行行行,我们继续,继续。”

    张怀民再次打开他的那泛黄的旧书,喝了一口水。

    “话说着周文王下了马,顺着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

    “张哥哥,你说这个老头也太有架子了吧!这侍卫来了被藐视我能理解,可这个大臣来了竟然也是一样的待遇,现在连皇上都来了他还在钓鱼?他傻吧!”

    “二妞别胡说,一个女娃家家的,那叫有能力,他有资本,张哥哥经常说一个人有能力,那么他就能为所欲为。对不对?张哥哥。”

    少年下面,两个小孩插话道,张怀民赞赏的看了看两人,把后者的鼻子刮了一下。

    “这个还是我们的黑娃说的好,对!继续,继续快点讲完!”

    那个被叫做黑娃的小孩对二妞咧嘴一笑,眼里尽是戏谑,二妞气愤的一哼,泪眼汪汪,张怀民连忙往二妞嘴里塞了一块麻饼,安慰了一下,把黑娃狠狠的瞪了一下,继续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你看这文王一见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的脸,心里充满了好奇,一步一步,突然顺着鱼竿,看到了一根直的‘鱼钩’,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

    枯藤,老树,昏鸦。

    炊烟,童子,旧章。

    孤儿,遗名,纸书。

    文弱书生。

    张口人间文华!

    太阳逐渐西斜,少年把书慢慢合上,一个童子上前递上一杯水,喝了一口水,少年清了清嗓子,正欲告别的时候。

    天边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身着官服的男子扬鞭直向张怀民这里来。

    几个小孩子也停止了打闹,好奇的看着这个穿着华丽衣服的男人。

    一匹马停在张怀民眼前,马上那人挺着胸,拿着一金色的金帛,翻身下马。

    鼻口对着张怀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弘农人士张怀民,因献计有功,封为尚书仆射,左仆射,钦此。”

    可张怀民并没有太过激动,反倒是那些小孩在一旁瞎起哄,在一旁喊道。

    “大鱼,大鱼还没来,小鱼,小鱼快走开!”

    官吏脸有些难看,张怀民连忙叫住了那些小孩,急忙给其赔不是,走到他面前,张怀民从袖中掏出一个袋子,掂了掂,赔笑着脸。

    “小孩子不懂事,这是点小意思,还请大人在司徒大人哪里美言几句。”

    那官吏的脸色好了起来,对着张怀民笑到。

    “好说好说,另外王大人已经把服饰派人放在你家里了,我要回去复命了。”

    走时,官吏偷偷把张怀民拉到马前,在张怀民耳边偷偷道。

    “明天会有一些苍蝇,你只管走,如果有人拦你,你尽管道我是子师大人亲封就行了。”

    古道,路上被马扬起灰尘,张怀民目送那马的背影消失在天尽头,叹了口气。

    回头,看着一个个陆陆续续回家的小孩,抬头看着天空,自己喃喃道。

    “昔时太公渭水畔,离水垂,愿者自然来,小虾,小鱼,智者自无暇。今朝英雄天下迹,苦谁觅,谁人倾耳听,蜉蝣,蚱蜢,愚人仍期寻。”

    张怀民隐去了表情,重新露出了笑容,望着那些小孩离去的方向,大喊道。

    “别忘了你们还欠我的麻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