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寒门隐相 » 第九章 小鬼难缠

第九章 小鬼难缠

    一盘牛肉,两壶烧酒。

    寇随抢先开口,答疑解惑:“举孝廉这个事情啊,忘说了,有个,提学官,还是要考教学问,同时走访乡邻,同时量才使用。”

    “换句话说,此人的分量学识,独断乾纲啊!”

    苏乞明白了过来,原来是那个提学官把自己的事摁住了。

    “既然如此,我去找王知州!”

    一拍桌子,他已经有了办法。

    “这是为何?”寇随顿时满头的雾水。

    感觉此举太不上道。

    苏乞却完全释然了下来,大吃二喝一番后,才开口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九星连珠,摆资格,我是遇到瓷器了!”

    “王知州最忧心的事,我有办法。”

    干脆!

    苏乞喝酒吃肉,也不照顾这个寇随了。

    酱牛肉确实美味,还有不错的烧酒。

    反正寇随一无是处了,还有残诗要请教他,何必客气?

    “哎呀喂,我的个神童啊。这里边的谁有多深,你不晓得。那知州有什么愁事能用得着你?”

    寇随再开口,声音都尖利了起来。

    “大宋到如今,酿酒是禁,官营的百家争鸣。我能让他在这件事情上,一飞冲天。”

    苏乞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谈古论今,大宋的酒税极高。渐渐的就收到了官家。

    所以到了后来,都有了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的江湖流行。

    此中有没有杯酒释兵权的跟风,谁也说不清。

    反而是,苏乞和寇随,手中捏着的这两壶酒,清味寡欢的,还不如醋。

    “受教了!”寇随本来要指点迷津,结果还是不耻下问。

    讪讪的一笑,他只能开口道:“难能可贵啊,这我就放心了。”

    寇随请客,苏乞胃口大开的吃饱喝足以后,才一摆手:“是说说恩府最新的,残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大唐诗仙的篇章再次出现。

    苏乞感觉不应该啊。

    王伦也是个诗人,这首诗写的,就和口水诗情一般。

    怎么会是断章残诗呢?

    寇随终于深沉一次,看到了苏乞的茫然,当即得意的开口道:“大宋开国,诗篇绝迹,曾经有一度,奏折都是画册!讲究的是把一切说清楚。”

    说到这里,寇随警惕的看看四周,才又接着道:“尤其是潘家,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特别厌恶当官的写诗。这个王伦,是官。”

    “啊!”苏乞彻底明白了过来。

    以宰相寇准的地位格局,为何要抚弄风雅的续断诗残卷呢?原来是另有深意。

    这么说,寇公还是亲民,喜欢民间百姓。

    “不及酒官送我情!”

    苏乞当即就对答如流!

    同时明白了宰相寇公的深意,官场无友,人事如棋局,可以放手去为了。

    寇随认真的要来纸墨笔砚。将此诗记录清楚!

    然后趴在桌子上就呼呼大睡!

    苏乞当即来到大街上,等王知州的轿子要回府的时候,他当即上前,谈到了糖和酒。

    “酒是粮食精。糖在釜中飞昆虫,最好的酒无非是春天的,剑南一春!让人有童心啊!”

    当街卖弄,拿出了糖铺的本事以后。

    王知州刚好酒坊归来,忍不住的为之侧目。

    得见是他都欣赏的宰相之徒,当即欣然邀往府中。

    “明日你便往衙门中上任,那个提学官满腹经纶。你们要好好亲近亲近。”

    王知州看到苏乞,特别高兴,完全是大人不记小人过。

    尤其是酒坊的事,问了很多,却没有留他用饭的意思。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嘛。”

    苏乞出了官衙以后,自我解嘲道。

    所谓侯门一入深似海,现在也算是初见端倪。

    回到了糖铺,他当然没有多言。

    第二天一早,如约来到衙门口,只见提学官已经恭敬的站在那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有言,鹤立鸡群,山野有高人,这就是我们的举孝廉啊!来,来,到老夫跟前来。”

    老提学老气横秋的言道。

    听的苏乞忍不住的心里嘀咕:“这架子摆的,难道他不曾知道举荐信是寇准宰相所书写?”

    心中灵机一动,他当即反驳道:“错了,我不是来自山野,是乞丐,来自丐帮!最知民生疾苦的乞丐!”

    老提学的脸色瞬间变的难看,如同面对的苏乞根本不吃提携。

    “道德经里,我第一!”

    “万古风流,江水天长。”

    “三教九流,唯有丐帮流氓于世,祸害巨大啊。”

    提学官眉头大皱,他接待的可是举孝廉,如今这又是什么情况?

    苏乞一听这话,心里的怒火顿时便汹涌翻腾,按捺不住了。

    寇公的举荐信已经到了他的手里。

    听这话,言外之意还要把自己全盘否定?

    “腐儒,简直是一个腐儒。”

    酒楼中的时候,寇随说过的话,如犹在耳。

    “大宋的社会名流,传说中有一个珠玑榜!”

    “寇准寇大人,排名第八。”

    “而你遇到的那个提学官也在上边,写的对联是一绝,登过江南寒山寺,很有名气。”

    “不好惹啊。”

    ....

    寇随毕竟是官场的老油条,知道的颇多,水有多深,他都还没说。

    苏乞却是要自己来处理。

    “道德经啊,这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命,刚好说的就是我们丐帮。”

    “不拘一格降人才嘛!”

    悠悠然的思索中,苏乞同时谈到了殷商时候的世族制度。

    “我们大宋也有很多大家族,传世的民家,比如这个潘家,杨家!甚至是赵家!”

    “可跟我们比起来,丐帮才算是第一的传世世家!”

    “我们都有自己的祠堂,还有江湖规矩,更重要的是,收集来的异人奇术,全部都形成了法典,传承了下来,有哪一个世家能够比拟呢?”

    衙门的门口,衙役们目瞪口呆。

    提学官也是震惊,此言太过狂妄,居然都和大宋的世家相提并论了。

    “咳咳,走,走,咱们里边说。”

    提学官颇为为难,羞赧的一伸手,然后主动缩回,却率先往里边走了去。

    “珠玑榜,我听说了,听说那是清流的才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