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寒门隐相 » 第二十三章 天外有天

第二十三章 天外有天

    “作诗,作诗!”

    “作诗!”

    喧嚣大街,无眠之夜一样的热闹。

    街坊邻居呐喊不停。

    徐方站在门口,实在有点下不了台,脸色通红的看看大家,当即一咬牙。

    “不就是作诗吗?看我的!”

    “天若有雨地生蛆,江河流入茅坑里,俺家女婿逆天台,凤凰涅槃相府地!”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徐方做的酱油诗,也颇为能表明心迹。

    “好!”

    “不错!”

    “说的好!”

    ....

    苏乞听了这话,叹了口气,走到了店铺中去。

    奏折已经上呈朝廷。

    家里却要着火了,徐晴的醋火,使得她在洗澡。

    观察一番后,苏乞决定上楼而去。

    应酬累了一天了,想要早点休息。

    “咚咚!”

    不料夜深人静的时候。

    很多店里的人已经醉醺醺的打了呼噜。

    房门突然被敲响,等起身的时候,却发现徐晴只穿着一个小肚兜。

    目眩神迷的站在门口,还没等苏乞反应过来。

    对方一下就扑了上来。

    “啊?”

    苏乞给抱了个热血沸腾,还差点倒在了地上。

    顿时就热血上涌。

    “徐晴?啊,是你?”

    “这是为何?”

    苏乞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咱俩这就是父母之名,该成家了。”

    徐晴还没完全丧失理智。

    “啊?咱们要洞房花烛夜了?提前了吗?”

    苏乞可不想当个正人君子,有关这样的事情,早就酝酿了很多遍。

    心里有准备,一伸手就把徐晴身上的肚兜给撕扯了下来。

    “三从四德,女人的贞节比命还重要。”

    “过了今晚以后,我主内,你主外。咱们两定!”

    许晴特别聪慧。

    “啊!”

    苏乞这就不担心了。

    一夜的缠绵,柔情似水。

    第二天一早,苏乞神清气爽。

    感觉特别意外,原来男欢女爱还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记住了,我给你一个本子,每天你都要写一些东西,算是对我的爱意。”

    徐晴坐在炕头上整理头发。

    苏乞这才发现桌子上,早就有了一个本子。

    得有一尺那么厚。

    走到跟前,才发现,是有二十多本。

    “啊?日记啊!”

    “哦?叫日记更好,你需要每天都梳理你的心境。”

    徐晴感觉叫心情日记更好。

    “啊!”

    苏乞当即就皱起眉头,满脸的苦涩。

    原来,一个厚厚的枷锁,已经准备好。

    “这还差不多。”

    阁楼房间门口的徐方,一大早的起来。

    打开窗户的时候,得见晨曦破晓,本来还醉醺醺的有点头疼,却处在昨夜的欢庆之中。

    突然听伙计说他闺女跟苏乞睡到一块了。

    气的跳猴子似得,快步冲到房间门口,却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哎呀,俺有一个好闺女啊。”

    徐方感慨一声,轻松的下楼而来。

    只是,他听了上半截,而有关下半截的事情,更加有趣。

    “这些,我都可以写起来,每天都写,心情枷锁嘛,可以,不过...”

    苏乞笑了笑,反而开始冷静了下来,不着急洗漱。

    “我要给你说个事情。”

    “好!”

    徐晴恭恭敬敬的坐了下来。

    “我要跟你讲个两只狼的故事。”

    “话说在我的那个老家,有一个赔偿的事情!”

    “两个国家,兄弟一样的相处,老大要帮助老二,把一切都繁荣起来。”

    “可是,到了后来的时候,两只狼打起来了,因为利益的问题。”

    “赔偿的,怎么都赔不倒了。”

    “国中有智慧之士!他们就说了,要是赔偿大闺女的话,可以一次性的两清。”

    ...

    苏乞说的是他穿越前的事情,听的徐晴一头雾水,却感觉越来越不是滋味。

    “哎,这就是咱们大宋啊,总是赔偿草原上的野蛮辽人!”

    “认为姑娘过去的多了,他们就能够消弭了野性和杀机,不再劫掠中原。”

    “可是大宋忘了,一旦草原上遭灾了,更需要养活这些女人,如同探囊取物一样的如同到了自家一样的随便。”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啊,我们大宋最大的威胁。”

    苏乞说的凝重,听的徐晴目瞪口呆。

    “放轻松点!”

    随后的苏乞,开心笑笑,然后才又认真的开口道:“你不知道,咱们大宋很多官员的家眷,在当官塌陷以后,都发配到草原了。”

    “啊?”

    徐晴一听这话,当即瘫软在榻上,好似会被流放的,将来也有她。

    “咳咳,所以,你要记住了,当了官夫人,一定要会逃命,告诉你爹,千万不要插手我的事!”

    “同时你们得老家找好了藏身之处,准备隐姓埋名!”

    苏乞认真的说道,凝重的完全没有了昨晚的欢愉。

    “嗯!”

    良久良久,徐晴才认真的点了点头。

    ...

    “咳咳,大宋的赔偿,不是事啊!”

    “我得再次上奏折。”

    苏乞彻底的放松了下来,看看日出东方。

    当即洗漱打扮,进入衙门当差。

    来到楼下的时候,得见周大同已经恭顺的等在那里。

    身上背的衣兜子里还有两个肉丸子。

    “大人起的匆忙,肯定没吃东西呢,这是我特意给你定的狮子头。”

    周大同长的胖乎乎,说话都慢条斯理。

    “好,你骑上那头驴,咱们进衙门去。”

    苏乞点了点头。

    经过了很多事,他发现等着他的事情更多。

    等到了衙门的时候,又有人擂动门口的鼓。

    “咚咚,咚咚!”

    再次的状告出现,是丐帮抬来的尸体。

    一忙乎,苏乞才想起来他们说过的城西有个长工被毒死的事。

    没有人告状。

    丐帮的人出现了。

    “啊!”苏乞听说了以后,明白那肯定是自己人。

    “我看看状子。”

    没有走出枢要处,先打开了案卷。

    弯弯曲曲的蝇头小楷,一看就是金莲写的。

    “城西有地主,和太监来往密切,给太监网络民间奇珍!”

    “长工喜欢地主的闺女!”

    “地主要把闺女送给太监,就毒死了长工。”

    “闺女进京了,听说和太监成亲以后,经常往回寄东西。”

    ...

    状子写的简单明白,就和流水账一样的,出现了几个人物,倾斜而下,直接说清了所有的一切。

    “好啊!”

    苏乞看到了以后,却忍不住的作呕。

    真是愚昧。

    好一个愚昧的地主,好好的小伙子不要,非要把闺女送到京里去嫁给太监。

    还毒死小伙子,这样的案子,他得办啊。

    悄然的来到公堂之上,在帷幔的后边,放眼望去。

    丐帮的人,都是自己不认识的,并且还衣衫褴褛的。

    “啊?”

    苏乞的心中颇为欣慰。

    留周大同在枢要处,端茶送水的,同时和同僚们交谈些什么,很让他放心。

    “威武!”

    “威武!”

    一通杀威棒敲打地面之下。

    王知州亲自坐镇升堂。

    “来,给师爷搬个椅子过来。”

    他同时一招手,让衙役看座。

    州府中的王爷都提到了神童苏乞。

    京城的公主和如此师爷起风了。

    相传特别喜欢。

    王知州的心里有了一个最简单的判断,如此苏乞做个驸马爷,肯定没问题。

    “咣当!”

    太师椅端端正正的放在了衙门上,苏乞也就不客气了,稳稳贴贴的坐在了上面。

    “你们可是这个死人的什么亲戚?”

    王知州探头问道,却见抬到了大堂上的死人,全身都已经乌青。

    尤其是嘴巴和鼻孔里边,像是已经有蛆虫在爬行。

    “确然像是中毒的症状。”

    王知州点了点头。

    “不错,他是我们的亲戚,一个好人,经常的给我们吃的。”

    丐帮的弟子异口同声的说道。

    “啊?”

    如此多的人,喧嚣州府,他们本就是丐帮的,这都已经认了家人了。

    此后还能有安宁吗?

    王知州自己的心里是有数的,如此这般,肯定便是打抱不平。

    犹豫片刻,他扭头看向了一边的苏乞。

    “师爷,您怎么看?”

    “物欲横流,必然人心不古啊,羡慕虚荣的自然也多...”

    苏乞思索了片刻,直奔主题:“以我看来,杀人偿命,必定还是替死鬼,把这个地主抓来,抄没家产,发配边疆垦荒吧。”

    “垦荒?”

    王知州一听这话,再次耳目一新。

    大宋的前朝大唐是繁荣盛世,听说田地都在官府登记造册。

    到了大宋的时候,依然够用。

    听到“垦荒”两个字的时候,实在是陌生。

    “不错,边疆要是种植了大西瓜,士兵都不怕蚊虫叮咬了。”

    苏乞一开口,再次说漏了嘴。

    “好!神童果然是神童,你所说的那种酒,十分绵柔,进入到了京城以后,都特别喜欢。”

    王知州点了点头。

    哒哒,哒哒!

    差役快马加鞭的飞奔而去,擒拿地主都用不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他们的太祖长拳,可曾操演?”

    苏乞抬头看去,忍不住的瞩目。

    一本拳谱是他撰写的,忙碌起来,还没能到武校场去呢。

    “当然!等到女捕头到位,还需要一本武功秘籍。”

    王知州说到此处,眼神闪烁,很怕被争功一般。

    “好!”

    苏乞,这就当即淡然。

    在等待地主被擒拿归案的时刻,他的心中灵机一动,这就想到了:“酱油诗。”。

    感觉十分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