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农家有女不一般 » 第59章 乡间无杂草

第59章 乡间无杂草

    小棉看向刘四海,“药膏我们可以做出来,就是得用大坛子装。”

    小棉指着家里的腌菜坛子道:“就用这样的坛子,一坛子能分装一百三十多盒,我给你算一百盒。你回去自己分装就成。”

    “价钱还是你说的价钱,你要是同意,先给一半的定钱吧,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工。”

    刘四海沉思着,在心里换算成本利润。

    作为商人,不挣钱可以,赔钱的生意他可不干。

    刘应道急道:“你犹豫啥?这么办挺好。”

    小棉似笑非笑地看了刘应道一眼,道:“老伯要是不忙,也可以留下来指点一二。”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不忙,不忙。”刘应道顿时眉开眼笑。

    这丫头果然不寻常,一点就透,够上道。

    “指点谈不上,帮忙是可以的,好歹提炼药材我还是拿手的。”刘应道打蛇随棍上。

    有了刘应道的话,刘四海痛快地给了一千五百两银票。

    说好五天后来提货,就丢下刘应道自个回去了。

    刘应道也不矫情,撸起袖子就准备帮忙。

    “小友,第一步我们要做什么?”

    小棉笑道:“老伯先看着,一会帮忙烧火就行。”

    刘应道很开心,让帮忙就行,不管是烧火还是炼药,只要参与,就能知道李家的冻伤膏都用了什么药材。

    然而随后的几天,他见识到了啥是孤陋寡闻。

    有了订单,李家人立即忙碌起来。

    一车车没了辣椒的辣椒杆,桂树枝,芦苇根,还有山里红,白萝卜,姜,羊油,还有一些刘应道根本就不认识的杂草……

    这里面也就山里红和姜勉强算是药材,

    刘应道负责烧火。

    辣椒根放锅里煮,烧火用的是辣椒棵的杆。

    刘应道实在忍不住了,问小棉:“这辣椒根有什么用吗?”

    小棉看着刘应道正色道:“这辣椒根可是一种中药。它的作用可大了。能够散寒除湿,怯风止痛。”

    宋氏仿佛怕刘应道不相信,也连忙插嘴道:“我们村里人,手脚冻了,用辣椒根水泡一泡。可管用了。”

    李氏也道:“是啊是啊,这可是我们乡下的偏方。”

    刘应道愣了一下,又问道:“这些树枝也是中药不成?”

    小棉又一本正经的道:“这些树枝也都是味辛,甘,性热的种类,都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能。”

    宋氏又连忙解释道:“我们村里人,谁脚崴了,胳膊扭伤了,就用十样枝水熏泡,可管用了。”

    李氏道:“是啊是啊,这也是我们乡下人的小偏方。”

    刘应道看着这一家子把一堆杂草柴禾当成宝一样,说的天花乱坠。

    他不动声色,装作好奇地问:“啥是十样枝?”

    “十样枝,就是十种树上的树枝,加在一起煮,我们就叫它十样枝水。”

    李氏解释着,一副你咋连这也不懂的语气。

    刘应道也不恼,一副虚心的样子还要再问,小棉摆手道:

    “老伯,乡间无杂草,认识全是宝。不要觉得这些杂草没有当归黄芪好,炼好了,用对了,它们比那些名贵中药有用得多。”

    刘应道无语了。

    学了半辈子识药炼药,第一次被一个小丫头指着鼻子说什么“乡间无杂草,认识全是宝。”

    这是说自己不认识草药吗?

    他皱着眉,一眼不眨地看着。

    他就要看看,这些杂草真能做出冻伤膏?

    还是这丫头怕他偷师,故意在这弄一堆杂草柴禾忽悠他呢?

    树根草皮熬制了三天,第四天,开始了炙白萝卜和山里红,熬羊油……

    第五天,所有的东西按比例放进陶罐熬制。

    这是最后一步,李小棉亲自搅拌主意火候。

    刘应道仍然坚持在烧火的岗位上。

    一连三锅,刘应道睁眼看着这些材料经过熬制后,慢慢的变的莹润的膏剂。

    挖一点,闻一闻,抹手上试一试,的确和以前的李家冻伤膏没什么区别。

    怪不得他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做的。

    果真是乡间无杂草吗?

    当刘四海再次到来时,屋里已经堆满了一罐罐冻伤膏。

    李本善陪同着刘四海检查了坛子的数量和药膏的质量。

    当坛子装车后,刘四海掏出一打银票,准备结清剩下的一千五百两银子。

    在李家人激动的眼神中,宋氏拒绝了。

    刘四海不解地看着宋氏,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莫非是嫌少?

    可这都是事先说好的,此时再加价,李家人就太不厚道了吧!

    刘四海看向刘应道,希望他做中间人说句话。

    刘应道也皱紧了眉头。莫非这批冻伤膏质量不过关?

    也是,一堆杂草树枝,即使都是活血化瘀的,效果怎么能和名贵药材比呢?

    看来,这李家人心虚了。

    李家众人也不明所以,看向宋氏,一个个都用眼神催着她赶紧接了银票,那可是一千五百两呢!

    宋氏安抚地看了家人一眼,这才对刘四海道:“大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个事。”

    刘四海露出不喜的表情,心道:果然是想加价。

    他冷声道:“李夫人,我们可是有约在前的。”

    宋氏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是,我知道大兄弟是做生意的,我就是想问问,大兄弟这药膏出手卖多少钱?”

    刘四海生音更冷了,做生意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种人他见多了。

    他冷冷道:“这好像不关李夫人什么事吧?”

    宋氏脸红了红,抿着唇顿了顿,还是开口说道:“大兄弟,这挨冻的,能得冻疮的,大都是穷人吧?”

    刘四海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

    宋氏继续道:“都是穷人,能买得起冻伤膏的恐怕不多,我就想着,这一千五百两我们不要了。”

    “这样,你成本就低了,那你能不能卖的便宜点,让穷人能买得起冻伤膏?”

    宋氏说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提个建议,我明白大兄弟也得挣钱。”

    “实在不行,你看我们再卖冻伤膏,能不能还按老价钱出售?”

    刘四海看了宋氏一会,突然笑了。

    “李夫人是个慈悲人。你放心,我们这一批冻伤膏是销往京城的。对应的客户也不差钱。”

    “至于穷苦人家,我们名下的医馆,药行,每年都会有义诊活动。我们自制的冻伤膏也会免费发放的。”

    “哦,原来是这样,大兄弟一家都是善人呢!”宋氏欢喜感慨。

    刘应道却无语望天。

    自家自制的最廉价的冻伤膏,成本也比李家高得多好不好?

    李家人这生意,简直是一本万利。

    冻伤膏成本里最值钱的恐怕就是羊油了。

    而自己做的冻伤膏……

    不说了,说起来都是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