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二创野史,古人破防了 » 第十四章 滕王阁序出,一生气运尽

第十四章 滕王阁序出,一生气运尽

    “滕王阁序,少年王勃即兴所做。”

    “通篇773个字,有4个典故,创造了40多个成语。”

    “一篇文,一个偶然,捧红了一座城和一个少年郎。”

    “滕王阁序也是饱受争议,有人说他句句王炸,有人说他通篇废话。”

    “滕王阁序写了景色壮丽,宴会盛况,更是道尽了这少年的一生坎坷。”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落魄才子王勃,就在这样的偶然情况下写出了滕王阁序。”

    “可以说,滕王阁序出,一生气运尽。”

    …………

    “确实是如此,写完了滕王阁序,王勃就一命呜呼。”

    “如果王勃晚死几年,说定语文课本又要厚了一半。”

    “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会砌上一堵墙。”

    “不客气的说,没有王勃,滕王阁难登四大名楼之一。”

    “洛神赋:嫂子好美!滕王阁序;我好惨!”

    ……

    王勃:洛神赋也能拿出来相提并论?

    曹丕;为什么不能,不知道比你的那个劳什子滕王阁好多了。

    曹植;那个,大哥,洛神赋是我写的。

    曹丕;哦!我之前看天上的弹幕,还以为是我写的。不好意思啊!误会了!

    曹植;…………

    杨炯:滕王阁序确实不错,王勃此人也真是不行。

    唐高宗李治:这话我认同。挑拨离间之辈,仗着年少轻狂,当不得大用!

    杨炯立马附和;还是皇上圣明!

    骆宾王;陛下,看看我写的檄文怎么样?

    唐高宗李治;你说的是哪篇檄文?是讨武曌的那篇?还是讨王勃的这篇?

    行了,文人的事,我不掺和。

    骆宾王本以为还能被夸赞几句,没想到就这个结果。

    卢照邻;骆宾王,为啥你那么在意檄文呢?

    骆宾王心里也是有苦难说。

    你们上天,留下的都是千古名篇。

    而自己呢?居然还是一首儿诗。

    难不成以后真就专心做写儿诗的?

    骆宾王不甘。

    白居易;你们四个聒噪半天了,没一个成气候的,烦不烦?

    元稹;就是,就是,来来回回,就这么两句。

    看看我家小白,那可是诗魔,随手一篇,都压得你们喘不过来气。

    杜牧;虽然我看不上元白二人,不过他们说得对。

    要不是你们四个出生的早,大唐又怎么会有你们四人的位置?

    李商隐;这就是早成名的好处?

    难怪天幕上没有显示我的诗。

    李贺: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外号叫“诗鬼”

    众人满脸问号。

    “诗鬼?你怕是个倒霉鬼吧。”

    ……

    就在这时,天幕画面转动。

    【倒霉鬼李贺】

    众人乐了,这是给认证了啊。

    李贺没想到天幕上居然如此说,一时呆愣住了。

    “李贺,七岁作诗,十五岁成名。”

    “一心想做个大官,适逢其会,父亲离世,不能参加科考。”

    “服丧三年,写下了千古名诗“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好不容易服丧期满,刚准备参加科考,又被举报,他爹的名字,犯嫌名,不准参加科考。”

    “据说这个举报之人就是元稹。”

    “该因当年李贺嫌弃元稹学历太低,没搭理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元稹做官以后,很是记仇。”

    “韩愈看不下去了,帮忙写了篇“讳辩”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郁郁不得志的李贺,写下了,来煎人寿。”

    “可能受不了这人间疾苦,李贺年仅27岁就郁郁而终。”

    …………

    李贺没想到天幕上居然还有对自己的简短介绍。

    看着上面所说的自己一生,悲从中来。

    同样是天纵英才,为什么我的命就那么苦。

    都怪这该死的元稹,要不是他,我何至于此?

    说完,抡起袖子,就要动手。

    白居易立马向前拦住。

    毕竟是李贺看不起元稹在先。

    那个文人不记仇呢?

    这个真不能怪元稹。

    韩愈看不过眼,这是摆明了拉偏架。

    怎么滴,受了委屈还不让说了。

    立马上前阻拦。

    元稹看出来了这韩愈不怀好意,眼看着白居易一人阻拦有点吃亏。

    连忙向着杜甫喊道;老杜,我偶像是你,你忍心看着我被欺负吗?

    杜甫此刻正在忙着修缮茅草屋,本不欲搭理此事。

    不过既然元稹都喊了,拿自己就伸把手吧。毕竟墓志铭还得靠他写。

    韩愈来劲了,就你会叫人?

    于是也大声喊道;李太白,我的梦中情人,你在哪?

    李白乘风御剑而来。

    没办法,要是别人,李白还不会搭理。

    可是韩愈喊自己,那就得给三份薄面。

    为什么?因为韩愈得孙子韩湘子啊,那可是仙人。

    看着这乱糟糟的一团,李白叹气,好生劝道;

    大家都给我谪仙人一个面子,今日之事暂且作罢。

    李白看着杜甫。

    毕竟是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小老弟。

    自己都说话了,想必他应该会听。

    可是等了良久,杜甫好像没听到一样。

    要知道,此时的杜甫也在生自己好大哥的闷气。

    自己日思夜想的好大哥,写了那么多首诗给他,一个回应都没有。

    今天别人随便一喊,就出现了。

    杜甫很是吃醋。

    初唐四杰此刻抱着臂膀,看热闹。

    谁叫这些人刚才还奚落他们四人的。

    看看,这就是大唐的半壁诗坛,简直是乌烟瘴气。

    李白听着四人刺耳的言语,实在是安奈不住了。

    剑尖一指,准备出手。

    此时,高适走了过来。

    李太白,你把杜甫伤害的还不够么?

    今日居然还敢动用兵器。

    有本事,冲我来。

    李白无奈,心知自己肯定打不过高适。

    此刻动手,只会自讨没趣。

    “哟,这不是谪仙人么?怎么害怕起凡夫俗子了?”

    李太白吃瘪的时候,王维总会适时的出现。

    男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总是离不开女人在其中,尤其是自诩浪漫的文人,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