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二创野史,古人破防了 » 第三十四章 如何才能青史留名

第三十四章 如何才能青史留名

    李广感叹之际,天幕上的视屏还在继续播放。

    【是王希孟十八岁,画《千里江山图》,空前绝后。】

    【用山岳,云雾,画成了长达十二米的旷世奇作!】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

    ……

    大秦

    身穿黑色龙袍的秦始皇,眉头微皱。

    “千里江山图?”

    难道是把整个江山都画在了一幅画上?

    “如此人才,为何没有出现在我大秦?”

    “如今我大秦一统天下,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站在始皇帝身后的蒙恬,军姿挺拔。

    “陛下,需要人才,不必空叹。”

    “只要您一声令下。”

    “我必将带领大秦将士,搜罗天下奇人义士,将他们带到大秦。”

    “以供陛下驱使!”

    秦始皇回头,看了蒙恬一眼。

    眼光犀利,直刺人心。

    “噗通”一声。

    蒙恬跪倒在地。

    “是微臣多嘴了!”

    秦始皇这才把目光移开。

    他需要的是一个血战沙场的将军。

    蒙恬感受到目光移开,这才发现后背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

    如今皇上的天威,是越来越深了。

    近一点,都能感觉到压迫之力。

    “那些儒生怎么样了?”

    秦始皇眺望远方,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回陛下,秦国境内,儒家的典籍全部都已经收缴。”

    “大牢里更是抓了一批儒生。”

    “这些人该怎么处理?”

    秦始皇缓缓回头。

    紧紧的盯着蒙恬的眼睛。

    虽未说话,但蒙恬却明白了其中所表达的含义。

    双眼之中杀气盈天,连自己这个就站沙场的将军,都承受不住。

    “寡人的大秦,需要的是寡人的统治。”

    “不需要一些妄加议论之辈。”

    “你可明白?”

    “遵命!”

    说完,蒙恬转身离去。

    只是和皇上近距离呆了一会,蒙恬发现自己全身都已经被汗水湿透。

    不由的苦笑。

    秦始皇不再理会这些。

    长袖一挥,跨坐于龙椅之上。

    继续看起天幕上的视屏。

    新的视屏出现。

    【如何才能在历史中留名?】

    简单的几个字,却吸引了天幕下,所有人的好奇心。

    不论是王侯将相,谁不想以后可以青史留名?

    连个普通人,心中大志,都是可以留名青史。

    更遑论其他人?

    大明,永乐朝

    “你们说,怎么才能在历史中留名?”

    看着自己面前三个乖乖跪着的儿子,还有一个大孙子。

    众人没敢接话。

    自己老爹的脾气,时好时坏。

    万一待会说的不对,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放心大胆的说。”

    “放心好了,即使说错了,我也不会怪罪。”

    “说的好的,咱还给他赐座。”

    话音刚落,朱高煦内心的小算盘就打了起来。

    “爹,你说的是真的?”

    “君无戏言!”

    朱高煦瞥了一眼身边的老大和老三,见二人没有说话的意思。

    至于大侄子,已经自动被他忽略。

    这次是个表现的好机会。

    虽然他书读的不多,倒也是知道好几个青史留名的人。

    “爹,那我就说了!”

    朱高煦清了清嗓子。

    得意的望了一下身旁的老大和老三。

    你们俩读书多,但都是读死书,还没有我脑子转得快呢。

    “爹,这个青史留名也分为好多种!”

    果然,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朱棣的目光,朝他看了过来。

    身旁的老大和老三也是望向了他。

    这个老二,可以啊。

    朱高煦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更加得意洋洋。

    更是卖弄道;

    “主要是以下几种。”

    “第一,平民类。”

    “第二,官员类。”

    “第三,一代帝王。”

    说完,他看向朱棣。

    “看我干什么,继续说!”

    朱棣不耐烦了,这小子,怎么和老大一样,学会装了。

    不过,能有这番见识,倒是令自己刮目相看。

    “平民想要记入史书,最难。”

    “因为要不是有一技之长,而且要是冠古绝今的那种。”

    “比如说,刚才天幕上提到的那些诗人,李白,杜甫之类。”

    “都是属于如此。”

    朱棣点点头,这点倒是没错。

    要不然天下百姓千千万,总不能每一个都记入史书吧。

    老大和老三也是点头认同。

    生于帝王之家的他们,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跪在最后面的朱瞻基,此时真想扒开自己二叔的脑袋看看。

    一向是个武夫的二叔,怎么突然变成了文人。

    看样子,,今天二叔要在皇爷爷面前露脸了。

    不知道皇爷爷对二叔的印象会不会改观。

    “这第二,就是官员。”

    朱高煦这时说到了兴头上,开始侃侃而谈。

    “官员想要青史留名,相对比平民要容易。”

    “可也不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每朝每代的官员都很多。”

    “光这些名字,史书也写不下。”

    “那官员要想青史留名,那就要做出格的事。”

    “何为出格的事?”

    朱高煦卖了个关子。

    朝身边看了一眼,果然大家都被自己说的所吸引。

    “那就是做别人所不能,并且做到最好。”

    “比如唐朝的魏征,他就以进谏留名。”

    “要不就是大奸大恶之辈。”

    “比如宋朝的好多官员,像严嵩,贾似道之流。”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造反!”

    “历朝历代,只要是造反的官员,哪个不记入史书?”

    朱高煦说的津津有味,还没有注意到朱棣的眼神已经开始不善。

    旁边的老大太子朱高炽和赵王朱高燧都暗地里捏了一把汗。

    这老二真是什么都敢说。

    “第三,就是帝王了。”

    “这个就相对简单。”

    “古往今来到现在,满打满算,总共才出现了多少个皇帝?”

    “所以每一位史书上都会有记载。”

    “可是如果想要被熟知,那就不能是一般的帝王。”

    朱高煦越说越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能将此事分析的头头是道。

    “怎么才算是不一般的帝王呢?”

    “同样,要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比如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会被史书着重描写。”

    “然后,就是那些另辟捷径之流。”

    “比如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

    “还有残暴淫乱的隋炀帝杨广,也可谓是天下皆知。”

    “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小孩子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