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患 » 第一章:名山危机

第一章:名山危机

    在山东戚堂村有户人家在放炮竹。一个年青的和尚路过这户人家的家门口。

    “师傅,你来自哪里?今天是我儿满月,进来喝杯喜茶吧。”

    “我来自五台山,法号恒智。”

    恒智和尚喝完喜茶,看着婴儿可爱的笑脸,问道:“施主,小孩可取名字了?”

    女主人道:“取了名字叫戚英。”

    “有缘的话,我想收他为徒。”

    …………………………

    一位明朝诗人来到五台山站在山峰上,握着扇子俯视五台山念诗颂景。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它处于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朝帝王的修建扩造,到大明朝时,它拥有寺庙一百多座。

    五台山名闻天下游人如织。诗人在游览五台山时,被五台山的奇峰灵崖和千年古刹吸引,因此诗兴大发,不知不觉吟诗赞叹。

    这是诗人第一次来五台山,这次他来五台山除了看风景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观看响动江湖的五台山比武大会。

    五台山虽是寺庙修行之地,却和少林寺一般,里面养着一群武功很厉害的武僧。

    五台山在武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名声。为了本寺武学的进步,寺院的先祖曾言:“习武如果长期关门自守,那是会落后退步的,必要的时候也要与外面切磋切磋,那样才可以增强武学。”

    于是寺庙先祖决定:凡是前来挑战五台山者,要依次从小辈分逐级挑战过关。最后胜出者可挑战方丈。

    第一轮挑战,挑战者们要挑战青衣僧。青衣僧是寺院里辈分最小的恒字辈,年龄少年居多,大多学艺不长。

    第二轮将要面对的是延字辈的青年黄衣僧,这些黄衣武僧都身强力壮,他们习武都在六年以上,是寺院里的主力武僧。

    第三轮是永字辈的中年武僧,他们武功精炼,习武都在十五年以上。

    经过这三轮比武下来,武客第四轮将要挑战的是行字辈的监寺和护法。监寺和护法是寺院里有身份的管理人物,也即寺院的主心骨。

    如果此几轮挑战后,有挑战者胜出。那么他们在第四轮将要面对的是班首,也就是寺院最高级别的高僧,德字辈。

    按以前比武的惯例,挑战者极少能过四关。挑战者与班首比武的例子十年都难遇到一次。

    这次来了一位挑战者,是个东瀛人,名叫井上盖板,年龄四十岁左右,长得矮小精悍。他扬言要打败五台山。

    井上盖板不费吹灰之力相继打败了延,恒两辈。接着又打败了永字辈的武僧。他继续晋级,又把行字辈的护法打得重伤倒地,再次晋级。

    众人惊呆了!

    五台山德字辈的班首有三人。井上盖板在第四轮只要打败三人中的一位,就可以和方丈德圆一较高下。

    在三名班首中,有一名班首法号德明。他下半身残废,常年坐轮椅,是个生活都难自理之人。

    寺院传说德明当年他并不残疾,武功还在方丈之上。

    后来是因为带领一支僧兵去山东抗倭,被一只大金羽大鹰抓住了双臂从高空中坠落,摔断了筋骨造成下半身残疾。

    德明残疾不能比武,因此井上盖板只要打败其他两名班首中的一人即可。

    又是一场精彩的比武,看客越来越多,挤得人山人海,诗人就是其中一位。

    所以第四关的比武意味着五台山的最后底线,这关绝对不能输,输了将要迫使方丈亲自上台比武,一旦有什么意外,五台山的名气将严重受损。

    井上盖板扬言要同时挑战两位班首。两名班首虽然生气但信心不足,接受了井上盖板二打一的条件,那就二打一吧,保住五台山的名声要紧。

    两名班首联手大战井上盖板,战斗场面精彩激烈。

    众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两名班首打着打着就感觉手脚无力了像着了魔一样,手脚使唤不灵,功力发挥不出来。

    然后两人都被井上盖板踢下了擂台,输得惨不忍睹!

    两班首口吐鲜血,被徒弟们扶起。

    一名班首问道:“东瀛人,你是不是使用了妖术?”

    井上盖板哈哈大笑:“哈哈,输就输了,何必找理由推脱,休得乱问。”

    “这东瀛矮子好厉害呀。”台下议论纷纷。

    诗人不愿意接受台上的比武结果,想下山离去但又心有不甘。

    五台山被逼入了绝境,方丈就要上台比武了。这在江湖中是一个热门新闻,很快这个新闻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人快马加鞭赶到五台山观看。

    按照惯例,为了公平起见,对阵方丈的比武,井上盖板需要休息半月才能举行。

    两位班首向方丈解释,不知什么原因一开战就手脚无力。

    方丈摆头不信,道:“现场那么多人都看见了,没见看见他使用什么暗器,怎么会有妖术呢?”两名班首只得无奈叹气。

    这时门僧来报方丈,说是德明求见。

    方丈正发焦虑发愁,想到残疾的德明不能帮上什么忙,这个时候不适合来打扰,于是叫门僧劝说德明回去以后再见。

    德明被拒绝习以为常了,因为他早就被寺院掌权者遗忘。

    僧人们都慌神了,五台山气氛压抑紧张得很。只有一个残疾的德明显得很淡定。但没有人理会他。

    他身体残疾没有人愿意拜他为师,因此他只带一位徒弟。

    这个徒弟还是方丈捡上山的,初心是交给德明打发时间用的。德明教不教这个徒弟武功不重要。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这徒弟长得身强体壮孔武有力,穿着青色僧衣。

    这徒弟匆匆闯进德明的禅房,紧张道:“师父,师父,东瀛人要挑战方丈,寺庙都慌神了,这该如何是好?”

    德明微微笑道:“恒智,危机关头,不能冷静就这么慌神呢。”

    这徒弟的法号叫恒智。

    恒智抓了抓头皮,看到师父淡定从容的样子感到不解,问道:“师父,你怎么还笑得起来呢?我都急死了,你说方丈能打得过那东瀛人吗?”

    德明淡定道:“方丈的武功足以赢东瀛人,只是……”

    恒智一脸不解,问道:“师父您的意思是,到底是能赢还是不能赢呀?”

    “你呀!”德明微笑,他身体微胖,一笑起来脸型显得很圆。

    德明道:“告诉你吧,为师十年前在山东抗倭时,东瀛的武士见过不少。这次来的不是东瀛武士,而是一名高级忍者!”

    “忍者?”恒智眨巴着眼睛惊讶道:“我平常也听到大师父们闲聊过,师父你以前在山东抗击倭寇见过东瀛忍者。

    他们都不知道忍者长得啥样的,只有你知道。”

    德明解释道:“忍者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是他们身上有某种特殊技能,能变化莫测杀人于无形。”

    “啊?”恒智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