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弃女的古代生存日常 » 69.喜丧

69.喜丧

    徐正清没有履行黑狗临死前的委托,因为在徐正清看来,那是单方面的委托,并不是她许下的承诺。

    而且,对于一个作恶多端,还想着要自己命的人,没必要讲什么道义。

    她可以肯定,如果她死了,那些人绝对不会对幼保院的人讲什么道义。

    因此,徐正清在把事情交代给衙门之后,后续就不打算管了。

    吴婆婆的身体在慢慢康复,但是徐正清知道,那只是表相。

    不过还好,至少可以下床了,要是之后的日子,吴婆婆只能躺在床上,那才是难熬。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实际上一直躺在床上的人又何尝不痛苦。

    想活的渴望,对死的畏惧,想死的纠结,活着的痛苦,所有的一切都隐藏在大脑活跃,却不能行动的身体中。

    徐正清打心眼里不希望吴婆婆受这样的痛苦。

    上辈子,徐正清送走外公外婆的时候,外公是痛苦的。

    他死于疾病,死前动了手术,临死的时候还离不开止痛药,断断续续治疗了大半年。

    很多天晚上,外公都痛地睡不着觉,不停地哼哼。

    徐正清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只有外婆才能安抚他的伤痛。

    外公去世之后,刚办完丧事,外婆就在睡梦中离开了。

    徐正清发现的时候,外婆是面带微笑走的,看起来很安详。

    徐正清觉得,外婆这才是喜丧,没有任何痛苦。

    所以徐正清是真的希望吴婆婆能走的安详一些。

    现在幼保院药味不断,吴婆婆的身体虚不受补,根本用不上什么好东西,药都是白大夫和甘草去采的。

    徐正清也会跟着上山。

    她不希望自己变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幼保院还需要她上山砍柴呢。

    好在上一次,卫兵们把柴火运回来了,不然幼保院的柴火都要不够了。

    也好在现在天气变暖了,不需要用暖炕,只是每天大家洗澡,烧饭,还是要不少柴火。

    所以,徐正清上山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每次徐正清上山都能安然无恙地回来,吴婆婆她们也不再那么紧张了。

    天气变暖之后,山上的野果也越来越多,徐正清上山没遇到过多少,但是集市里拿来卖的人不少。

    原先没人想到,但是自从徐正清买过之后,集市卖的人就多起来了。

    一些家里有些闲钱的人都会给孩子买一点尝尝味道。

    城里的孩子真的很少出城,进出都需要交钱不说,单独出去还不安全,一定要大人带着。

    而大人们往往都没有时间。

    徐正清以前觉得996,就不是人干的,吐槽过一次又一次,但是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996,是真幸福啊。

    因为在这里,固定的工作往往意味着一个月基本上只能休息两天,也就是半个月休息一次。

    而给你休息不是让你真的休息的,而是沐修。

    也就是给你时间洗澡。

    在古代,洗澡也是个大工程,主要还是洗头麻烦。

    头发长,天热还好,天冷是真的不容易干。

    要不是徐正清的房间里都有暖炉,大冬天是真不敢让大家洗澡

    因为到时候很有可能,头发没干,全变成冰棍了。

    所以,在这里工作,是真的没什么休息的时间。

    小孩子们没压力的就一起玩游戏,有压力的就要帮着干活,山林对他们而言是真的很陌生。

    所以,集市上的野果卖得很好,主要价格也不高。

    徐正清惦记着青饲料,在确定驴喜欢吃什么草之后,徐正清就开始准备了。

    这东西弄好了还是很有用的。

    现在边军对她们印象好,就是因为那点泡菜。

    要是把青饲料弄出来,那些边军还不更加喜欢幼保院!

    徐正清很有危机感,她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给自己和幼保院找个牢靠一些的靠山。

    现在边军的好感度已经刷上来了,徐正清自然要趁热打铁,无论什么时候,和军队打好关系,都能给人强烈的安全感。

    为了弄这个青饲料,徐正清先是做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大木盒,感觉就是加大版的做豆腐模具。

    刚看到这东西的时候,吴婆婆她们还以为徐正清想做豆腐呢。

    不过豆腐没有做,豆浆倒是喝到了。

    徐正清想往草料里面加一点豆渣看看效果,反正驴是吃豆渣的,只不过不能喂生的,要煮过,而且数量还不能太多。

    所以徐正清正好可以做实验,豆浆大家喝了身体好,豆渣一部分直接喂驴,另一部分拿来放在青饲料里实验。

    不过煮出来的豆浆有点多,最浓的那一部分,被徐正清拿来做豆腐脑了。

    好长时间没吃,有点馋了。

    青饲料徐正清也不知道怎么做,反正知道肯定要,弄碎,然后加酵母,没现成的就放点酒槽,这也算是天然酵母,然后就是豆渣。

    全部混合在一起之后,放在木盒里,再放一个大石头压实,最后放到地窖里保存。

    徐正清也不知道成不成功,反正试一下,不行就拿去当化肥,横竖不会浪费。

    青饲料成功没有,徐正清不知道,反正豆腐脑做的挺好的,一群人吃得很开心,吴婆婆都难得多吃了一些。

    徐正清决定有时间就做一些,豆制品吃点有好处。

    外面有豆腐卖,也有豆浆,就是要自己拿碗去装。

    豆腐脑和豆腐,实际上就是相差一个压实的过程,徐正清也会做。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卖钱就算了,徐正清实在不愿意耗费这个力气。

    这让大妹她们十分不满,冬天赚钱多了,这时候空下来不习惯。

    徐正清可不会惯着她们,冬天已经很忙了,一年忙到脚,日子还过不过了!

    更何况,徐正清还要读书,还要写书,可以说,整个幼保院门徐正清最忙了!

    时间过得飞快,徐正清发现,张大伯已经很久没来幼保院了,估计是知道幼保院有地了,所以就不来送粮食了。

    其实的确是这样,这一次的玉米收上来之后,磨成细粉,幼保院自己也收获了一万斤玉米粉。

    徐正清把玉米粉前前后后磨了五遍,浪费了很多,但是磨出来的粉更加细腻,做出来的东西好吃不少。

    然后徐正清就把仓库里所有玉米粉又都磨了一遍,让吴婆婆心疼地不行。

    可是徐正清对此很坚持,她在吃这方面,是坚决不会退让的!

    这一点倒是让白大夫很是高兴。

    她本身就是好日子过惯的人,哪怕出来之后,日子过得也不差,就是每天提心吊胆的,老是要麻烦世伯。

    但是世伯年纪也不小了,谁知道还能靠多久。

    但是徐正清不一样,以徐正清的年纪,白大夫觉得,这辈子不需要担心了,只要徐正清不去浪,她养老就有指望。

    原本幼保院是真的不行,住的地方不行,吃的地方更不行。

    而且幼保院自己都自身难保。

    白大夫要是那时候和幼保院搭伙过日子,那就是单方面救济。

    她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单身女人,哪有这个能力去救济别人!

    但是现在的幼保院,白大夫还是过得很舒服的。

    不需要提心吊胆的睡觉,住的地方很舒服,吃的也很好,徐正清这个好嘴的,就不会亏待自己。

    所以,白大夫每天都在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现在,她会时不时地教大妹她们一点草药知识。

    可惜的是,大妹实在没这个天分,她本身就没读过书,这时候还在努力认字,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幼保院里里外外的事情,哪来的精力学医。

    二妹志不在此,一心想考功名,给幼保院保驾护航,完全没兴趣。

    三妹她们年纪尚小,每日读书练箭就已经消磨光了她们的耐心,倒是对那些值钱的草药有些兴趣,但是对于学医就没什么兴趣了。

    吴婆婆看在眼里,也只是说她们没福气,倒也没有强迫她们。

    白大夫也乐得自在,有愿意学的孩子,她肯定会认真教,可人家不愿意,上杆子就没必要了,反正还有甘草这个徒弟在,她每天忙活的事情也不少。

    过了一个月,棺材总算制作好了,被抬进了仓库。

    吴婆婆看到的时候,眼泪都流下来了。

    等大妹把制作好的寿衣拿出来的时候,吴婆婆直接抱着徐正清大哭起来。

    她家人都死光了,无论是夫家还是娘家。

    尸体都扔在路上,现在连找都找不到了。

    她虽然把幼保院当家,但是幼保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她不能把祖宗牌位放在幼保院里只能让家人继续当孤魂野鬼。

    每每想到这里,吴婆婆就痛苦不已。

    想着自己估计也是这样,毕竟幼保院哪有这个能力办丧事,而且大妹她们也不懂,吴婆婆也不好直接说,怕给大妹她们压力。

    没想到,徐正清不声不响直接办了。

    吴婆婆顿时觉得自己不用担心后事了,能不喜极而泣嘛。

    当天,吴婆婆的脸色都好看了不少,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了,白大夫的脸色却凝重起来。

    当晚,白大夫仔细给吴婆婆把了脉,又亲自看着吴婆婆睡下,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妹却发现吴婆婆躺在床上去了。

    徐正清呆楞地站在门口,不明白好好的,怎么就没了?

    白大夫叹着气安慰道:“你解决了她最担心的事,她自然就放心走了。这样其实也好,可以少受一些折磨,不然的话,还不知道她日后要吃什么苦呢。”

    徐正清茫然地抬起头,“如果我v不准备那些,她是不是就没事了?”

    看着徐正清失魂落魄的样子,白大夫说道:“你去看看吴婆婆,她睡的很安详,这是喜丧!”

    徐正清走进去看了看,果然跟外婆是一样的。

    虽然明白,但是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