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白首如故 » 第一章 重逢

第一章 重逢

    南宋末年,蒙古铁蹄伯颜大军已在踏入临安城的路上,常常有难民从北方往南逃离,逃离路上别说家当,就是能有一身干净衣服都困难,南宋虽富庶,但各地已有乱世之像。

    那是在暮春之际一个风和日丽早晨,小道姑觉音准备到道观下的小溪打水做饭,只见觉音开门仔细观察确定无人,出门关好道观门,迅速赶往小溪边,匆匆将两个木桶打至半满,正准备挑起扁担走人之际,溪边木从中悉悉索索探出一只惨白的手,觉音大吓一跳,跌坐在地,还好木桶没有抬起,要不然好不容易打的水也浪费了。觉音看着又一动不动手,进入天人交战,最终数年的修行不是白修行的,觉音爬起慢慢往白兮兮的手而去,扒开木从,卧躺了一个十五六的少年,看着衣着不似难民,长相也不像蒙古人,觉音狠了狠心,一会儿被师傅念就念吧,把人救了再说,虽觉音也就17岁的样子,看着纤瘦,但干活多年的体格,力气可是很大的,只见觉音一把拉起少年背上,就往道观赶,虽山路崎岖,雾气未散,但对于觉音来说他可比两桶水好背多了,没一会儿功夫,就到了道观,觉音将少年放在室外的塌上。

    此时师傅听到动静出门,走到少年身边,也不惊讶,号脉一会儿,让觉音去采些草药给三碗煎一碗熬了,喂了少年,遍两耳不闻窗外事,即没说觉音也没有过问,仿佛早就预料之中一般,觉音心底佩服师傅,道法自然,顺应天意呀,自己修行还是不够呀感慨一番后,觉音就该干嘛干嘛。

    做饭劈柴早课午课修行完毕,觉音正准备午休一下之际,少年悠悠转醒,看着陌生的道观,头晕又有些饿,身上衣服半干,并不舒适,正准备从塌上起床,觉音来到少年眼前,少年扶头看着觉音,倍感亲切熟悉,觉音一双杏眼歪头看着少年说,你醒了,你叫什么名字,为何晕倒在溪边呀?少年回:我饿了,我头好晕。觉音笑起,如山间四月梨花开,眩晕了少年的眼,觉音给少年做了点粥,少年吃后缓了一缓,并未再说姓甚名谁为何晕倒于此,就昏昏睡去。

    傍晚时分,就听急促敲门声,觉音开门,一位似管家的人,对着觉音说,我乃城南刘氏管家刘牧,我家公子昨晚不慎走丢,道姑可见过?觉音还未回话,少年已经走到觉音身后,管家冲过去抱住少年大哭说,公子你可吓死我了,随后扶少年上轿,回身拜别小道姑说,道姑搭救之恩,明日刘府必奉上丰厚谢礼,今日天色已晚就不叨扰了,然后还未等觉音回话就急匆匆走了,觉音觉得刘管家很是没有礼貌,但想着救人也不为了他的礼貌与谢礼,拍拍手关门大吉,做完晚课睡觉去。这一日正是南宋德佑一年,农历四月十二日。

    第二日一早,刘管家果真亲自带着米面粮油,两锭纹银拜会来道观酬谢,师傅并未出面,只好觉音接待刘管家,觉音心想这乱世,米面粮油可比银子金贵多了,所以欣然收下米面粮油,纹银退给刘管家,对刘管家倒说,只是举手之劳,不敢承受如此贵重的酬谢,刘管家只好说,此为功德钱,用于修缮道观,觉音不好再推,请示师傅后,欣然收下,送别刘管家,这个小插曲在觉音的生活中也就告一段落。

    但觉音不知,因她的小小善举,改变的确是少年一生的轨迹。少年姓谢名临渊,字岳峙,十六岁,出自陈郡谢氏,少时成名,文武兼修,本欲科考入朝为官,立鸿志挽南宋于危栏,可惜朝廷昏庸,武将不受重用,军力疲弱,太皇太后掌权,迁都摇摆,国将倾覆,早已没有赤诚少年们用武之地。

    那日,谢临渊正与几位好友在临安最有名的酒楼丰乐楼吃酒,酒至酣处,公子们便控制不住谈起积弊的时事,痛骂文官无为,奸臣贾似道祸国,武将被压,太皇太后优柔寡断,才会到今日国之将亡的局面,谈到激动时,癫狂痛哭,捶胸顿足,发出了不小的动静。

    丰乐楼既然是临安最有名的酒楼,那么必然是达官贵人常聚之所,巧的是谢临渊一行人所聚包间隔壁正是当朝太皇太后谢道清的主管太监福公公正外出办事,在此小憩,福公公立时知会随行暗卫给这几位口出狂言的少年一点教训。

    各位公子酒后上了各家马车回府,回府路上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拦截袭击,但受袭击最厉害的便是谢临渊的马车,护卫拼死为谢临渊杀出一条血路,谢临渊驱车且战且退,一路奔逃至城郊山脚下,随后弃车逃入密林,厮杀逃命一夜,此时的谢临渊已经战至力竭,正好此时巧遇了一个洞穴,谢临渊赶紧躲避进去,天色将亮,杀手们找寻不到谢临渊,遂撤退,谢临渊强撑着最后一点意识爬向正从山路悠悠下来,到溪边打水的觉音,随后被觉音救起。

    谢家遍寻一夜一日,最后在道观寻到谢家小公子,谢家便是赫赫有名的千年陈郡谢氏,当朝第一皇亲国戚,太皇太后的母族,谢小公子还得唤太皇太后谢道清一声姑奶奶。

    谢小公子归家自知酒后犯了大错,没有及时阻止好友口出大逆不道的言论,招来这杀身之祸,备好荆条就往爷爷谢奕房中而去,谢奕见宝贝孙子如此,不禁叹息道,现在朝中百官出逃,临安各大氏族也都陆续出逃南迁,太皇太后被迫扶上这个位置,太皇太后已经是耳顺之年,国家何尝不像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已近油尽灯枯之时呀。

    这一日夜足以够谢公查清来龙去脉,谢公告诉谢临渊,怕是有人借此机会对我谢氏动手了,还是借的太皇太后的手,这记闷亏你也只能生受了,这便是还在内斗的腐败朝廷呀,谢公心有戚戚,扶起还在跪着的孙子,语重心长道,谢家千年历史,历经无数帝王,怕是马上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若有一天国破,望你秉持士子之心,护佑一方百姓,守护氏族绵延,而不是一时意气,为昏聩的朝廷而身死。

    谢临渊大受震撼,这和自己所学圣贤书多有违背,比自己口出的狂言更加大逆不道,但百姓和君王谁更重要,自己和氏族谁更重要,祖训早已告知,今日一席话,对谢临渊可谓影响深远。

    待此次截杀事件平息,谢临渊想起将他救起的小道姑觉音,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可仔细回想又确实不记得认识觉音,之后临安城便陷入前所未有的风雨飘摇与混乱不堪,谢临渊全部精力皆放在保护家族躲避明枪暗箭,觉音便如沧海一粟,谢临渊未再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