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证道:元宇宙 » 0021. 天赐系统(新)

0021. 天赐系统(新)

    杜皓神思不属,任由鸟儿向着银杏林飞去。

    他在整理刚刚获得的信息。

    自己所在的地域,看起来接近或者说属于一个叫“楚”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上层人士,装束、用具、跪坐的方式、使用的文字,都极类似华夏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尤其是最后布帛上的字,如果杜皓辨认出的那几个什么“九月”、“王”、“大军”、“周君”等字确实是华夏文的话,那么透露的信息就太惊人了。

    再结合早先第一次探查城池时,在“大屋子”前听到的疑似什么“王”、“灭”、“天子”等字眼儿,当前这个“楚”国面临的问题几乎就可以推测出来了呀。

    有个什么王,要灭掉天子,现在应该是收到情报,某王的大军已出发,战争可能是在九月,跟一位“周君”有关。

    杜皓暗道:“如果真是春秋战国,那么天子应该是周天子,那么周君又是谁?如果是我所熟悉的历史,那么灭周的应该是秦,而且是战国的末期了。至于楚,在秦灭周之前已经被秦将白起攻陷过郢都,只是尚未亡国。”

    杜皓暗恨自己历史不熟悉,只知道周室灭亡是在秦昭襄王末年,而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著名的“远交近攻”政策和长平之战的决策者,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可是,为什么……”他仍然不能相信真的存在时间穿越,总觉得极不合理,但又解释不了所见所闻。

    ---

    就在杜皓迷惑不解的过程中,鸟儿已经飞抵了银杏林,落在了林地中央最显眼的银杏王的枝头上。

    杜皓按下疑惑,指挥鸟儿衔着银杏叶,便循着银杏王的能量通道直入根脑,也不再要求鸟儿等候了,毕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悟道”需要多久,总不能让它在树枝上等到饿死。

    银杏王惊疑地发来个“???”,似是不解杜皓何以去而复返,又何以能做到去而复返。

    杜皓也懒得跟它互相猜问号了,直接观想了个一团光芒进入一株小银杏树的念头给它,看看它作何反应。

    银杏王依旧只能“???”,杜皓也不知道如何跟它解释自己的想法,念头一转,觉得似乎也不必征求它的同意了,反正它也阻止不了。

    于是杜皓沿着银杏王的根须向外围探去,果然在较远的地方与周边银杏树的根须形成了连接。于是杜皓就利用这个比稻丛粗壮了无数倍的根系网络,在树木之间穿梭探查起来。

    ---

    在靠近银杏王的一大圈树木的根脑附近,杜皓都能隐约地感应到精神波动,他猜测这些银杏树应当是银杏王的嫡系后代,活得够久了,所以都产生了神魂,那就意味着他无法“夺舍”了。

    他继续向着外围探去,越走越远,渐渐地感应不到树木精神波动了。他进入一株树木,探查了一下年轮,果然树龄只有一千多岁。想来银杏王在这个年纪都还没有诞生神魂,那么它的这个后代应该也还处于无知无识的阶段。

    “就是你了!”杜皓一狠心,也顾不上膈应“夺舍”了,直接霸占了树木的“根脑”中枢。

    “接管”了这句身体之后,杜皓静下心来细细感应,果然可以感知到这株银杏的一切,身体中贮藏着充沛的能量。

    杜皓放下了心来,开始适应一株树的生活。几天之后,他休息好了,彻底适应了这具银杏的身体,能量汲取十分的顺利。于是他决定尝试一次深入的“悟道”。

    出于谨慎,杜皓仍然分出了一个“猴版”分神,藏身于邻近的一株银杏树负责“护法”。

    随后,杜皓便试着进入“高功耗”状态。

    ---

    在杜皓的感知中,银杏的根须深入地下很深很广,牢牢地将大地抱在了怀中,而枝叶铺展开来,笼罩四周,主干依旧在极缓慢地向上,探向阳光。

    他开始观想银杏树的一生。

    一粒白果落下,被落叶覆盖,被雨水打入稀泥,然后埋于泥土,在黑暗中与污泥、爬虫为伴,直至外皮破裂、发出嫩芽,这才顶破泥土,见到了阳光。在之后的岁月中,根须不断地深入大地,而枝干则不断地探向天空。根扎得有多深、多广,枝干就能长得多高、多大,枝叶就能覆盖得有多广……

    “为什么银杏是树,而水稻只能是草呢?因为银杏的种子够大啊!”杜皓忽然想到。

    没有更大的种子,就无法携带能长成树木的信息——也就是基因组,和最初所需的足够能量。以此为鉴,是不是可以推理,事物最终的成就是大是小,很大一部分应当归因于其始发时的信息与能量架构。

    进一步地,在事物的初期,应当更多地关注其信息与能量的架构,而不要急于发展,因为只有“孕育”好了一颗能够长成大树的“种子”,后续的发展才有足够大的空间、足够长的寿命,这似乎就是一种天地法则!

    这么说来,一些人总急着往上爬,一些企业总急着“做大做强”,而没有想着先把自己的“种子”给打造好,这就等于是在天地法则之下“缘木求鱼”了。毕竟,能够快速生长的,都是草啊!

    ---

    杜皓的思维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拔高,渐渐地脱离具体的现象,而开始探入现象背后的法则。

    思维不断发散、发散,渐渐地,又似乎不断地向着两个点在汇聚、汇聚……渐渐地,已经不是思维了,而开始蜕变成为了一种超越思维、超越主观意识的能量形式,隐隐与整个世界发生着某种共鸣。

    终于,杜皓突破了某个界限,感知到了天地之间法则与事物之间的一种玄妙联系,就像物质与能量相互转换一样。但不只是物质和能量,他感到似乎还有更深刻的东西等着他去了解:那会是什么?

    杜皓耐心地体悟着。

    物质与能量相互转换,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早已揭示的规律,标示了物质与能量相互等价的关系。但杜皓此时隐约感悟到,所谓规律和关系,与物质和能量一样,都还只是一种“表象”。

    表象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刻、更本质的存在。也是因它的存在,才演化出了无尽的表象,呈现为规律、关系、物质和能量……

    在杜皓渐渐深入的感悟中,他隐约能感觉到,天地间似有一个巨大的球体,在他的神魂体周围旋转着。

    不,那不是一个简单的球体,而是……一个立体的阴阳鱼!

    ---

    阴阳鱼是华夏文明传承中最为玄奥的图案。阴阳两半部分以蝌蚪状相互纠缠,阴鱼有阳眼,阳鱼有阴眼,阴阳相伴相生,旋转演化,周而复始。

    然而,以往所见的,都是画在纸上的二维构图,而现在杜皓所感知到的,是一个立体的阴阳鱼!

    杜皓的感知越来越清晰了一些,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位于阴阳鱼的正中,而是处于阳鱼阴眼中,四方上下环绕旋转着纤细的符文,他仔细体会,认出来了!那是……八卦符文!

    八卦符文不停地闪烁变换着、转动着,像是星空中的星点,卦象不停地改变着,刚刚还是乾卦,一闪就变成了兑卦,再一闪就变成了离卦……

    这些闪烁变换着的符文星点还以一种玄奥的轨迹在转动着,不仅组成了阳鱼的阴眼,还组成了阳鱼本身。进一步地探查之下,杜皓发现,整个立体的阴阳鱼原来都是这些运动着、变换着的符文星点所构成的!

    在阳鱼的阴眼中,符文闪灭流动,他的神魂体自身也仿佛在自转,同时又随着阳鱼的转动而围绕着某个中心在公转。同时,在与他相对的阴鱼阳眼处,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吸力在逐渐产生,要将他拉过去!

    杜皓瞬间惊醒了过来。

    ---

    异象退去,杜皓收回了“护法”中的“猴版分神”,这才知道,他刚刚的“悟道”已经用去了半日的时光。而在“猴版分神”的观察中,并未见到或者感知到由八卦符文构成的立体阴阳鱼,只见到他“寄宿”的这株银杏不断地掉落叶片。

    杜皓知道,那是他在“悟道”状态中汲取了银杏树很多能量所致。

    “所以,阴阳鱼本身就应当是立体的吗?”他猜测,“是由于古人不会画立体图示,所以才只留下了一个平面图?”

    还有八卦符文,原来围绕阴阳鱼的八卦符文,是要表达“阴阳法则”由变化运行着的“八卦”所构成吗?

    他回忆刚才的所思所感,隐约有所悟,却又无法深入地思考、分析。

    杜皓觉得以“思考”去面对“天地法则”,或许是一个错误。就像用语言去描述画面,哪怕再精细的语言,也无法完全呈现出画面的全部内容,而必须要靠受众的“脑补”才行。

    “人类的思考,与天地的法则,或许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就像语言和图画,也是有着联系但本质不同的事物。”他想道,“所以思考只能触及法则,却无法完全认识法则,更不要说用语言来表达法则了。”

    其实大道之无法描述,甚至于不可思议,是先贤就曾经体悟到的。很早以前,孔子就发出过感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这句话记载于《周易·系辞上》。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杜皓是知道“书不尽言”和“道可道”这两句话的,虽然未必知道出处,却深觉符合他此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