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我的篮球史 » 第二十二章 七号

第二十二章 七号

    因外援被取消比赛资格,令我们五班的,也是我个人的,高中第一个篮球赛季提前结束了。

    看着其他班级继续着如火如荼的比赛,我心里真是万千滋味。既有手痒想自己上去拼搏,但更多的还是内疚和遗憾。

    最终比赛结果,是六班力压四班,以全胜战绩夺魁。

    而四班仅仅小比分惜败给六班一场,获得年级第二。

    这也颠覆了我自初中四年以来形成的观念:篮球水平和学习成绩成反比的定理。

    六班是由M中学初中直升人员组成的,能够获得直升资格的,都是整个年级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等生。

    像杜伯德这样,身手全面,攻防俱佳,还会进行调度组织的大前锋,居然不是靠篮球特长获得直升,而是依靠优秀的学习成绩。确实令我咋舌。

    而且,包括杜伯德在内整个六班篮球队,都具有同样一种特质,认真、规范和执行力。

    也许他们将对待学习的劲头也同样发挥在篮球上,杜伯德以及他的球队球风,就是稳健扎实,没有丝毫的浮夸和个人表现的成分在里头。

    拿六班篮球队和其他班级篮球队来比较,很明显的可以区分出,学院派和街球派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街球派在比赛中确实好看,有出色的个人技术展现,花里胡哨很多其实不太合理的操作,只要最终能得分,就是精彩瞬间。

    而学院派整场比赛看上去显得古板沉闷,一传一切,一跑一投,每一个动作都好像事先排练好。但这些却是在比赛中最实用的,在需要得分的时候又最可靠。

    在四班街球风和六班学院派的比拼中,还是依靠杜伯德以及整个六班的稳健发挥,最终笑到了最后。

    那场比赛我就在现场观战。

    刚开始,四班战术以吕麦蒂和郎耶斯之间串联为主,还算是打得比较合理。

    随着杜伯德开始主防吕麦蒂,四班外线进攻受阻。然后不得不把重心转向内线。

    郎耶斯虽然身板硬朗,但毕竟是水球专业的,篮球水平还是差点意思,又遇到身高臂展明显占优的六班中锋,进攻成功率也不高。

    而六班始终依靠一板一眼的传切配合,出一个空位投一个篮。有机会给内线,没有机会再回球,从头进行耐心组织。就这样,从占据优势到一点点把比分拉开。

    下半场刚开始,比分差距来到了两位数。

    此时吕麦蒂开启了个人进攻模式,频频持球突进,或是靠挡拆后错位单打。

    郎耶斯也开始利用体育特长生的身体条件优势,在内线以蛮力强吃,或者博取犯规罚球。

    依靠四班两位明星球员更具侵略性的强力输出,比分确实追回了不少,甚至一度迫近。

    此时六班并没有慌乱,在一次适时的暂停回来以后,进行了部分人员调整,依然还是坚持着稳扎稳打的作风。

    下半场四班发起的进攻高潮,随着两位明星球员体力的下降而渐渐退却。

    吕麦蒂最后时刻,还在继续利用出色的个人技术试图追赶比分,但在六班多人的车轮战防守消耗中,效率下降明显。

    六班的这批球员们,初中那会就一起打球,四年中建立起来熟练默契的优势,这会体现出来了。

    最终,凭借全队极富战术素养的稳定表现,将微弱的领先优势保持到了全场比赛结束。

    在校级篮球赛结束以后,篮球集训队开始进行更为正规的训练。我们班的“外援事件”并没有影响到我的校队生涯。

    高二年级的正式校队训练,一般都是在下午放学后。

    我们作为校队梯队的集训,就安排在了早上,每周一三五,提前一个小时到校。

    可能是为了磨练我们这些集训队员的意志,尤其体现在往后冬季来临也依然如此安排。

    在寒冷的冬季,上海同北方比起来,温度数字看上去还行,室外篮球活动也可以开展。

    但零度左右的天气,在江南靠海的地域会造成一种特殊的湿冷。

    尤其是西伯利亚冷空气来袭时候,气温骤降到零下,伴着刮到脸上刀割似的凛冽寒风,穿着棉袄也是冻手冻脚的,要能够坚持在大清早进行运动训练,也着实不易。

    而我当时的家,刚刚从市中心搬到了较远的内环以外。

    早上6点半左右到校,意味着清晨5点多就得起床。

    闹钟一响,缩手缩脚的从温暖的被窝爬出,快速穿戴、洗漱,自己弄个简单早饭吃完。

    接着,骑上单车,中间要经过跨越铁路与苏州河的两座大桥,总共将近8公里的路程,记得最快一次只花了20来分钟。

    这时候年纪小,体力好,对篮球又热情似火。

    清晨飞一样的来到学校,带着微微的小汗,差不多等于做过了热身,马上就可以投入训练。

    训练课大多时候孙教练都会亲临,刚开始从基础的体能训练、运球、传球、投篮等入手。

    此时的训练,主要观察和评估大家的个人能力和技术特点,也考验每个人的纪律性。

    往后,孙教练缺席时候,会交代最听话也最认真执行训练计划的人带队,没错,此人就是杜伯德。

    早上的训练课一般体能消耗不大,日常的体育课上的篮球活动才叫真正开打。

    然后在中午,饭后稍微休息会儿,我们会相约再打一场,放学以后也会继续打。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精力,好像永远不知道疲倦。

    偶尔放学回去以后,感觉有点腿酸,毕竟最极端的情况下,打篮球是一天四练。但睡一晚,第二天闹钟响起,又充电满格。

    等高一下半学期开学,训练开始加入更多技战术内容。我们集训队训练时间也逐渐调整到下午,方便安排我们和高二年级校队进行对抗赛。

    此时考验的不再是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而是看重每个球员能否更好的融入球队,根据教练的安排去执行战术。

    又过了大约两三个月,天气已经转暖。孙教练告诉大家,即将要宣布高一集训队选拔结果,也就意味着被选中的队员,将正式加入校队。

    高一参加集训的球员,总共十来个人,基本就是当初军训时候,参加和解放军教官友谊赛的那一拨人。

    其中技术最全面,发挥最稳定,也最有执行力和领导力的,就是六班的杜伯德,他入选并且成为队长是板上钉钉的事。

    从日常训练效果和教练安排布置给他的任务,我们都认为他已经是实际上的队长了。当然,杜伯德的人品和球品,大家也都非常认可。

    其他人,从实力和表现上来看,二班的刘纳什,四班的双子星吕麦蒂和郎耶斯,还有五班的我,应该都能够顺利入选。

    而我们班参加集训的邹塔克还有郑亚当,在之前大冬天的早晨训练课,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落选也是意料之中。

    终于,有一天放学时候,杜伯德来我五班教室门口,亲自通知我入选了校队。

    这并不令我意外,但让我特别高兴的是,通知还说,第二天中午就要去体育组领队服,我的号码是7号。

    懂得篮球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传统的篮球队编号规则里,4号是启始,往后5、6、7、8代表一个队的先发主力身份。

    这也是按照实力来排先后顺序的。4号一般也是队长,《灌篮高手》里湘北高中4号赤木冈宪就是这样的角色。

    杜伯德当仁不让,就是我们队的4号。

    往后排,5号控球手刘纳什,6号吕麦蒂,7号就到了我。

    也就是说根据教练的评估,我是在整个高一第四顺位被选中的校队主力。

    这个消息真是让我喜出望外,虽然入选校队我是心里有底的,但这样高的顺位还是让我有些洋洋得意。

    刘纳什作为纯控球手,运球和传球功力确实在我之上,而且球风也很朴实无华。

    作为对比,我在高一那会成为班级篮球明星以后,也开始爱玩一些花活。谁让我初中四年老是做背景板呢。好不容易现在有技术有身体了,忍不住也要在场上show一下嘛。

    那会平时打球,我就经常仗着自己有不错的弹跳和滞空,突破到篮下起跳以后,在空中再选择上篮还是传球。

    这种打法应该在一般同学眼中感觉很酷,因为犹豫片刻以后的出手投篮或传球,往往都会是个空中变向或闪躲或拉杆的骚操作,具体可以参考现在NBA灰熊队当家球星莫兰特的球风。

    但这种打法也时常会导致失误,还有在注重朴实球风的学院派眼中,是不受欢迎的。

    我曾在一次集训课上,习惯性的先把自己扔到空中,再180度转身朝后方传球。

    虽然那次没有失误,但还是被孙教练一顿训斥:“谁教你那么传球的!好好传会不会!!”

    自那以后的训练,我也注意起来,尽量用标准和稳健的方式打球,至少在教练在场时候别花哨。

    吕麦蒂的特色也很鲜明,一手潇洒的干拔中投,打无球时候,定点空位的命中率非常高。

    打持球进攻,在一对一的情况下(除了遇到我或者杜伯德这样的防守大师以外),也有很好的终结能力。

    而且吕麦蒂的球风也挺实在(花活肯定比我少),作为全队最倚重的进攻终结点,排第三也符合教练选人标准。

    集训队的其他几名球员,例如郎耶斯,有实力可以排在我前面。

    还有六班的高中锋(如果他参加集训的话),也应该比我排名靠前,只可惜人家更看重学习,不屑于玩篮球。

    也许是我拥有更均衡的能力,结合出色的身体素质,可以出任从1号位控球到4号位大前锋。

    另外,在防守方面还有更出色的能力,这样的多面手性能会让教练更加青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