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我的篮球史 » 第三十四章 资格

第三十四章 资格

    前文提过我从酒店跳槽到世界五百强公司,但却是通过劳务外包形式成为合同工,不是正式编制。

    但刚开始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感觉到合同工与正式工有什么区别。

    早上一同守候在遍布全市四十多条线路的班车站点,准备从市内各地汇集到市郊的厂区。

    中午一起在食堂刷卡取用标准餐,两荤两素,一饭一汤。

    晚上又同一时间坐班车下班,回到市内离家最近的班车点。

    平时工作中配备电脑和邮件帐号也均是以公司名称作为后缀。

    外出去供应商或政府部门也都是代表着公司,没人在意我是正式工还是合同工。

    要说区别,当然也有,就是工号牌上颜色不同。正式工是蓝色标记,合同工是绿色标记。但这并不是最最关键的。

    对我来说,最关键的差别,是合同工不能参加公司的社团活动,也包括年度的篮球比赛。

    这家世界著名的科技制造公司当时的规模也算不小,从刚才提到的四十多条班车线路可见一斑,这里仅是指日班车,早上7点左右市区发车,晚上5点下班回市区。

    除了日班车,另外还有二十几辆翻班车,运营时间是早上6点出发,晚上7点半下班。

    总共六十多辆大巴,一辆就算没有满座48人,平均按照35人上座率,全厂员工人数就也就推算出来了。整个厂区不下两千号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生产线员工和工程师。

    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种类分成三个车间,另外还有一个研发部门。剩下的就是支持部门,例如我们物流、厂务、IT、人力、财务、采购啥的。

    公司篮球比赛基本按照部门组队,三个车间大多都是年轻的操作员工,各出一支篮球队。

    我们物流部总共六十几人,下设两个团队,运输操作团队(我和黄罗赞所在),成品仓库团队(大多都是年轻的操作工),因此也能单独组成一支队伍。

    其他部门人数不够,就没法单独组队了,IT和厂务曾经组过一支联队,但只参加了一届比赛。

    另外研发部门也曾出过一支队,但他们都是学霸型工程师,篮球水平真的一般般,也就参加了一届比赛,往后匀到各个生产车间队伍里去参赛了。

    前文提过这家公司厂区内有一个标准的塑胶篮球场,我和黄罗赞基本每天午餐后,都会去练练手。一来二去和厂内的众多篮球爱好者也都熟络了。

    由于我和黄罗赞不俗的篮球水平以及多年的默契配合,每次到球场上都是受人尊重的一对组合。和我们同一个部门的小伙子们,自然都爱和我们组一队,对阵其他部门的球友。

    这里又到了隆重介绍我的新一批队友们,首先黄罗赞就不说了,担任二号位主力得分后卫。其他四位主力选手都是仓库团队的年轻人。

    说年轻是因为他们大多数职校毕业,比我们大学毕业的要早三四年上班,所以即使是同时进的公司,但年纪都要小几岁。

    一号位,黑鸭子,皮肤黝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给他起的绰号叫鸭子。特点是速度快,运球重心低。缺点是身材瘦小,缺乏对抗。

    三号位,姓应,往后叫他应帅。身高一米八六,阳光大男孩。大大的眼睛,始终面带青春的微笑。球风类似科比,稳重标准,一手可靠的中投。

    应帅在球场上可是物流部的明星,至少在我和黄罗赞加入之前,他的水平最高。而且球品也极好,从不跟人急眼。

    每次比赛,场下物流部操作工啦啦队们,整齐划一的喊:“应帅,我爱你!应帅,我爱你!”就和《灌篮高手》里那些看到流川枫,眼睛里放爱心的人一样。

    这位应帅我着重介绍了一番,请大家记住他,后续会有专门一章讲述他的故事。

    四号位,是仓库操作员中一个壮实的小伙。姓名记不得了,因为后来的主力四号位被我们运输操作团队的一员猛将替代。

    他姓崔,球风类似目前效力于NBA费城76人对的哈雷尔,虽然身高一般(一米八出头),但有强壮的身体,能在内线翻江倒海,往后叫他崔哈雷。

    崔哈雷其实是黄罗赞的邻居,比我们小一届,平时周末打球他也常来参加。物流部的职位也是黄罗赞的介绍,和我一样是合同工身份。

    五号位是仓库操作员小年轻,姓王。他的特点和我Y高中的李博班很像,但身高更高,却更瘦,往后叫他王竹竿吧。

    我在这支队伍中的身份很特别,后期的比赛中从一号位到四号位都可以打替补,也可以打主力。而最特殊的,是我荣升为了教练,那是后话了。

    每年的金秋十月,天气渐渐转凉,也到了公司举办篮球赛的季节。

    但在刚到公司的第一个秋季,我和崔哈雷作为合同工而非正式工,均没有参赛资格。

    虽然我们物流部的一位资深员工老大姐,积极的为我和崔哈雷去HR争取,但答案还是NO,合同工不能参加正式的公司社团活动。

    篮球比赛怎么就成了区别对待合同工和正式工的硬性规定呢?抱着对这个逻辑的疑问,我又亲自去探索了一番。

    结果得到了官方的正式回复,为了避免co-employment的问题。这是不少跨国企业的全球性政策,翻译过来就是说:让合同工不能感觉自己好像成为了正式工。

    据说在海外,曾经有合同工因为长时间在公司工作,对自己有了正式工的身份认同,去劳动部门状告公司,居然胜诉,公司被要求对该合同工进行补偿。

    其实,合同工和正式工在工资福利待遇等等方面,差距还是巨大的,并不是只有坐班车吃食堂那几样而已。

    如果各地都有合同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偏差而去劳动仲裁部门投诉,要是公司败诉,那损失不可估量。

    篮球比赛作为正式工才能享有的社团福利活动,也必须严格限定在正式工范围内。

    因此作为合同工,我没有资格参加篮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