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大宋包青天外传 » 第4章 开封府包青天之阴阳判

第4章 开封府包青天之阴阳判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十日(公元1011年),大宋朝廷派刺史上官承德,到河南郡粮仓巡查大宋粮食盈余情况,驻扎在朝廷安置的河南刺史巡视行馆。

    这日,已是一年中的除夕了,本该是万家灯火之时,刺史大人却还因公务在外。刺史乘骑着高头大马,后面紧跟着六个随从,提着灯火巡查沿线粮仓。

    他们行走在冰天雪地中,一眼望去黄茅白苇,心里觉得很凄凉。忽然间草丛中有个布帐,透露出昏黄的烛光。上官大人于是立即派下人去查见,原来是当地值班的粮仓主簿于明德。上官大人很欣赏他的勤勉,对他大加夸奖。

    河南郡主薄于明德给上官大人作揖后,请示刺史道:“大人除夕夜到此,现已三更了,天寒地冻的,我这儿有除夕酒肴,献上一杯,不知如何?”

    上官大人笑了笑,接过了酒杯,听着于明德恭维自己的话语。一时高兴,多喝了数杯。

    回到驿站后,感到身体疲倦,于是解衣而卧。

    梦中依旧是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去巡查粮仓,但觉得所到之处,并非刚才看到的景色,走了大概有二里路,有火光从一座茅舍中透出来,上官承德便去敲门。

    有个老者来开门,仔细一看,竟然是他已经去世的父亲上官守仁。

    他见刺史到来,大吃一惊说:“儿啊,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啊?”上官承德告诉他说是奉命来巡查粮仓的缘故。

    老爹爹说:“你可知道这不是人间。你既然来了,如何能回去呢?”

    上官承德这才想起,老父亲早已死去,突然知道自己也已经死了。于是,不禁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

    老爹爹着急的安慰上官承德说:“阴间都说,当今包青天包拯老爷,可以通阴阳,在梦中就可以判阴阳案子。咱们现在夜闯他梦。让他在梦里救你一命!包大人,他是一位德高之人,法力高强,我这就带你去求求他,看能不能帮你重回阳间。”

    上官承德便紧紧跟着老爹爹上官守仁,一起去找包大人,他感觉自己身边似乎是腾云驾雾一般,不多时就到了一个衙门口。

    他们来到一个庄严的衙门,尊严肃穆,让人紧张不已,但是不同的是这个衙门口,有两个异常威猛的石狮子,更是让心虚的人感到不寒而栗。

    衙门宇正堂里端坐了包大人,闭目不言。刺史跪下叩拜,包大人不理会他。刺史再拜,包大人仍不理他。刺史问道:“我堂堂朝廷要员,奉天子的命令来巡查黄河,即使有什么罪行该死,也应该告诉我,让我心服口服啊,为何您像哑巴一样不理我呢?”

    此时包大人笑道:“大胆!上官承德,我大宋因你而枉杀,冤杀死的人太多,福禄折耗已尽,还问什么?”

    上官承德嘴硬说:“我杀人虽多,但那些可都是按照大宋律法应该杀的啊,并非我的罪过呀!”

    包大人说:“你当时办案的时候,真的是心里只有国法吗?你是贪图私利,迎合权奸。为了自己的荣升,伪造证据,制造冤假错案打压无辜之人毫不留情,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你就是一心想得宠升官而已!”说罢便取下案上的玉如意,直直指向他的心。

    刺史忽地直觉得一条冷气刺入心窝子,冷彻五脏,心跳不止,后又痛彻心扉,汗如雨下,却害怕得不能说话。

    过了一阵后,他才松口说:“包大人,我知罪了,以后改过,行吗?”

    此时此刻的包大人说:“你生性劣迹斑斑,心思歹毒,你并非能够改过之人,但今天还不是你的死期,以后再下地狱算总账吧。”于是吩咐王朝马汉说:“带他回去,送回阳间。”

    这个时候,威风凛凛的王朝马汉走过来,带他同行,走过了一段黑路,回到了驿站。

    他死去的父亲这个时候走过来,痛哭道:“儿啊,儿啊。包青天对你的判词,我都听到了。

    刚开我在阴间官司,看你的判词,你可活不了几天了!

    你为什么下毒手残害他人性命啊,只图个人的荣华富贵,你这样有愧上官世家,你死后如何见上官家族的列祖列宗!”

    上官承德面对老父亲失落的苍老脸庞,无地自容,长吁短叹了一声,这时他迷迷糊糊从梦境中醒来,但是身体感觉甚是疲乏。

    这时,天已经到中午了,等待拜年的众多官员都早早来到府上,备好礼品,排队上门来恭贺新年,一个个都感疑惑:“刺史上官大人,平日里都起得甚早,今日是新历,眼瞅着马上快到未时了,怎么还在卧榻之上呢?”

    醒后的刺史神情迷离,心中羞愧难当,却也不好明确告诉他们缘由。之后的日子里,刺史常常梦到被他冤杀的同僚百姓在梦中向他索命,他夜夜不得安宁,精神几近崩溃。

    之后上朝,最怕遇到包大人。当听到,别人提及包大人,自己也会吓得抱头鼠窜,一刻都不敢停息。

    就在北宋大中祥符五年五月份,刺史突发暴病,不能言语,吐血而亡,像是被人刺杀而亡,但看病大夫却又找不出伤口与病因。

    据说就在上官承德暴毙的前几日,包大人一天吃饭的时候,身体静止了好一会,紧接着似乎晃了一下神,然后心情沉重地对身边的公孙策说:“公孙先生。世人应当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谁又如何逃得过因果循环?种下的因终究是要受相应的果报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不会有丝毫的偏差。

    民间常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正是这个道理,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任谁也不能凭借投机取巧,逃过报应呀。”

    公孙策先生心有所思也说到:“常言道“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在大千世界,天下万民为了银子奔波劳累。

    正如孔圣人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世界万千钱财,唯独不义之财万万动不得心思。”